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面的藍字關注我們哦!
貝索斯在 Amazon 內部有過一個很有趣的規則,或者說是一種管理哲學:如果一個團隊的人數多到兩個披薩都喂不飽,那麼這個團隊人就太多了。
我們生活在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而世界龐雜繁復的一面對於我們的影響並不總是正面的。商業世界中的規則和需求往往雜亂無章,更多的功能、更多的資源、更多的人、更多的辦公室已經成為一種常態,這使得這個時代幾乎所有的東西變得「越來越多」。我們開始慢慢忘記少即是多這件事情。
有一次,我在播客中和一位嘉賓交流的時候,注意到許多公司都是因為其他人都這麼做而跟風學習,快速雇傭了一大堆設計師。他們正在尋找人才,想要最多也要最好的。通過這種方式,有的公司組建了數以百計的團隊,在「更多更好」的理念之下,將這些團隊組織成為不同的層級,管理不同的產品不同的功能。舉個例子,像 Facebook 這樣的公司,擁有10億級別的用戶,確實需要不少設計師,如果沒有專門的人來處理界面中的分享按鈕,怎麼能夠讓整個體系服務於如此之多的用戶呢?
當你看到大公司瘋狂地為設計團隊註資招人的時候,你是不是會覺得,你也得要幾十上百個設計師來幫你緊跟這個「設計驅動的時代」。但是,實際情況可能並不是這樣。
質量始終是優於數量的。
內容目錄
Toggle林格曼效應
林格曼效應非常有意思,它指的是隨著群體規模的增加,群體中個體成員的平均生產力會越來越低。
林格曼效應的得出也不複雜,他設計了一個實驗,讓20個學生來進行拔河的力量測試。首先他測試了每個人單獨拉扯繩子的時候的最大出力,隨後,他讓多人一起協同出力拔河。當兩個人拉著繩子的時候,平均出力只有個人最大出力的93%,三個人的時候是85%,四個人的是降低到77%,當人數增加到8個人的時候,平均出力只有之前的50%。
之後心理學家將這種普遍存在的現象稱為林格曼效應,他們是這樣來解釋這個現象的:當一群人共同合作的時候,個人的承諾對於人本身的影響會減弱,個人缺乏足夠的動力。而個人貢獻難以區分的時候,消極怠工就出現了。這種狀況會隨著人數的增加而越來越明顯。
那麼當我們將眼光放到設計團隊上,懷疑者會認為場合不同,情況不同,林格曼效應不一定會同樣出現。因此,我將向你展示,如何在減少團隊成員人數的情況下,帶來更好的創意和設計。
Nike 的 HTM 系列
HTM 是 Nike 公司在2002年所推出的一個實驗設計項目,其名字是三個合作設計師的名字首字母,他們分別是藤原浩、Tinker Hatfield 以及 Nike 的首席執行官兼設計師 Mark Parker。
HTM 的運作機制是什麼樣的呢?不複雜,三維設計師和主要的決策者進入一個房間,完全和他們的日常工作隔離開,致力於針對現有產品進行重新闡釋,重新開發出新產品。設計師和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在這個機制下一同合作,設計師不再只是單純的接受需求做設計。
HTM 原本是想讓三個人在一起協作創造新鮮的東西,不再有身份的限制,不會有政治鬥爭,沒有奇怪的需求,幾個人在一起就是純粹的自由創作。如果你想知道他們創造了什麼,看看下面的作品就知道了:
△ 2002年到2010年的作品
△ 2012年到2014年的作品
三個人的創意設計,就能夠加速整個產品的研發流程,產出足夠優秀的產品,這是許多大型團隊都無法做到的事情,即使是在 Nike 同等體量的公司和大型的設計團隊中,都是如此。所以,時至今日,HTM 依然在以不定期的方式發布產品。
樂高和效率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也進行了類似的研究,其中包括使用樂高積木來進行測試。在測試過程中,他們找來了兩組測試人員,一組2人,一組4人,兩組人都需要組裝一套特定的積木套裝,2人團隊在36分鐘內完成了組裝,而4人團隊則花費了56分鐘。這背後的原因是顯而易見的,團隊中人越多,思維過程的統一就越花費時間。
讓團隊盡可能小一點。3Com 的創始人梅特卡夫曾經提出過一個梅特卡夫定律,它指的是在多用戶構成的網路系統當中,系統的信息量和價值和用戶數的平方成正比。而在多人團隊當中,整個團隊的效率也不難測算了,它是和人數團隊的平方的倒數成比例。我開始認為,三個人就足以將產品推進到1.0的可發布的版本。所以,對於現代的產品團隊而言,首先是要減少計劃添加進來的人數,然後再減少一些人。—— Marc Hedlund
當事不可為的時候……
……自然就需要重新審視,找到問題。一個事情搞不定,通常的思路是花費更多的時間來搞定。而這麼做的話,副產品很自然的就是產品會膨脹,問題會更多,想法會更加龐雜。正確的解決方法,應該是做減法。
如果你曾看過美國電視節目《廚房噩夢》,會從中獲取到不少靈感。英國名廚戈登·拉姆齊每期都會去幫助一個瀕臨倒閉的餐館回到正軌,而其中首要的事情就是將菜單減少到幾個核心的菜品。為什麼?因為很多餐館的老板認為,每增加一道菜都會增加成功的機率,但是實際上它們帶來的是更多的庫存的問題和糟糕的食物。這就是為什麼拉姆齊第一步就是給餐館菜單做精簡。
同樣的,這個策略也適用於產品團隊。當你試圖構建 Next Big Thing 的時候,你需要先做約束。但是,如果你開始推遲 Deadline,增加預算,再多來點兒人,這個事情就徹底沒譜了。
那麼,盡管這麼做不好,可是我們為什麼還是忍不住擴展團隊規模呢?
很多因素在影響這種決策和思維方式。一種可能是來自於面對競爭對手時候,天然的嫉妒心,以及團隊本身的管理不善,以及不夠成熟優秀的團隊成員。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當公司擁有的資源很多的時候,是一定會收不住膨脹的心。做加法簡單且容易上癮,問題是沒用。
一旦你有了很多很多預算,那麼實際上是在找一個能夠花掉它的地方。——Rory Sutherland
經過了一個周期之後,企業會在營收和市場上比較成功,達到一個臨界點。可是在此之後,事情常常不會像開始那樣良好的運作,所以,在這個時候會很自然地傾向於投入更多,以扭轉局面。更多的人,更多的時間,加入更多的資源,希望它們能將企業和產品帶到一個新的高度。但是事實往往事與願違。更多的人和企業都陷入到「工廠心態」當中,這意味著更多的人來做更多的事,產出更多,以求更好的結果。
挑戰是不可避免的
在一個只有兩三個人的小團隊當中,約束感和統一一致的想法,是最美妙的地方。在更大的畫布上,是否能夠畫出更好的作品?但凡有過經驗的插畫師和設計師都明白,這是沒有道理的。太過於自由,帶來的往往是平庸,沒有邊界,何來突破?
一個真正有創造力的人,在資源有限的小團隊當中,會更容易打破慣例,重新定義某種東西。但是,當你被給予大量的人力和資源以及太多的自由來解決問題,最終只會得到一個被過度設計的、遠超預算並且不夠專注的最終產品。很多時候,面對問題,做減法能夠幫你帶來更好的結果。如果你無法使用一個三人團隊將產品的1.0版本發布出來,很有可能你的產品本身就過於複雜。
做減法吧。
轉載自優設網
回復「源文件」查看源文件下載
回復「App」查看《一款APP從設計稿到切圖全紀錄》
回復「字體」查看《資深設計師深度解讀如何設計特效字體》
回復「海報」查看《暴風資深設計師解密如何打造一流海報》
回復「專題」查看《手把手教你做專題頁面設計》
回復「學生作品」查看竹子老師UI設計培訓學生作品集
聊設計是熱門UI設計書籍《術與道-移動應用設計必修課》
作者創辦的設計公眾號,分享原創設計文章
聊設計|公眾號
微信ID:liaosheji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