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旅途會有許多感慨和驚嘆,也會有一些不滿和遺憾。當你的腦海裡多了一絲思索,多了一份靈感,眼前的風光就多了一些燦爛。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因為業務需要,我曾經多次乘飛機,飛行在北京和烏魯木齊之間。從天上看我的祖國,多了一份蒼涼,多了一份期盼。再出行,我選擇了坐火車,三天三夜,一箱泡麵,為了能坐在窗口,不放過眼前飄過的一個個美麗的瞬間。
蒼茫戈壁,巍峨群山,張掖,酒泉。人們告訴我,快看,前面,那就是嘉峪關。眼前閃過一道雄關,腦海裡翻騰著歷史波瀾。玉門,敦煌,再就可以看到鳴沙山,那裡有一個月牙泉。當時我好想,停止前進,走下火車,去領略那大漠孤煙。
「不到大西北,不能真正體會到什麼叫中華民族」,我感慨!我希望沿著張騫走過的絲綢之路,一路前行,用腳步來丈量我的心路歷程。轉眼間,我老了。 行走絲綢之路,成為心中的夢境,永遠的遺憾。
看著我兒子發來的敦煌的照片,我又一次醉了。你是風兒我是沙,纏纏綿綿繞天涯,看著這風與砂造就的絕美曲線,心中又一次翻騰起出行的意願。
風沙淹沒了多少歷史的腳印,但從來不損傷月牙泉的容顏。3000多年的滄桑歲月,無數的文人墨客,凡是來到這裡的人,無不驚嘆,無不謳歌,這一獨特的山泉地貌,沙漠奇觀。
「山有鳴沙之異,水有懸泉之神”。敦煌的月牙泉又名藥泉,它是天的鏡子,沙漠的眼。”一彎如月弦初上,半壁清波鏡比明,風卷飛沙終不到,淵含止水正相生。”
“河西有沙角山,峰愕危峻,逾於石山,其沙粒粗色黃,有如幹躇”。鳴沙山,東枕莫高窟,西至黨河口,延綿40千米,圍護著月牙泉。”山以靈而故鳴,水以神而益秀”,敦煌的鳴沙山月牙泉猶如大漠戈壁中的一對孿生姐妹,相生相伴。
對於月牙泉千年遇烈風而不為沙掩蓋的不解之謎,有許多說法。有人認為,這一帶可能是原黨河河灣,是敦煌綠洲的一部分,由於沙丘移動,水道變化,遂成為單獨的水體。因為地勢低,滲流在地下的水不斷向泉內補充,使之涓流不息,天旱不涸。這種解釋似可看作是月牙泉沒有消失的一個原因,但卻無法說明為何飛沙不落月牙泉。
據說,月牙泉早在漢代就是遊覽勝地。唐代這裡有船舸,泉邊廟宇。泉南岸原有一組古樸雅肅、錯落有致的建築群,從東向西計有娘娘殿、龍王宮、菩薩殿、藥王洞、雷神台等百餘間。各主要殿宇有彩塑百尊以上,所繪壁畫數百幅。重要殿堂均懸置匾額、碑刻,書法雅俊,堪稱上品。如、「第一泉」「別有天地」、「「勢接昆侖」、「掌握乾坤」、半規泉」。
當時這裡亭台樓閣,廟貌輝煌,宮廳柱廊,臨水而設。林木蓊鬱,泉光與山色相映,古剎神廟,常年香火,繚繞其間。
史載,漢元鼎四年(前113年),漢武帝得天馬於渥窪池中,後人疑月牙泉即漢渥窪池,遂立一石碑曰「漢渥窪池」。「四面風沙飛野馬,一潭之影幻遊龍」。於是,奇特的月牙泉更增添了傳奇色彩。月牙泉,詩一樣,夢一般。
鳴沙山、月牙泉與莫高窟藝術景觀融為一體,是敦煌城南一脈相連的”二絕”,成為中國乃至世界人民向往的旅遊勝地。
那年,我從月牙泉邊走過,從此以後,魂繞夢牽。也許你不懂得這種愛戀,除非也去那裡看一看。你去過,一定會有比我更深的眷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