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權轉自:普象工業設計小站(ID:iamdesign)
大家好,我是象君
今天我們來聊聊國內的老建築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
留下的文物古跡自然不少
象君無意間看到了一些因為人為原因
毀壞的上百年的建築
不禁感到非常惋惜
由此今天就來扒一扒這些建築的前世今生
在建築界
但凡提起鐵路站點設計
沒人不知曉它
它曾是亞洲最大的火車站
它曾被戰後西德出版的《遠東旅行》
列為「到遠東最值得看的第一站」
它曾是清華大學、
同濟大學的建築類教科書上的范例
它就是濟南老火車站
濟南老火車站是指「津浦鐵路濟南站」
由德國建築大師赫爾曼·菲舍爾(Hermann Fischer)設計
始建於1908年,耗時4年
於1912年建成並投入使用
車站修建的十分堅固漂亮
是一座德國風格日耳曼式車站建築
有著德式建築勻稱、協調的沉實風格
從正面大門進去為候車大廳
拱頂高約13米
門上方鑲嵌著彩色的歐式玻璃
綠色的鐘樓頂非常獨特
上裝了四個圓形大鐘
既增添了視覺觀賞性
又為旅客提供了方便
在1990年,為追求現代化簡奢
排斥資本主義思潮
濟南鐵路局開始著手新站設計方案
並請示上級,同時表示鐘樓不再保留
91年4月,鐵道部同意拆除老火車站
但其實拆除的主要原因
由於客流量的劇增
老火車站無法負擔這樣的客流
所以需要擴建
即便是這樣的理由
在當時還是遭到市民和學者的強烈反對
但依舊無濟於事
由於老建築實在堅固
原本計劃一月拆完的火車站竟拆了半年
1992年7月1日8時5分
濟南老火車站的鐘聲永遠停止了
老火車站被當年的濟南市副市長評價為
「看到它就想起中國人民受欺壓的歷史
那高聳的綠頂子(鐘樓頂)…
就像希特勒軍隊的鋼盔」
當時在全國的學術界可謂罵聲一片
痛斥當局者「沒有文化」
陪伴濟南人走過80個春秋
閱盡濟南百年開埠歷史
中國最有特色的火車站就這樣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毫無特色的新火車站
如果將「濟南站」三個字拿去
你還能認出這是哪座城市的火車站嗎?
時隔21年後
2013年濟南政府宣布
將重新復建老火車站
畢竟做到完全還原是不可能的
復刻版本的老火車站究竟留下了什麼呢?
只能立下恥辱碑警醒後人
不禁讓人想起林徽因曾在病床上還在說:
「你們今天拆的是有800年歷史的真古董
將來總有一天你們要後悔的
等你們後悔的時候你們就蓋假古董。」
這段話讓人感到震驚又可笑
因為放到現在就是在啪啪的打臉
北京古城牆
北京古城牆
始創於元代,建成於明代
沿用於清代至民國
經歷了七個世紀之久
但現北京城內古城牆已不見蹤影
古城牆呈「凸」字形,城牆周長24公里
牆基寬24米,牆通高12-14米
全部為板築的夯土牆
內九門圖,其中建國門、和平門、復興門、水關門為晚清民國在城牆上掏出的「洞」,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城門
從1368年起,歷經明、清兩代
北京的城牆基本成型
至民國時期整體布局依然得以保存
新中國成立初期
政府也對舊城進行了考察、修復工作
但自1953年起,風向轉變
首都交通改善工程大步向前邁
城牆、城門、牌樓認為是封建社會的餘孽
「文革」期間,西、北、東大部分城牆被拆除
此後,零星拆除工程不斷
至今,已有600年歷史的北京城牆基本被掃平
城樓、箭樓所剩無幾
北京城牆(西直門段)
Tips:老北京的城門並不是只是一個孤零零的門,而是一個由城樓、箭樓、閘樓和甕城加在一起形成的組合。城樓通常為主體,側面設置箭樓和閘樓用以防禦,中間圍城的空間則成為甕城。箭樓的外觀通常比較統一,一般只有各個城門會有微妙的差別。
著名建築專家梁思成和留英建築專家陳占祥
提出了”梁陳方案”,該方案建議
將政府行政中心區西移
也就是現在的西三環
而長安街就象是一根扁擔
挑起北京新舊二城
新城是現代中國的政治心臟
舊城則是古代中國的城市博物館
在建築方面的成就及威望
梁思成至今還無人超越
但是,梁思成提出的保留北京城牆
方案沒有獲得支持
北京城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拆牆行動
到1958年,北京39.75公里的
老城牆基本全都跟人們揮手拜拜了
老北京人口中常說的「內九外七皇城四」
內城九門各司其職,每個門走的車都不一樣
現在除了正陽門(內城)
正陽門最尊貴,稱「走龍車」,因為是過去皇帝專用的門。右為今天保留下的正陽門。
永定門(外城,復建城樓)
永定門始建於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寓意為「永遠安定」。早在1957年時,永定門已經因為妨礙交通和年久失修而被拆毀了。2004年,永定門意外成為了北京城第一個被復建的城樓。
和天安門(皇城)之外
其餘全部被拆除乾淨或僅留遺址供人憑吊
1900年崇文門老照片。崇文門俗稱「哈德門」,經歷了元明清三朝的老城門。崇文門也為「稅門」,當時全國最大的稅關「崇文門稅關」設置於此。1966年,為了修築地鐵,崇文門城樓被拆除。
宣武門城樓。宣武門比較特別,走的是囚車,所以民間又稱宣武門為「死門」。1965年,因為要修築地鐵,宣武門被拆除。
朝陽門城樓。朝陽門附近很多糧倉,常走的是糧車。1900年八國聯軍攻打北京城,朝陽門就是第一個被攻破的。1956年10月,因為朝陽門年久失修,牆身多處下沉、裂縫,隨時有倒塌的危險,在一片反對聲中被拆除。
西直門城樓。據說西直門的城門洞上刻著水波紋,是專門運水的大門。被拆的原因依舊是因為要修建地鐵。
這些老城牆的拆除時間基本是20世紀中旬左右
理由通常都是修築新城設施
例如地鐵、公路、火車等
少部分是因為本身年久失修影響安全而被拆除
拆下來的築樓材料
則一般會被改作他用或直接售賣
朝陽門曾經保留了拆除的材料
但在之後的時光中依然遺失殆盡
1890年,內城南垣崇文門迤東城牆、墩台、護城河
梁先生的想法著實浪漫
且誠然言之無誤:
若能保全首都城牆,
今日之北京會是比羅馬,
巴黎等輝煌的多的歷史名城。
1901年,崇文門及迤西城牆內外
但放在當時的情況下確實非常的難
人們對城牆的認識發生了偏差
沒有充分認識到城牆在文物及各方面的價值
也未能正確認識和處理好
城牆與北京城市發展的關係
所以在今天也只能從照片上認識這些城門了
1946年,內城正陽門城樓東側雙券洞和大型墩台,以及城牆外的東車站廣場
梁先生病危時仍在說:
北京城不能拆!
五十年後歷史將證明我是對的。
他甚至預言道:
早晚有一天你們會看到北京
交通、工業污染、人口會有很大問題。
如今建築沒了
北京堵了
我們的文化也丟了
雙塔慶壽寺
雙塔慶壽寺為佛教寺院
由慶壽寺和雙塔組成
原址在北京西長安街上28號
創建於金章宗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
雙塔都是八角密簷磚塔
分別為九層和七層
自建成起,一直收到當朝執政者的重視
但在1954年,拓寬西長安街時拆掉了雙塔
梁思成曾勸說:
「像西長安街上金代的慶壽寺雙塔
為什麼一定要把它拆掉?
為什麼不能把它保留下來
作為一個街心小綠地看一看。」
然而,在那個極度膨脹的年代
梁先生的這一聲音顯得微弱而無助
矗立於百年風雨之中的慶壽寺及雙塔
經歷了由輝煌到衰敗的歷史過程
從此消失於古都北京
梁思成手繪《雙塔寺保留效果圖》(雙塔為街心島)
嘉興三塔
嘉興三塔位於嘉興西門外京杭古運河畔
原茶禪寺前,塔初建於唐代
該塔是一座富有傳統建築風格的磚塔
造型美觀,因其結構嚴謹科學
雖歷經千年的歷史風煙
至今仍巍然屹立
不過你現在見到的嘉興三塔
可不是唐代的那個
因為在1971年,三塔被拆除
改造成了水泥廠
塔磚一部分用於修人民廣場
現在的三塔為1999年重新建造
重新修建的嘉興三塔
南昌萬壽宮
萬壽宮始建於晉朝永嘉六年(312年)
因紀念江西人的保護神
道教的一代宗師許旌陽真人而建
時名「旌陽古祠」
清代年間至抗日戰爭時期
萬壽宮經歷了多次大規模修繕
次次耗資巨豐
萬壽宮見證了南昌古城的歷史
但卻在文化大革命期間
未能幸免被完全焚毀
南京通濟門
通濟門,是南京明城牆十三座明代內城門之一
建於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
進門向東北而去是森嚴的皇宮區
向西南而行則是熱鬧的秦淮商業區
因此堪稱南京的咽喉要道
是中國規模最大的甕城城門
最特別的是它的外型
被設計成一艘正待揚帆遠航的大船
扼守在內秦淮和外秦淮的分界點上
在南京乃至世界城牆史上均是獨一無二的傑作
1954年至1963年,南京城牆
這座世界最大的古代城垣
先後遭到有組織以及零星的人為拆除
消失了三分之一
通濟門,也未能幸免
蘭州握橋
握橋,又名臥橋
修建在蘭州城西一公里處的阿幹河上
這座橋始建於唐代,明代永樂年間重建
清代由於戰火、洪水等原因,曾三壞三修
握橋是一座典型的伸臂木梁橋
橋梁專家茅以升對握橋給以很高的評價
說是中國「伸臂木梁橋的一個代表」
1952年,因擴建古城蘭州通往西固大道
將橋拆下擬遷往五泉山公園
但由於後期裝配不上而毀棄
鎮遠鄒泗鐘祠牌樓
牌樓為六柱五間三層重簷廡殿塔式牌樓
門楣上方豎刻「敕建鄒太常公祠」楷體石額
是鎮遠最雄偉的牌樓
這裡現已經成為古鎮博物館
牌樓於1960年-1970年被摧毀
聞遠樓
鼓樓正名叫「聞遠樓」,俗稱鼓樓
自古以來就是滄州的標誌性建築
始建於明代光宗年間
清代光緒年間重修
樓高7丈,上有巨鐘,晨昏叩之,聲聞數裡
迄今有500多年的歷史
1957年,為修建滄州市第一條柏油路——新華路
拆除了聞遠樓
二曾祠
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
河東河道總督許振瑋
為紀念其鄉試恩師曾國藩而建
因祠內祀武英殿大學士曾國藩
及其九弟兩江總督曾國荃,故名二曾祠
民國年間至解放初期
二曾祠改作河南省圖書館
1957年5月河南省圖書館遷鄭州
二曾祠又作為開封市圖書館
「文革」時拆樓填湖
二曾祠的大部分建築被不同程度地破壞
靈寶縣城牆和城樓
1959年,國家修建三門峽大壩
靈寶老城因三門峽水庫工程開始深藏湖底
一千多年的歷史隨之深埋
哈爾濱聖尼古拉教堂
哈爾濱聖·尼古拉教堂
亦稱「中央寺院」,俗稱「喇嘛台」
教堂建於1900年
是哈爾濱市中心最宏偉的木結構建築
以精美的設計和恢弘的氣勢聞名中外
教堂設計方案在俄國聖彼德堡完成
經沙皇尼古拉二世批准修建
以沙皇的名字命名,故名「聖-尼古拉」
日文的明信片,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尼古拉教堂。典型的俄式馬車。
20世紀60年代,中蘇關係破裂
大量俄羅斯僑民回國
東正教也在哈爾濱日益衰落
1966年文革爆發
沙皇背景的聖-尼古拉教堂
成為「破四舊」的眾矢之的被拆毀
教堂內的文物也多被毀壞或散失
哈爾濱老火車站
始建於1899年10月
是原中俄共同修築的東清鐵(中東鐵路)的中心樞紐站
是由俄國著名建築師基特維奇設計
總建築面積2700平方米
採用新藝術運動建築風格
造型舒展大方
在1959年火車站擴建時老站被拆毀
據說老哈爾濱火車站異常堅固
在拆除的時候甚至動用了
濟南英國領事館
約建於1910年
是市中區文物保護單位
這幢老建築
有著獨特的歷史價值和文物價值
建築為兩層,有地下室,屋頂有閣樓
毛石牆基,花崗巖牆面,紅瓦坡屋面
整個建築立面處理既強調中軸對稱
莊重威嚴,有鮮明的英國建築風格
然而卻在2012年,遭遇神秘大火後拆除
當地文物保護部門表示
「已經叫停,並將24小時監管,嚴防偷拆」
但領事館已經拆得只剩下南側的一面牆
青島老火車站
始建於1899年
由德國人魏爾勒和格德爾茨設計
山東鐵道公司施工
建築具有德國文藝復興建築風格
在1991年,青島火車站擴建
將德建老站基本拆除,在原址改造重建
現在的青島火車站
是老火車站後移15米以後
鐘樓部分按照原樣放大1.5倍重建的
杭州老火車站
杭州站始建於1906年
當時稱「清泰門站」
後經歷一次遷址,三次重建
1909年的杭州城站
1937年抗日戰爭開始
車站於10月先後遭侵華日軍兩次轟炸炸毀
日據杭州期間,車站於1939年重建
1942年啟用,外觀採用日本奈良時代的建築風格
由於擴建等原因該車站在1997年拆除
新站於原址1999年落成啟用
看完了這些被拆建築的老照片
不知道你作何感想?
這些建築的歷史意義遠遠超過了建築本身
因為他們曾見證了國家的歷史
他們是一段可以觸摸到的「立體的歷史」
曾經拆掉的是老祖宗的美學和技法
現在重建的則是一堆仿古建築罷了
80年代以前拆掉的就不說了
80年以後拆掉的更多屬於盲目的開發新城
這些建築曾存世百年之久
卻因為人為的因素導致拆除和破壞
真的是感到悲痛和惋惜
文人墨客筆下活色生香的城樓街道已然成為絕唱
現在我們也只能通過這些「遺照」
來感受所謂的歷史印記……
部分摘自:消失的老城牆:致老北京無處安放的青春 新浪網 作者:雲姣
資料來自:百度百科
– END –
實木刻痕首飾托盤
「完全手工製作,刻痕清晰美觀」
▼
心動價¥39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