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最近,半月談刊發《車少了下鄉多了,車補還不夠油費!關於車改,基層幹部有話說!》,引發網友強烈共鳴。半月談微信讀者留言近千條,很多都是基層工作人員的切身感受。
從基層工作人員言辭懇切的留言中,我們感受到了他們對崗位的熱愛與擔當,也體會到了他們的困惑與期盼。半月談通過梳理留言發現,出行不方便、補貼報銷難、分配不公平等依舊是車改後的突出問題。
車補分配看級別不看需求
@雲中白鶴:官職越大,車補越多,可他們下鄉下基層越少。一些小官甚至一般公務員,車補少,根本不夠油費,只好變作法子,明里暗里搞私車公養。還有一些事業性質的工作人員,根本就沒有車補。這很不公平。
@熔巖石:一、既然不可以公車私用,車改後形成了普遍的私車公用幹工作就是正常現象嗎?說明車改還有不合理的地方需要改進,至少還要界定私車公養和公用的標準。
二、車補最低到副科級就沒了,事實上真正到現場一線處理問題開展工作的,不僅沒有車補,反而連以前可以用的公車也沒有了。車補難道不應該是誰用車補貼誰嗎?怎麼成了按級別補貼?這是我們實行車改的初衷嗎?
@黃44 :縣直部門下鄉少,車補早早到位,鄉鎮下鄉多,地方遠,兩年了車補還沒發。
@盧盧:黑龍江很多縣的公務員車補都沒發,平時完完全全是自掏腰包私車公用,一個月兩千多的薪水,還要把工作做好,時間長了積極性都沒了。
@lu:我來單位兩年多了,一個月平均下鄉扶貧三次,從來沒見過公車,要是不拼同事的車去,我可能要走著進村,回來填30塊的下鄉補助,還要經過三個主管審批,起碼要半個月才能報銷到帳,要這點錢心累啊。
@笑看人生:車補都是按級別發放的,不可笑嗎?用車多的車補少,用車少的車補多。級別是車補的標準。
事業編與公務員車補分配不公平
@吳言:我作為一名鄉鎮社保工作人員,是一名行政事業編制人員,車補到現在沒見個影子,自己的汽車跑了8萬多公里,有7萬多公里基本都是在跑村,屬於私車公用,鄉里就三台車是書記,鄉長的專車。同時在一個辦公室的還有公務員編制人員,他們的薪水每個月比我多出2000多,我乾的活一點不比他們少,只有更多,每天幹不完的活,陪不了家人,有苦沒地說,都是一樣的工作卻讓我們處在如此尷尬的位置上。真希望中央主管來看看我們,為我們解決我們的編制問題,車補問題。
@水滴石穿 :鄉鎮事業編人員有感:1、怕去縣城開會,來回100多公里,同事開車油費90,我起早就坐班車,報銷就40元差旅費;2、怕買車,事業編沒車補不說,經常下鄉有事就說,某某某,你也開車來,一起去,我都快結婚了,硬是不敢買車。
@蒜油豆腐:還是那個事實,鄉鎮事業編的人乾的活是公務員的幾倍,下村,進城開會等等都是使用私車,公務員每月有最少750元的車補,而事業編呢什麼都沒有,車補沒有,薪水差,公務最少就是1000多。心里落差巨大,極大影響工作積極性,到處都是抱怨聲,以後讓公務員幹活得了,拿多少薪水,幹多少活。不然遲早要出大問題,逼人反抗啊。
@小L叔叔:只有公務員有車補,我們這公務員都是主管,下面出去辦事的都是事業人員要麼就是合同人員,都沒有車補。我能說很不公平嗎?以前有公車,無論公務員還是合同人員,出去辦公事都可以開,現在車改沒有了公車,只給公務員發車補,難道我們這些合同人員出去辦事要借主管的私家車?還不是燒著自己的油,磨損著自己的車,沒有一分錢的補助。
@鄧鄧鄧鄧鄧:作為一名雲南省行政單位的事業編制人員,我們一分錢的車補沒領到,卻做著和公務員一樣的工作,每次加薪水都比公務員少一大截,如今,同在一個辦公室的公務員比事業單位人員的薪水將近高一倍,致使我們事業單位員工心理落差大,工作積極性不高。
同時,作為一名家與工作地不在一個地方的人員,每個星期周末家與工作地兩地跑,每個月油費過路費近兩千,加上每個月在工作地的租房費,生活費,每個月到手薪水3500,除去以上費用,一分錢不剩了。然而,我們這類為了奉獻國家把家都丟了的人得不到任何補貼,並且因為每周只能周末回家,連陪伴孩子都無法做到。想想這些覺得人生就是一個笑話了。
@小仙兒 :公務員每月有車補,下鄉出差仍然是公車平台叫車,由單位結帳,不知道節約在哪里呀?車補的錢就是變相的福利嗎?同一單位,相同工作性質,承擔相同工作任務的事業編人員,卻沒有車補,公平何在?
@Ly33Kay :我們單位幹活的都是這些事業編制的科員,主管不用出去跑業務還能拿600元車補,我們呢,辦個業務近距離靠腿,遠距離騎電車開私車,還提心吊膽怕自己的車被貼條,里外里的倒貼,「完美」!
禁止了「公車私用」,卻倒逼出「私車公用」
@麻雀被河水沖去 :以前是公車私用,現在是私車公用
@海藍時見鯨:我們鄉離縣城89公里,路崎嶇難行,坑槽頗多,單邊一趟耗費時間最少都在2.1個小時,進城辦個事都是用自己車,要是坐個班車,更是得3小時左右,辦個事會急死,有時候上面要個資料要的很急,沒辦法我們只能用自己車,來回一趟就是100多,平時下鄉花費就不說了。
@賈紅蕾 :我們面臨著一個很奇怪的問題:私車可以公用,為什麼不能公養?
@曾俊雄:基層服務企業部門,一周跑園區兩三次,單位沒車,只能用自己的車,縣城到園區來回60公里,補貼90塊錢,看起來是可以的,但是去了園區不是坐著不動,還得跑企業,企業占地都是幾十畝的,一個企業到另一個企業走路得半小時到一小時,所以只能開車,一天下來跑的路程肯定超過120公里,排量大點的車只能自己貼錢。
而且車也不能光算油費,還有車損和保險費,家用的新車一年跑2萬公里,自己的事也就1萬多,其他基本都是單位的公事,輪胎折損,保養,路上遇險出險,哎,一言難盡,現在只希望調整到不用下鄉的崗位,薪水太低,省點是點。
@未央 :自己的車也快成公車了,燒油不說,還沒有補貼,出去一次賠一次,都害怕了
基層單位公車短缺
@且聽風吟 :車改不應一刀切,鄉鎮用車較多,下鄉頻繁,應該有所傾斜。
@小雨:我有一次到下面去搞調查的時候,1個單位就1輛公車,有的單位還要去兄弟單位借車。我們單位700多人,只有2輛公車,1輛別克1輛小金龍,很多老師出差都是自己先墊付,報銷什麼時候到帳都要望穿秋水。車改要改,但是要合理地改,搞一刀切的改革就是水平低的表現。
@流年:作為一名基層事業編工作人員,近年來精準扶貧天天往村里撲,鎮里只有3台公車,一台分給城管執法隊,另外兩台雖說是公用,但是各人有各人的責任區,等湊夠一車人之後到村里事都給耽誤了,下鄉從來都是開私車、去縣城報材料、開會等都是自己的私車。
@LYM :我們下鄉基本都是用私車,整個政府幾十號人,就三台公車,兩台還是書記鎮長專用,不用私車等公車,一個月也輪不上自己開,不用開展工作了
半月談評論:「一刀切」的車改,不能一改了之
毫無疑問,當前各地進行的公車改革有效遏制了「車輪上的腐敗」,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刀切」現象,造成了新的問題。比如,完全按級別發放車補,導致對真正需要用車的基層人員反而「補」不到位。特別是事業編車補的缺失,使得許多下基層的事業編人員產生心理落差。由此來看,車改同樣未能跨越身份壁壘。
透過叫好與埋怨同在的車改,政府部門也應當注意到基層改革需要因地制宜,從實際出發。正所謂「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政策的制定應當再多聽一聽基層的聲音,多問一問一線人員的需求。在監督不被弱化的情況下,怎樣保證車改能改得公平,改得到位,車補能補到點上,補對人員,接下來相關部門需要進一步研究和改進。
正如一位直接參與車改的工作人員所說,「車改是必然趨勢,改的是官僚主義和特權思想,從這個方面講是絕對成功的。但縣以下的改革的確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完善。——改革一直在路上,相信會逐步解決(@老江)」!
往期推薦:
(點擊圖片跳轉)
來源:半月談(ID:banyuetan-weixin)、@半月談
評論作者:楊建楠
主編:孫愛東
編輯:鄭雪婧、焦嬋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