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故事:
1959年,正在散步的薩繆爾·紐豪斯問妻子,想要什麼禮物慶祝他們即將到來的35周年結婚紀念日?妻子不經意地回答:「我現在只想要一本《Vogue》可以閱讀。」誰能想到,薩繆爾隨後竟花了500萬美元買下了《Vogue》雜誌所在的整個康泰納仕集團,作為結婚禮物送給酷愛《Vogue》的妻子。
當然,如果仔細研究薩繆爾此前的收購案例不難看出,他買下康泰納仕絕非出於一時衝動的浪漫之舉,正是這筆收購,讓他邁出了媒體集團多元化經營的關鍵一步,他本人也成為最隱秘傳媒帝國紐豪斯家族神話的締造者。
第二個故事:
2010年,華倫天奴首席設計師兼行政總裁斯特馮接到卡達莫紮王妃親自打來的電話。因為王妃是華倫天奴高定的常客,所以對於這通電話,斯特馮並沒有太過驚訝。但他萬萬沒想到,莫紮王妃這通電話的來意並非買衣服,而是要買下整個華倫天奴時裝帝國!
兩年後,卡達王室旗下的投資基金以7億歐元總價收購了華倫天奴,莫紮王妃主導的這筆大買賣絕不僅僅因為她是華倫天奴高定的粉絲,更宣告著卡達王室進入全球奢侈品市場的又一次強勢行動。
(莫紮王妃)
這是時尚圈中流傳最廣的兩個收購故事。這「為一顆樹木買下整片森林」的強悍作風,讓故事充滿了「霸道總裁」的浪漫氣息。
當時間指針走到2018年,這類故事的主角已悄然變成了黑頭髮、黃皮膚的中國人。正如山東如意集團宣布收購瑞士奢侈品牌 Bally後,《華爾街日報》給出的這句評價:「中國人不僅在買奢侈品,他們還在買生產奢侈品的公司。」
▲那些耳熟能詳的時尚品牌,都多了個「中國爸爸」
回望2018,中國資本收購國際奢侈品牌的案例可以說是從年初上演到年末。
2月9日,山東如意集團宣布完成對瑞士百年奢侈品牌Bally多數股權的收購交易。
不到兩周後的2月22日,復星集團宣布收購法國最古老的高級時裝品牌Lanvin,成為Lanvin的控股股東。據傳,這筆交易大約花了復星1億歐元。
(林青霞可謂是Lanvin的忠實粉絲,多次穿該品牌出席重要場合)
9月13日,浙江森馬服飾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森馬通過增資形式,以合計500萬美元的總額持有JWU, LLC. 11%的股權——JWU,LLC.即為著名華裔設計師JASONWU個人同名品牌的母公司。
10月8日,浙江森馬服飾發布與擁有56年歷史的法國高端童裝企業Kidiliz完成股權交割的通告,森馬服飾以1.1億歐元收購了Kidiliz集團的全部資產。
12月7日,安踏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在官網發布消息稱,由安踏體育、方源資本、Anamered Investments及騰訊組成的投資者財團宣布,通過新成立的Mascot Bidco Oy公司,自願性建議公開現金要約收購亞瑪芬體育公司(Amer Sports)所有已發行及發行在外的股份。Amer Sports旗下品牌包括Atomic滑雪裝備、Salomon山地運動裝備、Louisville Slugger棒球運動產品以及最為中國消費者熟悉的高端戶外服裝品牌始祖鳥。
12月23日,香港潮流服飾零售商I.T Limited (0999.HK)宣布,以約合4.231億港元收入瑞典設計師品牌公司Acne Studios Holding AB 已發行股本中375069股,或約10.9%股份。
可以說,站在資本的角度觀望,如今走進高級商場,似乎很難說清楚那些耳熟能詳的品牌究竟算是外國品牌還是中國品牌,因為截至今年年底,包括義大利高端內衣品牌 La Perla、希臘飾品品牌Folli Follie、法國時裝品牌 IRO、高端戶外服裝品牌始祖鳥、法國高級時裝品牌Lanvin、瑞士奢侈品牌Bally、瑞典著名設計師品牌Acne Studios、卡爾老佛爺創立的同名輕奢品牌Karl Lagerfeld等等時尚品牌中都留著中國資本的血脈。
▲為什麼要買?答案關鍵詞:轉型、升級、布局
中國資本為何要頻頻吞下這麼多國際時尚品牌?首當其沖的原因很好理解,即是希望通過買下國際知名品牌的形式,迅速提升品牌咖位,升級品牌形象。
例如森馬服飾集團,旗下最廣為人知的品牌森馬(Semir)自1996年創立以來,不管是設計定位、售價定位,還是店面選址、裝修風格,走的都是平價快消休閒服飾路線。在75後、80後等一代人很長的記憶裡,森馬就是那個門臉上掛著綠色Semir大招牌,店裡面永遠用循環播放的超大聲喇叭聲與隔壁或對面的美特斯邦威做PK,總在芒果台打廣告,把謝霆鋒、阿嬌、阿 Sa、李敏鎬、金秀賢、楊洋等當紅偶像都請了個遍的,很土豪但很不fashion的小鎮青年品牌。
但「小鎮青年」已經長大成人,在擁有了強大的經濟基礎後,他們急需提升社會地位、改變在大家心中的刻板印象,而資本運作無疑是快速有效的晉級方式——如果說,對Kidiliz的收購,讓森馬成為了全球第二大童裝公司,並正式打入歐洲市場,那麼對JASON WU的增資,則無疑是森馬想從大眾服飾升級中高端服飾的重要一步旗。
JASON WU創立於2007年,從一開始走的就是中高端高級女裝的定位,品牌的金字招牌就是其創始人——吳季剛 (Jason Wu)。
(吳季剛 Jason Wu)
2009年1月20日,時任美國第一夫人的米歇爾·歐巴馬穿著吳季剛設計的單肩白色禮服裙在總統就職儀式上與歐巴馬共舞,這個事件讓吳季剛成為了全球最為知名的新一代年輕設計師,堪稱設計師中的網紅。所以盡管JWU,LLC.在2017年虧損了555萬美元,但森馬對這次收購仍然充滿樂觀,在公開發言中表示,希望通過此舉推動公司中高端國際品牌陣營的建設,拓展國際品牌版圖。
(米歇爾·歐巴馬穿著Jason Wu 白色禮服)
收購國際知名時尚品牌也是一些處在產業鏈中下遊的公司做到產業升級的重要方式。比如被稱為中國版「LVMH」集團的山東如意集團,其本身是一個有著46年歷史、全球唯一一個銷售額超過百億的傳統紡織企業。雖然家大業大,但還是處於時裝產業鏈的中下端,所以從2010年開始,集團通過不斷收購的方式尋求轉型和產業升級。
2010年6月,山東如意出資約4400萬美元收購了日本成衣巨頭Renown公司41.53%的股份,成為其第一大股東。Renown旗下經營了23個成衣品牌,在伊勢丹、高島屋等大型百貨商店和購物中心的店鋪超過2500家,堪稱日本國民品牌。
另一個至今仍被媒體津津樂道的收購發生在2016年4月,山東如意以13億歐元控股 Sandro、Maje、Claudie Pierlot 等法國輕奢品牌的母公司 SMCP,後者於2017年10月在巴黎上市。
2017年3月,山東如意以 1.17 億美元買下瀕臨破產的英國風衣品牌 Aquascutum。
加上今年對Bally的收購,可以說,法國、英國、義大利、瑞士、日本等國的時尚品牌都有山東如意的註資。今年 1 月,彭博社的一份統計顯示,全球奢侈品100強,如意已悄然排名至第16位!
還有一些集團收購時尚品牌是出於布局的思考。比如買下LAVIN的復星集團, 其投資領域包括醫藥、保險、礦業、旅遊、時尚娛樂行業等,看似紛繁,但其實很有想法——在復星集團的投資中,有諸如Club Med、三亞亞特蘭蒂斯、英國休閒旅遊集團Thomas Cook等頂級旅遊度假品牌;有好萊塢電影製作公司Studio 8、加拿大「國寶」太陽馬戲團等娛樂品牌;也有希臘飾品品牌 Folli Follie、美國高端女裝品牌 St. John、義大利男裝製造商 Caruso、法國時裝品牌 IRO 、義大利內衣品牌 La Perla等時尚品牌……雖然行業不同,但都是聚焦於中國快速增長的中產階級消費需求和生活方式的不斷升級。而今年通過買下Lanvin這個法國歷史最悠久的高級時裝品牌,無疑是想更進一步擴大時尚版圖、豎立國際地位。
▲為什麼會賣?多數原因還是因為缺錢
而這些擁有幾十、上百年歷史的國外知名時尚品牌之所以會淪落到被收購的境地,一般來說都是自身存在問題——輕則品牌經營、管理、戰略方面有重大隱患,以至於品牌影響力和銷售額正在走下坡路,重則出現財務危機,大量虧損,甚至面臨破產境地,不得已以出售自救。
比如被山東如意買下的RENOWN,當時正處在業績不佳的時候,新的年輕管理層要求變革,強烈希望搭上中國快速發展的順風車。山東如意集團抓住了RENOWN陷入財務困境的時機,一舉完成收購。
更典型的是Lanvin,自從效力14年之久的前創意總監 Alber Elbaz 2015年因與當時所有人王效蘭女士和CEO Michèle Huiban意見相左被迫出走後,銷售額就一直大幅下跌——2015年為2億歐元,比2014年2.5億歐元的銷售額相比跌幅超過20%;2016年全年銷售額進一步大跌23%至1.62億歐元,更出現十年來首度虧損(1830萬歐元);2017年銷售額跌幅擴大至30%,虧損擴大至2700萬歐元,當時甚至有傳言,如果2018年1月得不到註資,Lanvin可能連薪水都發不出了……如此看來,以Lanvin這樣的情況能夠被復星集團這樣的下家接盤,算是尋到了一個不錯的好歸宿。
當然,並非所有品牌出讓股份都是因為虧損,有不少也是為了更好地開辟中國市場。比如Acne Studios這個始創於1997年的瑞典設計師品牌,本身就因為前衛、時髦、實穿的設計風格廣受全球時尚潮人、明星的追捧,出現了不少爆款,年收入已超過2億歐元。而Acne Studios之所以願意把部分股份賣給I.T和IDG(該基金可整合其投資的寺庫控股電商資源),很多程度上應該是看中其在大中華時裝零售市場中線上和線下的實力,以幫助品牌更加成功。
(Acne Studios的羊毛圍巾就因受到楊冪等眾明星追捧成為了搶手爆款)
▲「買買買=崛」起了嗎?
那麼最重要的問題來了,買下等於能做好嗎?太多事實告訴我們,絕對不可能。
2017年,七匹狼出資3.2億人民幣,拿下Karl Lagerfeld中國區經營實體控股權。盡管七匹狼稱,2018 年以來,公司努力推動不同業務模塊的融合,優化 Karl Lagerfeld 業務經營模式,但數據表明這項收購並沒有給Karl Lagerfeld帶來盈利,2018上半年,Karl Lagerfeld為七匹狼帶來的反而是2000多萬的虧損……
其實,Karl Lagerfeld 於2013年進入中國後一直處於連年虧損的狀態,僅2014年就虧損了6000多萬。虧損的原因很多,其中不得不注意的是,在促進銷售額上,「Karl Lagerfeld」這個名字究竟算不算是金字招牌?
毋庸置疑,卡爾老佛爺本人確實是時尚界最強大的話事人,但他把人生絕大部分精力都貢獻給了Chanel和Fendi這兩個一線大牌,對於自己同名品牌Karl Lagerfeld,老佛爺還真是不太上心。缺乏推廣,消費者對品牌認知度很低,品牌業績也一直低迷,2006年還一度撤出美國市場。
(Karl Lagerfeld)
而且,在收購之前對品牌底細是不是真的足夠了解也將決定收購之後的命運。復興集團2011年5月出資8458.8萬歐元收購了希臘品牌Folli Follie 9.5%的股權,隨後又增持至13.9%。在入股Folli Follie的記者會上,復星集團創始人郭廣昌曾笑言,收購該品牌是因為太太喜歡。但外界都知道,Folli Follie是復星首度涉足的國際時尚品牌,此項投資對復星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
然而,Folli Follie看似「良好」的發展勢頭隨著2018年揭露的財務造假事件戛然而止。因為「造假醜聞」大家才知道,Folli Follie集團2016財年年報所稱的630個銷售點,實際正在營業的只有289個,且相當一部分設在關鍵地段的銷售點面積小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或者正處於清算過程中。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Folli Follie竟聲稱在上海虹橋機場3號航站樓設有銷售點,而該機場壓根沒有3號航站樓……醜聞的發酵導致Folli Follie開始了一系列的重組計劃,不知復星集團對於這個投資到底作何評價?
而現在丟在復興手中的Lanvin也是個不折不扣的「燙手山芋」,除了缺錢,Lanvin還面臨著引進管理人才、處理股東關係、安置員工等幾大難題,而在幫助奢侈品牌擺脫低迷這件事上,復星尚未有成功經驗,加上Folli Follie醜聞,這也讓不少人對復星能否帶領Lanvin走出當前困境持觀望態度。
但話說回來,投資本身就是一場賭博,而且結局還很難在短時間內就能分出輸贏高下,一個有追求的投資確實需要用長遠眼光去看待。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安踏與FILA之間的故事——
2009年,安踏花3.32億從百麗國際手中收購了FILA在中國地區的商標使用權和經營權,這在當時真是一場豪賭,因為那時的FILA正經歷連年虧損,是百麗國際手中的燙手山芋。安踏之所以願意收購虧損中的FILA,一方面是因為FILA的中高端市場定位有助於安踏提高品牌調性,一方面在於安踏一心想發展國際業務。收購後,安踏並沒有太過著急在短期內要求品牌盈利,給了它足夠的時間去長大,比如跟不同的國際知名設計師合作,跟不同年齡層級的偶像明星合作,讓產品突破運動與時尚界限,更加年輕化、時尚化,終於在2014年做到了扭虧為盈,再到2016年,FILA已經是安踏不可或缺的重要增長引擎了。今年9月,FILA還首次登陸了米蘭時裝周,這次發布被時裝界評論為這個意式品牌的回歸。
(FILA@米蘭時裝周)
回看時尚史,收購、轉賣從來都不是時尚品牌能否茁壯成長的核心要義,哪個國家也不可能靠單純的「買買買」獲得真正的時尚話語權。好的銷量、強硬的時尚地位,從來都是靠好的設計、工藝、產品去獲取!拿老早在就收購國際品牌這件事上試過水的李寧和波司登這兩個婦孺皆知的國民品牌來說,能讓他們在2018年真正老樹開花,在紐約、巴黎等國際時尚舞台大放異彩,獲得時尚界認可的還是其顛覆性的產品設計。正如老子所言「萬物蕓蕓,各歸其根」——找到「根」尊重「根」才能找到萬物生命的發展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