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喂馬,劈柴,周遊世界。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
在沙溪的日子,想起海子的詩。
無數個瞬間,想要買下一個小小的院落,恬靜避世的生活,與風霜雨露共眠,了此餘生。
沙溪古鎮,位於大理劍川縣。從大理古城驅車前往,大約2個小時的時間。下高速,還有二十餘公路的山路,蜿蜿蜒蜒向著大山深處出發。轉過幾個山腳,眼前慢慢開闊,前方的田園和村落相依。
我歷來是鐘愛古鎮的,總覺得像是回到了那些歲月凝固的日子。一切慢條斯理,井然有序。沒有發達的網路,沒有擁擠的交通,沒有喧囂的商鋪。人們閒適的過著小日子,究其一生,探尋生活的真諦。
去過無數個古鎮。從江南走到了邊境,沙溪,在我心目中算是真正的古鎮之一。安靜淳樸,古色古香,今仍然保持著最古老的建築特色。古寺廟,古戲台,古商鋪,馬店,古老的紅砂石板街道,百年古樹、古巷道、古寨門。
這裡,曾經無比輝煌。這是茶馬古道上的集散重鎮,承諾著數不盡的車馬,歷經千年的繁華,終於是在歷史的洪流中變成了寂靜無聲的古鎮沙溪。只留下了無聲的石橋、古道、古街在悄悄訴說著它的過去,只有黑惠江水無聲地把沙溪在茶馬古道上的輝煌歷程帶入遙遠的大海。
寺登四方街是沙溪的靈魂與核心,也是每一個抵達沙溪的遊子最念念不忘的地方。
寺登四方街不大,卻集寺廟、古戲台、商鋪、馬店與一起,開闊的紅砂石板街面,百年古樹、古巷道、寨門和諧的融合在一起。這裡是沙溪最標誌性的風景,也是一個功能齊備的千年古集市。被世界紀念性建築基金會專家們譽為「茶馬古道上惟一幸存的古集市」!
歷史上寺登四方街被稱為「南塘」,明朝後期,因興教寺而起名,才叫寺登四方街。寺,指興教寺;登是白族語,意思是地方。位於興教寺旁邊,呈四方形的街子,這就是寺登四方街的名稱由來。
莫要小看這間集市上的寺廟。興教寺建於明永樂十三年,已有近600年的歷史。是大陸目前保存規模最大、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佛教密宗「阿吒力」寺院,其高超的明代建築藝術令人嘆為觀止。興教寺內保存的明代壁畫深受中原繪畫風格影響,又具有濃鬱的地方民族特色。
古戲台,是寺登四方街上最有特色的建築,它位於四方街東面建築群中央臨街位置,與西面興教寺殿宇、寺門建築成一中軸線,將古四方街平分為南北兩半。
寺登四方街在以前每隔三天有一個街市,熱鬧非凡,各地來的馬幫在街天前一天下午就陸陸續續通過巷道來到古街投店住宿。戲台上洞經古樂、白族霸王鞭舞、民歌表演在街前天下午就開始,表演通宵達旦,持續兩天,本地人稱之為「兩宵兩天戲」。
據說,在沙溪一直流什著一個這樣的規矩,沒有到四方街古戲台上演同過,不能稱是沙溪人。可見四方街古戲台在人們心中的位置。每逢民族節日,全鎮的人們各自身著節日盛裝,彈著龍頭三弦,齊聚四方街,在戲台上載歌載舞,四方街上人頭湧動,興教寺裡善男信女敬拜神佛,一片歡樂吉祥。
我很喜歡黑惠江畔的玉津橋,沿著古道行走約100米,穿過用土坯做成的寨門,山川田野的景象就出現在眼前。一道低低矮矮的土牆,便將熱鬧的集市與靜謐的田園分隔開來。
寨門之內,一條狹窄、深長的古巷道悠然而來,兩邊殘舊的古鋪悄然聳立在巷道兩邊,使人們不禁想到古時馬幫進寨門過巷道的情形。寨門之外,常年清澈的黑惠江安靜的流淌著,稻田,鄉野,村落,遠山,宛若畫境一般美好。
穿梭在古鎮的小街巷裡,是喜歡的方式。不經意間總是能夠有些許的發現。
比如,裝過幾個街道,看見掛著「木雕」牌子的院落,推門而入,才是別有洞天。大大的白族庭院裡,散發著木頭的自然清香,年輕的匠人在悉心雕刻。
比如,小小的咖啡店門口,有追逐嬉戲的孩子帶著狗狗跑過,慵懶的貓咪隔著玻璃窗肆意伸懶腰。
9月時節,遊客的大潮退去,沙溪的遊人並不算多。除卻我們這樣前來拍攝的人,扛著長槍短炮的器材,更多的是三三兩兩的閒人,一杯咖啡可以坐整個午後。
外國的面孔,時常遇見。多少人,跋山涉水,跨越重洋,只因為這份獨特而淳樸的氣息。
去沙溪的路上,就不斷有朋友發來信息,問是否要去石寶山歌會。若是去了,定要拍些照片分享。
查了查信息,原來我們竟是如此幸運,遇上了一年一次的石寶山歌會。這是白族人的盛世佳節,更是延續了千年的歌會。
從千年集市而來,赴一場千年歌會,該是多麼幸運的事情。
劍川石寶山歌會每年農歷 7 月 27 日至 29 日舉行,會期 3 天。每逢此時,劍川及鄰近的大理、麗江等縣的白族青年男女及歌手數萬人雲集石寶山,滿山遍野裡,甚至在肅穆的神像面前,彈唱白族情歌。歌詞婉轉、優美 、動聽,以此紀念傳說中兩千年前一位年輕貌美的女歌手,同時借此結識新友,甚至尋覓終生伴侶。
相傳南沼時,有個美貌的白族女歌手在寶相寺接連唱了 3 天 3 夜優美動聽的曲子,最後在歌聲中安然死去。人們說她是”曲神”下凡,就尊她為”曲姆”。並為她在石寶山修建了墳墓。以後,凡是上石寶山對歌的人 , 無論男女,都要先到曲姆墳前磕頭。據說這樣才能唱得好,在對歌中就可以相上心愛的人。
自然,上山對歌的也不止青年人,不管男女老少,只要上得山來便要盡情舒展歌喉。
一路上,追尋著歌聲而行。白族的腔調,並聽不懂,卻是全然不在意。那些洋溢在臉上的笑容,融化進歌聲裡的幸福,早已經直抵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