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化零為整,真正把你的知識體系建立起來?

本期導讀:

很多人以為學習就是為了記住更多知識,但這是對學習最大的誤解。根據自己的情況,深挖和重構知識之間的聯繫,建立知識體系,才能發揮學習最大效用。

  • 廣泛收集「啟發性知識」

  • 深度建立一個”知識框架”

  • 形成”知識體系”

本文是2018年9月推送的第58篇乾貨,計3423字,閱讀時間6分鐘。

文 |程驛

來源|道長的思維鋪子(ID:daozhangsiwei)

為什麼喜歡學習知識的人,都渴望建立一個知識體系呢?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做很多事,其實是不需要體系的。

比如,我們不必把所有食物嘗一遍,才決定吃什麼東西;去一個新的城市,也不必把整個城市規劃理解清楚才上街。

但是為什麼,喜歡看書的人,就都渴望建立知識體系呢?

這個問題我整整想了兩天,總結出來是這四個字——複雜定位。

在生活中,絕大多數的問題,是可以通過「簡單定位」來決定的。

比如,你路過一個路邊水果攤賣櫻桃,買或不買,嘗一個就知道了。「好吃」→「買」,「不好吃」→「不買」,這就是簡單定位。看到哪家餐館順眼,就走進去吃東西,這也是簡單定位。

生活中的事,為什麼多數都是「簡單定位」?其實是因為你身後的社會秩序幫你解決了大部分「不確定性」。你不用擔心餐館會突然遭受恐怖襲擊,也不會擔心賣櫻桃的小販會騙你。

但如果我們去探索陌生領域,比如你如何創業?如何去開始寫作?如何規劃自己升職?如何去尋找人生意義?

這些問題充滿了各種「不確定性」,其中任何一個因素都需要你自己解決。

比如創業,你需要關心產品定位、如何行銷、團隊管理、市場競爭等等因素,甚至你會擔心員工哪天心情不好,導致工作滯後。所有這些因素組合起來才能決定你的創業路徑。這就是「複雜定位」,這時你就需要一個體系。

喜歡讀書的人,始終都是那些想去解決更大問題的人。如果把知識體系比作地圖,普通人在城市穿梭是不需要地圖的。而少數人就像是在叢林探險,那肯定就需要一張詳細的求生地圖。

那麼,我們該如何建立知識體系呢?核心有三個,缺一不可。

01

廣泛收集「啟發性知識」

知識體系的建立路徑,應該是一條「微笑曲線」。剛開始從廣度去攝入知識,中途從某一個縱深去建立框架,最後又根據框架填充和豐富整棵知識樹。

為什麼第一步需要從廣度去攝入知識呢?原因有兩個:

  • 一是因為知識體系是一張網,沒有足夠的知識點,是很難形成網狀的。

  • 二是知識點需要不斷驗證,必須通過大量輸入,相互之間才有連接和驗證。

比如,你想搞清楚什麼是情商,只看戈爾曼的理論可能不夠,你可以從更豐富的心理學、認知神經學去了解。

在第一步中,你主要的任務就是收集「啟發性知識」,就是你看到一個知識,有一種「原來是這樣啊」的感覺。

例一

比如,人為什麼會有情緒呢?《羅輯思維》有一期就解釋了:

其實情緒是人腦系統的「快捷方式」。

就像我們愛吃甜食,吃到甜食會愉悅,那是因為甜食的熱量高,能幫我們補充能量。

對於恐懼,我們看到老虎,轉身就跑,是為了躲避危險。原始叢林中如此複雜,我們必須要產生許多人腦「快捷方式」來幫我們迅速作出反應。

例二

再比如,你去理解「故事」的重要性,你就可以看看猶太人怎麼說:

「真理」來到村里,一絲不掛,所有人都很害怕它,不敢直視。後來,智慧老人把「真理」請回家里,給它披上衣服。這個時候,真理就化名「故事」。

「故事」走到村里,所有人都很喜歡它。

在收集一個個「啟發性知識」時,你會非常享受其中。

一般來說,一個「啟發性知識」由兩部分構成,即理論+案例。

有些知識的理論部分更有啟發,比如「情緒是人腦的快捷方式」。而有些知識的案例部分更好,比如上面提到的猶太人講「真理」和「故事」的差別。

搜集「啟發性知識」最重要的,是今後可以搜尋和隨意調用出來。尤其當你有幾千上萬條信息時,你得思考用一種什麼樣的方法。

比如,我的辦法只有兩步,就足以保證我可以想起其中任何一條信息:

  • 一句話理論陳述。剛剛說到的「情緒是人腦的快捷方式」就是這類,能夠讓我知道這是在講什麼。

  • 貼上標籤。上面的標籤肯定就是「情緒」,以後我在寫所有關於「情緒」相關的話題時,一搜尋就可以看到它了。

實際上,當啟發性知識越來越多時,你的大腦會不由自主地去把各種知識聯繫起來,這就是我們的第二步了。

02

深度建立一個「知識框架」

第二個步驟是「微笑曲線」的最下端,就是當你的知識有一定積累後,你就需要在某一個領域,深度建立一個框架。

比如我一直對哲學、心理學等認知類學科很感興趣,之前也搜集了很多諸如「依戀機制」「潛意識」「斯多葛學派」「人格理論」等知識點。現在我就需要努把力,大致建立一個個心理學的框架。

還是強調,先有知識點,後建立框架。這個過程就像你聽一首歌,反反復復對句子都很熟悉了,有一天想全部把歌詞記下來就很容易。

「知識框架」聽起來很高大上,但其實需要你用到最簡原則,即「奧坎姆剃刀原則」——如果你在同一個問題上遇到多個不同版本的解釋,選擇最簡單實用的那一個。

想一想,你每天在地鐵站或電梯間里看到各式各樣的海報,覺得複雜吧。曾經一個讀者向我透露想去做平面設計師,但是看很多理論解釋都覺得太複雜。

然而無印良品首席設計師原研哉曾經提出一個概念,就可以讓你一下就看懂平面設計。他說,「無論多麼複雜的平面廣告設計,都靠三層建立:背景層,圖形層,信息層。好的設計作品,一定在三層中有其所長。」

例如,原研哉親自設計的2005日本世博會的海報,背景層使用了淺灰色,圖形層創作了兔子,森林與形狀的組合圖形,信息層創作了一個接近金色的文字組合。這三層以下、中、上的順序排列起來,形成了一幅大作。

你接下來用「背景層,圖形層,信息層」的概念去看你身邊的海報,就會發現自己對平面設計一下就入門了。

所以你會發現,建立「知識框架」的時候,是需要建立在大量知識儲備和理解基礎上。

這一步的核心原則是對大量知識點不斷組合和拆分。你可以想像這是一個玩樂高積木的過程。你可以參考別人的結構圖,但盡量需要你親自拼接一遍。憑借的結構可以是簡單並列,也可以按一定邏輯,其中的關係按具體知識點的不同來建立。

03

形成「知識體系」

到這里你應該明白了:

  • 第一個步驟,收集「啟發性知識」,其實是你在收集各式各樣的樂高積木塊;

  • 第二個步驟建立「知識框架」,則是用積木塊搭建一個一個小的結構,比如小房子、一座橋等。

  • 第三個步驟形成「知識體系」,則是在各種結構和知識點的基礎上,形成一個巨大的樂高城市。

第三個步驟又回到廣度了,在這個過程中,知識體系才算真正形成。

但樂高城市的擴張最好基於之前建立的「知識框架」。這個過程也很像一棵樹,在樹幹基礎上開枝散葉。所以很多人,比如埃隆·馬斯克把自己的知識體系稱為「知識樹」。

一個「樂高城市」或一棵「知識樹」該形成什麼樣子,這是隨機演化出來的,每個人都不一樣。

但這個過程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就是一定要結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形成「輸出」。

我見過很多講學習效率的文章,都會把美國學者埃德加.戴爾(Edgar Dale)提出的學習金字塔(Cone of Learning)理論搬出來,也就是「輸出」是最好的學習效率。學習知識,如果能夠輸出,大致可以對原知識掌握90%以上。

但卻從來沒有人說到,到底為什麼一定要輸出?

原因來自這五個字——重新結構化(Reconstructed)。

舉個例子,假設你是一個女生,最近新交了一個男朋友,你們發展非常迅速,男朋友讓你搬到他家里去住。

因為他家是一套別墅,家里有20多個房間,其中至少有上萬件物品。而他很想你成為女主人,他工作太忙,你可以幫他打理這個家。剛開始你對這一切是陌生的,你如何熟悉呢?

沒人蠢到一件一件物品去記憶,而是你應該住進去,不斷收納和對物品重新排序。只有經過自己建立的結構,才能很快記住。

所謂知識,無非就是對文字排序。寫過論文的人都知道,知識點都是別人的,論文的價值就在於你如何對這些知識進行排序。

這就像樂高的積木塊原本價值不大,花錢就可以買到(很多知識還不用花錢)。但如果你組合成一個獨一無二的樂高城市,這個價值就很大。樂高公司說不定會出上萬美元給你買下來。

再比如iPhone4開創了一個時代,但它所使用的IPS硬屏顯示技術、觸摸屏交互、App的生態系統,極簡設計美學等等知識原本在各自領域都默默無聞,但相互組合成了iPhone,就有巨大價值。

「輸出」就是一個「重新結構化」的過程,如同寫作就是重新組合知識材料,創業就是重新組合你的想法、資源配置以及各種能力。

很多人以為學習就是為了記住更多知識,但這是對學習最大的誤解。所以說多數人學習效率之低,卻找不到原因。唯一正確的方式,是根據自己的情況,深挖和重構知識之間的聯繫。

比如我十分想弄清楚「人」這個基本概念,這就會涉及大量廣泛的知識信息。構建這個體系的過程,是極其讓人興奮的。

04

結語

怎麼樣,建立知識體系很簡單吧。

最有效的方法從來都是簡單的。把事情搞得很複雜,要麼就是為了顯得自己很厲害,要麼就是沒有把問題想通透。

記住有且只有三步:

1.收集樂高積木塊,也就是廣泛收集「啟發性知識」。這個過程,我們可以建立社群,大家用指數級速度來成長。

2.搭建小結構,即深度建立一個「知識框架」。這個過程,我可以給大家作很多引導,一起來建立。

3.形成樂高城市,這里的核心是要「輸出」。最直接的就是寫作,當然每個人都可以建自己的體系,這是個偉大的過程。

《露西》這部電影中曾經說了一個概念,人類的大腦大致只開發了5%~10%,女主角露西因為嗑藥而開發到了100%,就成為無敵的存在。

這個概念我們從小就聽說,從大腦神經學上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偽概念,因為人腦在思考很多事件時,大腦就被監測都處於100%活動狀態。

但從知識連接的角度來說,「人腦只開發了5%,還有巨大潛力」這個概念是真實存在的。

實際上,我們現在對大腦中所學知識的連接效率很可能還不到0.1%,想想如果這個效率提升到20%,甚至50%,那將是一個多麼可怕的局面!

本文來源於道長的思維鋪子(ID:daozhangsiwei),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培訓雜誌」立場。

投稿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關於作者:程驛,《認知顛覆》作者,簡書簽約作家,筆名:道長是名思維販子。

往期文章推薦

看高手突破「職業瓶頸」:他們知道何時該放手,何時要升級

還在相信海底撈的那些道聽途說?聽聽員工的現身說法~

裁員事件頻出,真正的解決辦法不是「裁」人員而是「造」人才!

我做了20多年管理,發現90%的老板都在重復一個毛病……

分享到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

 


不知道如何找適合的對象?歡迎加官方LINE → Line ID:@shesay
戀愛小秘書免費一對一諮詢!
✔追蹤我的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datenami
✔追蹤我的TikTok:https://www.tiktok.com/@datnami

 

配對成功的關鍵:參加實體交友活動

erose主題派對與戀愛小秘書創辦人娜米表示:「透過各種有趣的實體活動,不僅能親眼真實見到異性,也能在活動進行中讓大家很輕鬆自然的認識彼此、聊天互動,能更快速的找到適合的對象。」

結合大數據用心篩選 + 客製化條件配對

戀愛小秘書團隊已經成功替4000位以上的未婚男女配對成功,這個驚人成果背後的秘密在於「高度客製化服務」,跟每位客戶深度訪談,瞭解客戶真正的特質及需求,從「契合度」提高速配率。

訪談結果結合專屬的人格分析測驗與數據配對分析,精緻化的操作,締造高速配率!

除此之外,戀愛小秘書團隊還會定期追蹤客戶的後續狀況,目的是希望協助客戶發展長期且穩定的伴侶關係。

實名認證防造假!隱私保護最安心!

採用「實名認證」的制度,不僅是把關顧客的身份,避免已婚人士或動機不單純者的加入,更對客戶資料嚴格保密,讓客戶們能在安全且有隱私的狀況下認識另一半。

多元有趣的主題活動,豐富你的社交生活

戀愛小秘書團隊每個月都會規劃豐富多元的實體活動,從戶外踏青、娛樂遊戲、手作、料理課程到桌遊活動,希望客戶們能從歡樂的氣氛中認識彼此。

透過實體活動讓大家先有初步的接觸,然後再為會員們做「客製化」的約會安排。

另外針對想提升自身魅力的客戶,也有投資理財、形象穿搭等講座可供選擇。

追求脫單,先勇敢跨出你的第一步

許多單身者為了心中理想的對象條件,在還沒認識新朋友時,就先限制了自己。建議以認識新朋友的心態,積極參與活動,並適當的設限,才能真正為自己帶來戀愛的機會!勇敢跨出第一步吧!

♡ 現在就和戀愛小秘書娜米聊聊吧Line ID:@shesay

♡ 追蹤娜米的臉書粉絲團

她來報好康

 

SheSay 專注在 兩性、愛情等領域
建立專屬女生觀點的品牌形象
堅持「在第一時間掌握男女的時事議題」
將時下最流行的話題網羅、呈現。

馬上測算你的戀愛密碼

戀愛小秘書-娜米

單身很久?一直被分手?
從生日就看出你的戀愛疑難雜症!
娜米的戀愛數字密碼來幫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