簡單介紹下我自己
我:一葉知秋~(網校論壇昵稱),一個愛生活,愛運動中年大叔
這些年考了這些證書:中級會計職稱、稅務師、註冊會計師、國際註冊內部審計師、高級會計師。
現在職務:任某掛牌公司財務總監
作為一個過來人,
我對職業規劃和出路也有一些感悟,
如果你有初入職場的迷茫,亦或中年無力的掙扎,
都請看看這篇文章,希望對你的職業生涯可借鑒。
1
20-28歲小白求職階段
年少誰人不懵懂!
這個階段的我們有個共同的特點:大多獨立思考和應用知識的能力不強。會不會幹某種工作取決於機緣,比如在什麼公司和被什麼師傅帶,在公司和師傅那里見到怎麼幹就認為應該怎麼幹,沒見過的、沒被教過的就想不到怎麼去做,哪怕這些都是自己曾在課本上、考證過程中學過的。我剛當主管的時候,總奇怪為什麼有些下屬做事不動腦子呢,多想想不就不會犯錯誤了。
記得當時我的老板告誡我:其實很多時候下屬不是不去想,而是想不到。後來我慢慢接受了這個觀點,對下屬不再有不切實際的期望。人與人之間的天賦是不同的,智商的差異後天無法彌補,多數資質普通的人確實不是不努力去想,而是「想不到」,他們什麼時候能get it(想到),更依賴於他們什麼時間碰到能引導他們get it的人或者能讓他們醍醐灌頂的事件。
圖片|來源於網路
2
28歲即畢業5年後
差距逐步拉開
因為年少的懵懂——不論是錯過對業務知識融會貫通的努力(總要嘗試過去想才知道自己能不能想到),還是缺少職業規劃錯過了成長時機,結果都是一樣的——28歲即畢業5年後,同齡人職場競爭力的差距開始逐漸拉開,然而時間不可逆,老天不會把你過去蹉跎的光陰補給你。在這個年齡窗口要做的是審視目前的工作是不是必須放棄,衡量的標準是職業平台的優劣。
對需要人帶才能get it的平凡者來說,有一個比自己優秀的上級或師傅,或身處一個多數人比自己優秀的團隊,是可遇不可求的事,30歲之前,別管跳槽還是留守,好的職業平台和對的師傅,比什麼高薪水、離家近、某工作有前途的理由都重要得多。
作為同樣40+的職場人,好多人心態無非是尷尬、努力、隨緣。換言之,中年危機雖各有不同,但應對辦法都一樣令人心酸:無解+看命。這個年齡的人,知識結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思維都基本定型,想改變和突破現有的職業圈(即「路徑依賴」),個人努力的作用絕對沒有個人社會資源和偶然機緣的影響大,除了隨遇而安恐怕沒有更好的辦法。
這是因為,30歲的人即使過去走過錯路彎路,但6-8年的經驗讓他們的履歷還有講故事圓謊的空間,並且因為對招聘單位來說級別和成本都較低,所以還有希望在自身努力之餘遇到合適的機緣去一個更好的平台提升自己。但工作15年以後,薪水高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的尷尬是履歷上的情節越來越多,每個換工作的節點、每個職責或級別的變動,都會被招聘方或獵頭問來問去,特別是那些不同於職場主流價值觀的變化,如裸辭、降級降薪。你為什麼選擇去…」、「你對…是怎麼看的」、「你憑什麼認為…」巴拉巴拉質疑性的提問層出不窮,讓40+的人疲於應對最後越描越黑。我就曾經想對一個這麼對我聒噪的獵頭說:這是我個人生活方面的決定,關你什麼事?
沒辦法,誰讓我們是求職者,決策權在對方手里呢?常聽到有求職者抱怨,招聘單位怎麼那麼看重學歷和證書不看工作經驗,事務所招聘怎麼寧可招零經驗的應屆生也不招有經驗的會計,等等。其實作為求職者,吐槽人家怎麼定招聘條件對你自己找到工作一點用都沒有。當我們40歲再求職時,除非自己不為謀生只為興趣和體驗,否則最現實的是多想想怎麼發揮自己的優勢,少去挑戰全新的領域或全新的職業圈,這樣才有利於自己安全度過試用期。(P.S. 當然這一點僅限於外部跳槽,不適用於在公司內部調動)
圖片|遠方-攝
3
不想讓後浪把你拍在沙灘上
就不要往沙灘走
在「後浪推前浪,前浪拍在沙灘上」的職場自然規律下,40+的人競爭不過年輕人,但總有自己的職業出路。你想把我拍在沙灘上,我不奔著沙灘去不就完了麼~
第一個沙灘:公開市場競聘求職;很多人以為40/50難找工作是因為能力配不上年齡,總停在20/30的人也能勝任的基層或普通主管崗位,自然會被嫌棄,其實這跟自己硬件條件有多高、工作履歷是否優秀沒關係。別說50歲,40多歲時我們就要更加注意networking(構建人脈網路),要學會、也必須學會用人脈網路來求職,不能再指望獵頭去跟外部市場無數年輕人競爭了,這是因為對企業來說,總監和部門負責人級別的職位所需要的知識和能力,基本都可以在10~20年的工作經驗中培養起來,特別是財務這種後勤職能,除非你能帶來企業需要的資源比如大客戶(顯著增加收入)或大資本(引進資本機構或IPO上市),否則就財務總監主持日常財務部門工作的那些職責,企業沒必要用薪水高、精力差、家庭負擔重的40/50。
第二個沙灘:在大公司死磕;大公司的第一個特點是管理成體系,管理體系越成熟和在業內越領先的大公司就越不依賴個人能力和資源,大公司需要的是能適應這台精密機器的螺絲釘,當一枚螺絲釘老化時可以隨時用新的螺絲釘替代。近幾年大牌外企裁員報導屢見不鮮,其實何止是這些外企喲,華為中興這些中資巨頭,一樣在想法裁減35+的職工。大公司的第二個特點是吸引優秀的人才,特別是行業知名公司,總有一堆20多歲硬件條件好的人投簡歷,所以越應聘大公司的職位,就越容易碰到更多來自優秀年輕人的競爭,從而被HR嫌棄。所以35歲前沒能進大公司的就別再費勁去擠了,特別是如果早期在優質大公司積累過幾年的人,可以用「以平台換職級」的方法做到職業的reset——用公司層面的「降級」獲得職務上的「升級」。
第三個沙灘:依賴全職工作;如果40歲前一直在小公司混跡,沒有積累到「向下跳」的勢能(畢竟很多人沒有做副總裁級高管的能力或志向),40歲後就得準備打開另一種職業思路了。避開第三個被後浪拍的沙灘是—— 不讓全職工作成為自己成就感和收入的唯一來源,開拓副業或自由職業。
總而言之,就是盡量讓自己的經驗、知識和技能直接被外部市場需求,而不是被某個公司需求。最後說一下證書、學位這些硬件的作用——即使它對你的工作本身沒用,起碼對你找工作有用。
4
財務人員生涯
四度規劃
決定一個人成就高度的因素首要是出身和個人天資,其次是時運機遇,最後才是勤奮努力,這個結論不是我說的,是一項得過諾貝爾獎的基於大量個案的社會調查。你的智商是個人天資,你能不能在職業早期遇到好的師傅帶你是時運機遇,天資和機遇這兩項構成了一個人命運之圓的半徑長度,而他們都是你不可控的。所以人不論在職場內外,是否快樂的關鍵在於好的心態——在自己命運之圓的半徑弧度內盡到最大努力,對超出這個命運圓弧之外的事情不期待、不執著、不糾結,也不跟人攀比,這樣你才會快樂得多。
財務人員的生涯四度規劃,不同的階段每個人的求職方向不一樣。
高度:就是定位,競爭力和影響。
B會計,男性,學歷不高,中專生。一路自學考試,專升本。會計是半路出家學的,先考入門的會計從業證,在等中級報名資格的時候,利用業餘時間考過了註會,由於能力突出,有一家企業高薪挖去當財務經理,新東家離城里遠,新買了代步的別克車,新東家每月給幾千塊車貼。B的專業業務能力強到什麼地步呢?他說他辦離職交接的時候,他一個人的工作,需要三個人分解才能勉強接得下來。其專業的高度可見一斑。換了工作沒幾年,再聯繫他,已經直接自己開了個機械公司當了老板,小車換成了大奔。
B會計,詮釋的是會計職業生涯的高度。會計人員的職業發展路線需要從會計從業證,對了,這個證已經取消了,到初級職稱,到中級職稱,打下理論基礎還不算,還要學會計實務操作,會申報會納稅。各行各業都需要會計,商業企業、工業企業、房地產、建築業、外貿業,互聯網行業,上市公司,跨國企業,都有用武之地。再往上,就不是做帳會計,還要會給老板出謀劃策,抓內控,防風險,這就是財務管理管控的方向了。
所謂深度,是指專業水平的精深程度以及你在這個領域能幹多久,3年,5年還是一輩子。
會計人生的成功法則是不是只有不斷地往上爬,才能達到財務人員的人生巔峰呢?當然不是,我們可以縱深發展。也不是所有的會計必須要跳槽來做到高度的躍遷。能力是硬通貨,專業精深發展的基石就厚重。
C會計是一名老出納,她是公司的元老級人物,見證著公司從小作坊,到百強企業,到集團公司,到準上市公司,一路發展壯大。她沒有換過崗位,一輩子在出納崗位上深耕細作。她業務精湛,經手的現金沒有出過一絲一毫的差錯。她運籌帷握,從資金的調度、周轉、使用,遊刃有餘,幫助企業度過了幾次經濟危機。她的口風極緊,記性很好,什麼帳戶多少存款餘額張口即來。她人緣極好,某銀行貸款給她時聲稱:這個款要不是看在C會計的面子上,老板來貸也是沒有。C會計早該退休了,幾次請辭讓賢,但老板信任她,不放她走,讓她打消念頭,告訴她,除非C會計老得做不動,才能讓她走。這是將一個出納工作做到深度的范板。不管哪個平凡的崗位,紮根幹下去,將專業學得越來越精湛,同樣可以收獲豐碩的成果,還可以「牆內開花牆外香」。如果能保持永遠的求知欲,即使未來已來,會計仍是可以做一輩子的工作。
所謂寬度,就是職業內外的每個人都扮演著多種多樣的角色。對於一個財務而言,職業的寬度不僅僅是多種角色的轉換,而且財務人員的工作不拘泥於行業限制,不拘泥公司,不拘泥於職場內外。
這是個最好的時代,這也是個最壞的時代。電子發票大行其道,財務共享中心,各種財務機器人虎視眈眈來搶會計們的飯碗,還有各種財務法規政策層出不窮。
D會計家里有兩個孩子,為了接送,沒有選擇在企業朝九晚五,她選擇了做一家財務培訓公司的老師,專門講會計從業資格證,口碑不錯,通過率高。
誰想到,2017年會計證的取消,包括D會計謀教職在內的許多培訓公司收入銳減。D會計眼看斷了生計。但她講課講得好,有水平。有原來的學生請她代帳,每天花半天時間,代十幾家公司的帳,月收入三千。她學校里沒課教,就到中小企業去進行培訓,提供財務咨詢。如果有新會計不會開票報稅,D會計一個下午包教包會,一個人收500元。她還緊跟互聯網潮流,在網路平台開課,成為網紅。她還寫得一手好網文,經營著一個微信公眾號,定期更新,收取原創讚賞,時不時有報刊雜誌向她約稿。
當別人抱怨的時候,D會計因為已經成為某一模塊領域的專家,路則越走越寬,做到職場內外的轉換,可以在專業深度發展基礎上朝著通才的方向。這些人用流行的話說,就是斜杠,就是跨界人才。
所謂「溫度」,就是幸福感。
在中國中華會計網校論壇(http://bbs.chinaacc.com/)里,有一批有溫度的財務人。她們的字里行間透露著快樂、幸福、平靜。
她們的快樂,是年終決算時的年初目標的做到,主管的肯定。她們的快樂是團隊的通力合作共闖難關。是無數個日日夜夜,查分通過考試的那一瞬間。
她們的幸福,是與愛人的你儂我儂,是孩子的成長和考到理想的學校,是健身房的揮汗如雨,是旅程上的一場邂逅,是募捐箱投入的幾張人民幣。
她們的平靜是眼前的一冊好書,是一部經典的美劇。是書桌上的一盆多肉,是冬天里大落地窗的一屋暖陽。
會計不拘泥於行業限制,可以說是能充滿新鮮事物不會讓人厭倦的職業,永遠的求知欲和工作熱情是會計工作幸福感的前提。
5
發現自己使命
活成自己希望的模樣
會計人的職業規劃可以有四個維度,平衡是人生系統價值最大化的體現,不要為了一昧地追求高度而喪失了溫度,不要為了盲目的寬度而錯失了專業的深度。
不同財務人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可能有不同的維度,希望每個財務人,找到那個撬起人生平衡的支點,發現自己的使命,在來年,活成自己希望的模樣。
我做到了!你呢?
識別二維碼
與作者大咖聊聊未來吧
推薦閱讀:
考完註會,出路在哪里?百萬考試大軍竟都選擇做這件事!
中註協官方消息:個人會員已近25萬!人才缺口逐漸縮小,你要抓緊了!
2018註會「折」在題量大?網校老師押題覆蓋率竟高達98%!
《會計》唯一沒看的一章竟然考了大題!郭建華老師押題太準了!
2018年註會部分考場棄考率高達60%!考生普遍反映《審計》單選簡單、大題難!
我要在2019年高效拿下CPA
點擊「閱讀原文」,加入2019高效取證班,妥妥拿下註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