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型思維:很多人28歲已死,80歲才埋

文丨良大師

TED 論壇有一個點擊量很高的演講:《毅力是成功的關鍵》。

演講者名叫 Angela Lee,她原本是個教師,某日突然想到一個問題:

那些成功人士是否在兒童時代就有所不同?

如果確實如此,那些差異又是什麼?

於是,她做了深入的調查和研究:

去了西點軍校;去看全國拼字大賽;還去訪談最棒的銷售人員。

最終她發現,預測孩子成功的關鍵要素,不是智商、外貌、身體,而是對待挫敗的態度。

她發現成功人士,年幼時都以樂觀的態度對待挫敗,他們更在意的是,挫敗後所汲取的養分,而並非失敗本身。

這是一種特有的思維,叫做「成長型思維」

「成長型思維」的提出者,是史丹佛大學著名心理學教授 Carol Dweck。

她還為此專門寫了一本書,並受到比爾蓋茨的推崇,書的英文名叫《Mindset》,翻譯成中文就叫做《終身成長》

Carol Dweck 在書中列舉了大量案例,分析了教育、體育、商業、人際關係等領域成功與失敗的因素。

並提出,歸根結底,都是思維方式的不同,成功者是成長型思維,而失敗者是固定型思維。

兩者思維模式最根本的區別是什麼呢?

一言以蔽之,成長型思維者,認為萬事萬物通過自己的參與都可以改變;

因此,心智也在不斷迭代強化,從而造就非凡人生。

而固定型思維者,認為可控因素少的可憐,自己不過是洪流中的一片樹葉。

因此,心智在年輕尚輕就停止發育,一直守至終老,才與身體一起埋藏。

Carol Dweck 在書中說,固定型思維的人,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懼怕挑戰,總為自我設限。

就這點,對照我自己,還確實有過這回事兒。

十幾年前,我做業務時,在公司前台接到一個電話,是一家大企業要招標。

於是,約了營業部經理前去拜訪。

了解完情況,就有點泄氣,因為參與競爭的一共三家公司。

另外兩家都挺有來頭,分別是那企業兩個副總的關係。

而我們則是被客戶在黃頁中選中,沒有什麼根基。

有大客戶銷售經驗的人應該明白,我們是何等弱勢,應該就是陪太子讀書,走個過場。

因此,我想隨便應付一下就算了。

可我的經理卻不這麼想,一定要我拜訪到那企業的董事長。

我說:「人家那麼大的人物會見我們嗎?」

他卻說:「打個電話會死嗎?你都沒試,怎麼會知道人家不願意?」

於是,我膽戰心驚的撥通了董事長電話,出人意料,人家還真願意見我們。

這也給我們很大的信心,於是精心準備標書,最後竟然中標。

和那家企業熟了後,才得知,原來是董事長不滿意兩個副總的明爭暗鬥,於是把業務反而給了毫無關係的我們。

當時雖然還沒有聽說固定思維的概念,但是由此也明白一件事:不要在心里砌上一個看不見的牆,再沒可能的事,只要不傷筋動骨,皆可嘗試一下。

「嘗試」看起來簡單,但很多人卻止步於此,原因就是「固定思維」的作祟,它讓你懼怕行動,因為那意味著存在失敗的可能性。而什麼都不做,卻能保持當下的完美感。

就像 Carol Dweck 在書中所說:固定型思維的人不接受未來的完美,他們必須現在就達到完美。

具有成長型思維的人,有一個共性,就是不畏懼挑戰,他們總是抱著試一試的心理。

當年林語堂與美國著名作家賽珍珠,身份懸殊,八竿子打不著。當得知賽珍珠來中國時,林語堂便夾著手稿,深夜蹲守在賽珍珠酒店大堂。

他此時的心語應該是:

閒著也是閒著,管他娘的,試試唄。

結果,在賽珍珠的幫助下,林語堂一炮走紅。

當年劉德華還是個死跑龍套的,林子祥卻是一代歌王。一起拍戲時,劉德華死皮賴臉的要給林子祥唱歌,讓人家指點。

他心里可能也是這麼想:

閒著也是閒著,管他娘的,試試唄。

最終,林子祥幫劉德華發行了第一張專輯,後者也終成了天王。

電影《飛越瘋人院》,有一個情節:

麥克說:「我要進城看棒球賽,誰想和我一起去?」

比利卻說:「麥克,別鬧,你出不去的。」

麥克指著陶瓷洗臉池:「我可以用它砸碎窗戶。」

比利說:「你舉不起來。」

麥克搓搓手,使勁去抱,沒搬起來。

再搓搓手,使勁去抱,還是沒搬起來。

他有些無奈,但大叫起來:

「去他媽的,我總算試過了,起碼我試過了!」

所以,人生不怕敗北,怕的是,連嘗試一下的勇氣都沒有。

再大的挑戰,你也可以對自己說:

「閒著也是閒著,管他娘的,試試唄!」

《終身成長》書中還說到,執有固定型思維的人,總把失敗原因歸為外界的影響。

書中講了網球運動員約翰·麥肯羅的例子。

他本來是一名天賦卓越的球手,甚至不需要太大的訓練量,就可以輕鬆戰勝各路對手,在巔峰時期,連續四年排名第一。

但是,他的輝煌只是曇花一現,之後一滑到底。論其根本,就是固定型思維使然。

因為他總有無數個失敗的借口:

不是說場地不好,就是說小報八卦諷刺了他,或者是組委會提供的食物有問題,再或者朋友戀愛了影響到了他。

最痛的一次慘敗,是 1984 年的法網公開賽。他在 2:0 的優勢下,最終痛失好局。

結果,他還是找到了「罪魁禍首」,一名攝影師摘掉了耳機,總是有噪音傳過來……

用兩個漢字形容麥肯羅,那就是「矯情」。但是,他的矯情還有天賦當資本。

而現實中,多少人的矯情都毫無支撐,貌如壯漢撒嬌。

他們沒得到晉升,就怨主管沒眼光,同事太奸詐;

他們的文章點擊量不高,就說讀者太淺薄,文化快餐化;

他們一事無成,就怨社會不公,世態灰暗。

捫心自問,難道自己一點責任都沒有?

就像周國平所說:

多數人的矯情是可怕的,原因就在於它是平庸,卻偏要冒充獨特,因而是不老實的平庸。

所以,對於一個普通人,固定型思維的害處也在於此,不願接受自己的平庸,把失敗的鍋甩給外界,還安慰自已要坐等風起,可這一坐就是一輩子。

具有成長型思維的人,往往含笑地和挫折過招,將磕絆視為鋪墊,反而倒逼自己的優秀。

我在 500 強總部時,曾接觸一位機構主管。

他到任時,發現了一個潛規則。

很多年底的業務被搬到了第二年年初,

因為當年業務已完成,這種「調配」,既能保證當年收益的,又能確保來年「開門紅」。

這是很多業務單位慣用的手法,而且財務處理上也並無瑕疵。

可這位老哥,硬要把業務「還原」回去,把今年該出的單出完,絕不留到明年。

他手下一聽馬上勸說:

「主管,您這是何苦?您剛到任,今年好與不好都與您關係不大,您要給未來留點餘糧啊,可您怎麼挖了個坑呢?這樣一來,一開年就一大窟窿,獎金全得泡湯……」

那位主管回答:

「明知道是假的事,幹嘛還要做?該怎樣就怎樣,吃虧我也認!」

結果是勸說人一語成讖,開年後那機構的數據奇醜無比,獎金沒得拿,還天天被問責……

而且,那主管從沒解釋過一句,沒說這是潛規則的遺留問題,他是在正本清源。

他只是不停的檢視自己的原因,人員調整、隊伍建設、重新建制付出成倍的努力…….

最終回報兌現。接下來的幾年里,那機構的業績節節攀升,名列前茅。那位主管的仕途也一路凱歌高奏。

這位主管曾對我說一句話,受用終身:遇到難事,不能退啊,你能退到哪兒,你只能跟它拼。

是這樣的,具有成長型思維的人,就像 Carol Dweck 所說,他們是在挫折中汲取養分,並且永無止境的成長。

Carol Dweck 在書中還提及一個現象,執有固定型思維的人,太在乎別人的標籤,而糾纏於一些不值得的爛事中。

我想在中國,就是所謂的「人活一口氣吧」。

小說《我不是潘金蓮》就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女人,因為一個標籤,一件爛事和一個爛人糾纏了一輩子:

農婦李雪蓮為了生二胎,和丈夫假離婚,誰知丈夫假戲真唱,和其他姑娘好上了,還結了婚。

這下李雪蓮不幹了,起訴前夫:讓法院判他們是假離婚,然後復婚,最後再跟這個「王八蛋」真離婚。

法院當然不支持這麼荒謬的事。

無奈之下,李雪蓮只能降低期望值,只要前夫說句實話便作罷。

可那王八蛋不但死不承認,還當眾說李雪蓮結婚時已不是處女,和潘金蓮一樣樣。

為了這個標籤,李雪蓮決定上訪。

二十多年,每年開春,李雪蓮準時上訪,一路告到北京首都。

可這破事誰會理?但她卻一意孤行,年輕的生命,就耗費在上訪、攔截、遣送反復折騰之中。

李雪蓮,長相不錯,也有點手藝活,本能另找港灣,溫馨度日,可卻被這爛事困了一生,為了一口氣,真得值得嗎?

無奈,當局者迷,尤其是對於一個固定型思維的人,ta們太專注於臉上的標籤,太急於撕下,卻沒意識到那標籤已經黏經貼骨,撕下時便會血肉模糊。

具有成長型思維的人,最極致的表現是怎樣的?

那就是不被過往所束縛,不被情仇所困擾,只專注於自己的目標。

2000 年 9 月,馬斯克正準備去度蜜月,卻遭遇了一場公司政變。

他馬上趕回,試圖反擊,卻發現大勢已去。所有人,都做好他要大鬧一場的準備。

誰知他一改往日睚眥必報的個性,表現出極大的克制力,和各方談判,屈身成為公司顧問,繼續註資,直到 eBay 以 15 億美金收購。

甚至在日後,他仍然和驅逐他的幕後主使戴維.薩克斯,保持密切的生意往來,一起製作電影。

無獨有偶,1992 年,當時的聯想太子孫宏斌,被柳傳志親手送進監獄,大好前程,就此日薄西山。

2 年後,孫宏斌一無所有,狼狽出獄後,要求見柳傳志一面,他是要報仇嗎?當然不是,他懇求柳傳志幫襯一下,投資自己創業。

柳老爺子,也很爽快,直接給了 50 萬,孫宏斌也拿著這筆錢,創辦了順馳房地產,後來竟然成為地產大鱷,與王石叫板。

你看,真正能成大器之人,絕不輸在快意恩仇,他們只關注自己的目標。

這類人有種特殊本領:遺忘。

他們不會被過去的林林總總所困擾,每一個時點,對他們而言,都是一個全新的紀元,這也是成長型思維的終極體現。

最後,來總結一下,《終身成長》一書中,我提煉出成長型思維和固定型思維三個方面的差異。

分別是面對挑戰的差異,面對失敗的差異,面對過往的差異。

通讀上述文章,結合下圖,相信對你有些啟發。

點擊閱讀原文即可購買

分享到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

 


不知道如何找適合的對象?歡迎加官方LINE → Line ID:@shesay
戀愛小秘書免費一對一諮詢!
✔追蹤我的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datenami
✔追蹤我的TikTok:https://www.tiktok.com/@datnami

 

配對成功的關鍵:參加實體交友活動

erose主題派對與戀愛小秘書創辦人娜米表示:「透過各種有趣的實體活動,不僅能親眼真實見到異性,也能在活動進行中讓大家很輕鬆自然的認識彼此、聊天互動,能更快速的找到適合的對象。」

結合大數據用心篩選 + 客製化條件配對

戀愛小秘書團隊已經成功替4000位以上的未婚男女配對成功,這個驚人成果背後的秘密在於「高度客製化服務」,跟每位客戶深度訪談,瞭解客戶真正的特質及需求,從「契合度」提高速配率。

訪談結果結合專屬的人格分析測驗與數據配對分析,精緻化的操作,締造高速配率!

除此之外,戀愛小秘書團隊還會定期追蹤客戶的後續狀況,目的是希望協助客戶發展長期且穩定的伴侶關係。

實名認證防造假!隱私保護最安心!

採用「實名認證」的制度,不僅是把關顧客的身份,避免已婚人士或動機不單純者的加入,更對客戶資料嚴格保密,讓客戶們能在安全且有隱私的狀況下認識另一半。

多元有趣的主題活動,豐富你的社交生活

戀愛小秘書團隊每個月都會規劃豐富多元的實體活動,從戶外踏青、娛樂遊戲、手作、料理課程到桌遊活動,希望客戶們能從歡樂的氣氛中認識彼此。

透過實體活動讓大家先有初步的接觸,然後再為會員們做「客製化」的約會安排。

另外針對想提升自身魅力的客戶,也有投資理財、形象穿搭等講座可供選擇。

追求脫單,先勇敢跨出你的第一步

許多單身者為了心中理想的對象條件,在還沒認識新朋友時,就先限制了自己。建議以認識新朋友的心態,積極參與活動,並適當的設限,才能真正為自己帶來戀愛的機會!勇敢跨出第一步吧!

♡ 現在就和戀愛小秘書娜米聊聊吧Line ID:@shesay

♡ 追蹤娜米的臉書粉絲團

她來報好康

 

SheSay 專注在 兩性、愛情等領域
建立專屬女生觀點的品牌形象
堅持「在第一時間掌握男女的時事議題」
將時下最流行的話題網羅、呈現。

馬上測算你的戀愛密碼

戀愛小秘書-娜米

單身很久?一直被分手?
從生日就看出你的戀愛疑難雜症!
娜米的戀愛數字密碼來幫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