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字關注
回復「錦鯉」領取5000元超級大禮
◆點上方綠標可收聽掌閱主播北川朗讀美文◆
天天最晚下班的人,不一定能夠給企業創造很高的價值,因為他們用行動上的勤奮掩蓋了思考上的懶惰。而懂得偷懶的人,恰恰是勤於思考的人,也正是這種人,能夠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
作者 |Juno
來源 |孤島(ID:gu_dao2015)
之前看到網上一個笑話:
在一個公司里,老板最應該開除什麼樣的員工?
第一種是不聰明不努力的員工,
第二種是不聰明但努力的員工,
第三種是聰明但不努力的員工,
第四種是聰明且努力的員工。
可能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不聰明不努力的員工。
但答案其實是:不聰明但努力的員工。
仔細一想就會明白,第一種,不聰明不努力的員工頂多是不給企業創造價值,但至少做得少犯錯也少。
最害怕的就是不聰明還努力的員工,一天到晚瞎忙,關鍵是不僅不能創造價值,還經常會把事情搞砸。
其實,在工作中也會有不少這樣的人:
做事不講方法,拿到手上就開做,別人半個小時搞定的事情,他用半天都沒搞定;
在同樣的坑里跌倒過幾次,新的錯誤不停,舊的錯誤也沒改;
除了從新員工熬成了老員工,經驗技能毫無長進……
他們以為工作中努力就可以升職加薪,但結果往往事與願違,如果你身邊也有人表現出以上的特質,那可能不是他不努力,只是他缺少復盤力。
什麼是復盤?
復盤其實是個圍棋術語。
在圍棋比賽結束後,棋手往往會對之前的對局進行一次復盤,在腦海中或者棋盤上將棋子重新擺放好,思考對方的路數還有自己的破法。
一個一年下2000次棋的棋手,和一年只下200次棋,但每次下完後會花更多時間進行復盤的棋手,誰的成長更快?
答案肯定是後者。
前者努力的方式更像是業餘棋手,盲目練習,用了很多力氣但是沒有效果,而後者更像是專業棋手,懂得刻意練習,事半功倍。
而復盤就是棋手提高自己棋藝水平的刻意練習方法,比起每天只知道和對手下棋的人,懂得復盤的棋手能夠更快速地成長。
工作和下棋一樣,也需要刻意練習。
柳傳志首次將復盤引入了工作中,他有一套自己復盤的方法,叫做PDF環:
P代表Preview,指沙盤推演:在做事之前,把這件事情在腦海中預演一遍;
D代表Do,指做的過程:因為有了預演,所以能夠胸有成竹地做事;
F代表FuPan,指復盤:把整件事在事後復盤,對比目標和結果,看看是否有更優化的方案。
我在此基礎上加以簡練,所謂的復盤其實就是事前預估、事中偷懶、事後反饋。
事實上,復盤就是職場人做到進階的刻意練習,一個懂得復盤的人就擁有成長復利,在工作、生活中的快速迭代。
如何復盤?
復盤具體怎麼用?
工作中,有的人會發現自己大部分時間做的是應急式工作。
也就說,都是緊急而不重要的事情,回郵件、回復後台消息、整理經營數據、給某個同事發資料、完成主管交代的任務……
你要是問他,哪件事情可以延遲做、哪件事情可以捨棄不做、哪些事情可以標準化,他可能從來都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一個任務到來,他習慣的是拿到手上就開始做,中途如果有其他事情插起來,他又會停止手頭的事情,去忙新來的任務。
當你問他要結果,對方往往兩手一攤,說我很忙啊,好多工作,但是都沒做完……所以,他們工作的時候看起來很忙,卻不出活。
聰明地做事和埋頭做事之間,差的就是復盤。
事前預估
在下棋的時候,棋手往往會在腦海中提前預演。
如果自己下某步棋,對手可能會做出什麼樣的反應,甚至能夠提前預想到5、6步之後可能出現的局面,從而將棋子落在對自己最有利的地方。
在《策略思維》中提供了一種行動方法:向前展望,倒後推理。
即在你做出行動之前,在腦海中推導自己如果採取某種行動,會導致什麼樣的後果,再根據想要達成的結果,調整自己將要採取的行動。
在工作中也是如此,懂得復盤的人做事之前,總是提前想一步甚至幾步。
同樣是主管交代的任務,有的人什麼都不問就埋頭開始做了,而有的人會問清楚,這個東西用來幹什麼的?大概什麼時候要?
確定老板的期望和想要達成的效果之後,才採取行動。
如果主管交代的任務是讓你做一份ppt,前者因為根本不知道ppt用來做什麼的,也沒提前預估做ppt可能會用到的時間,結果做到一半才發現根本完成不了,結果第二天馬馬虎虎發給主管,然後主管發現ppt根本就不能用。
而後者因為知道這個ppt是明天見客戶提案用的,那麼你就可以知道這個任務不僅重要而且緊急,預估自己一個人可能完成不了,就會請上司給自己多派一個人,大家分工合作,結果當天晚上就交到主管手里,然後再根據上司的建議進行修改完善。
有的時候,無用功和有用功之間差的可能就是幾個問題。
在做事之前,預估可能遇到的問題、確定主管的期望和想要達成的效果可能會讓你少做很多無用功。
事中偷懶
日本北海道大學進化生物研究小組,對三個分別由30只螞蟻組成的黑蟻群的活動,進行了觀察。
結果發現,大部分螞蟻都很勤快地尋找、搬運食物,而少數螞蟻卻整日無所事事、東張西望。
而有趣的是,當生物學家在這些「懶螞蟻」身上做上標記,並且斷絕蟻群的食物來源時,那些平時工作很勤快的螞蟻表現得一籌莫展,而「懶螞蟻」們則「挺身而出」,帶領眾螞蟻向它們早已偵察到的新的食物源轉移 。
為什麼帶領隊伍找到新的食物源的是懶螞蟻,而不是平時勤快的螞蟻呢?
那是因為,平時勤快的螞蟻大部分時間往往用於埋頭搬運食物上,而很少停下來觀察周圍的環境。
而「懶螞蟻」則相反,它們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偵察」和「研究」上了,因此能觀察到組織的薄弱之處,同時保持對新的食物的探索狀態,從而保證群體不斷得到新的食物來源。
而這就是所謂的「懶螞蟻效應」。
會偷懶的人,就是公司里的「懶螞蟻」,比起甩開袖子馬上做,他們往往會花更多時間在思考如何優化工作流程上。
如果你是一個新媒體經營,你會發現,自己需要時時刻刻回復用戶的信息。
一個很努力的經營,可能從早到晚連吃飯的時間都忙著幫用戶解決問題,但其實仔細觀察就會發現,用戶的很多問題往往是重復的。
那麼會偷懶的經營會怎麼做呢?
他們在回復了用戶的問題之後,會將高頻率出現的問題整理出來,並想一個統一的話術。
這樣,只要遇到相似的問題的時候,就可以一勞永逸地解決了,不僅可以及時回復用戶消息,也可以幫自己節省更多的時間。
所以你會發現,在工作中,天天最晚下班的人,不一定能夠給企業創造很高的價值,因為他們用行動上的勤奮掩蓋了思考上的懶惰。
而懂得偷懶的人,恰恰是勤於思考的人,也正是這種人,能夠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
事後反饋
想像你在網上買了一個杯子,你認為物流服務中你最看重的是哪個環節?
是已經發貨?正在轉運中?還是簽收?
實際上,很少有人在乎是哪家物流公司運送的,也不在乎運送過程中出現什麼問題,你唯一關心的就是幾天杯子幾天能夠到,到了之後杯子是否完整無損?
這和反饋一樣,在主管眼中,如果沒有「簽收」你的工作成果,那你之前付出的努力沒有任何價值。
一個任務主管交代下去,你會默默地去做,做完了就完了,等主管問起來,才想起來回復。
《哈佛學不到的經營策略》的作者馬克·麥考梅克曾經說過:「誰經常向我匯報工作,誰就在努力工作。相反,誰不經常匯報工作,誰就沒有努力工作。」
不要以為主管知道你的進度,如果你不匯報工作完成得怎麼樣,在他眼中,就是沒完成。
如果遇到問題你沒有及時反饋,那麼拿不出結果,他就會自動視為你能力不夠。
一個懂得復盤的人,懂得反饋的重要性,這件事情完成得怎麼樣,效果是否能夠量化,過程中是否遇到了什麼問題,下次如何才能避免。
這不僅是一個職場人應有的素養,也是提升你在主管心目中靠譜程度的方法。
可能你會經常看到唱衰新媒體的文章,說新媒體紅利時期早已經過去,現在做自媒體很難再做起來了……
而有的人,僅僅半年就把粉絲做到了六位數,差別在哪里?
同樣是追熱點,為什麼你的觀點千篇一律,而別人的總是意想不到?
同樣寫文章,你一天一篇,對方一星期才更一篇,閱讀量、轉載量都比你好,原因在哪里?
如果你不懂得復盤,那麼你的努力除了感動自己,毫無價值。
小閱有話說
今天,我們共讀的是喬斯坦·賈德《蘇菲的世界》的第16-19章。小夥伴趕緊閱讀啦。
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預約,每期共讀課程更新時,你將會收到通知提醒。
-END-
Juno ,壹心理、領英專欄作者,多維度解讀單線人生。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孤島(ID:gu_dao2015),掌閱讀書經授權發布本文。
今日薦書
《優秀的人,都敢對自己下狠手》
陳立飛 著
面對「穩定」和「折騰」這兩種不同的生活方式,年輕人到底該何去何從?本書作者結合自己在內地和香港雙重學習、工作、生活的感悟與思考,給在職場上迷茫和心存疑惑的年輕人帶來啟發。作者了解年輕人心中的情懷和現實之間的差異,所以45篇感悟和隨筆中,沒有無聊的勵志和溫情的雞湯,有的只是猛藥,是對年輕人實實在在的建議和可供他們參考的思路。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閱讀《優秀的人,都敢對自己下狠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