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艾小羊 來源 | 我是艾小羊(ID:qingchangaixiaoyang)
點上方綠標即可收聽今日音頻
把勤奮的過程當做可以炫耀的資本本身,就是對「結果」兩個字最大的侮辱。
一年性生活不足10次就被定義為無性婚姻。日本夫妻中,有35%屬於無性婚姻。
2009年,人民大學性社會學研究所潘綏銘教授的調查顯示,中國夫妻中,無性婚姻占比25%。到了2017年,這個數字保守可能已經超過33%,城市人群高於農村人群,大城市高於中小城市。
在北上廣,可能有一半的婚姻中至少有一段時間無性。這一段時間,少則兩三年,多則七八年。
我寫過一篇全網閱讀超過千萬的文章《性是檢驗真愛的第一標準》,很多已婚男女在後台問,如果是婚姻呢,無性的婚姻要不要維持?
婚姻跟愛情相關,卻又不同。談戀愛,一定要跟想啪的人在一起,甚至結婚,也要與想啪的人在一起。但想啪的人變成不想啪的人,有兩種方法,一是分手,二是結婚。
分手後不想啪,是因為距離和傷害;結婚後不想啪,是因為親近和熟悉。
生活的雞毛蒜皮,容不下單純的感情。無論主動還是被動,情侶走向夫妻都會經歷身份變化。
大樹覺得,是對未來的期待維系他們的感情,人到什麼時候說什麼話,也許等孩子大了,工作閒了,又可以像年輕時一樣。
28歲的創業青年大門結婚兩年,太太是明星經紀人。兩人都經常出差。結婚前,他們想各種辦法把性生活維持在每周一次的頻率,最誇張的時候,機場轉機也要去附近的酒店開鐘點房。
結婚後,很自然鬆弛下來。
大門覺得,對於大城市年輕人來說,無性婚姻很正常,他身邊沒人討論這個問題,大家都覺得現在要拼事業。
「我跟太太的目標是35歲進入半退休狀態,生兩個孩子。畢竟婚姻是經濟共同體,年輕的時候不能光在床上拼。」
作為離開父母在大城市打拼的外地人,雅麗覺得婚內角色,找搭檔比找戀人重要。愛你的可能是戀人,但真正理解你的是搭檔。
美國性治療師Judith Steinhart對多個無性夫妻樣本進行研究後發現,只要兩人在性愛頻率上達成共識,就能順暢地在無性關係中獲得親密感。
「無性婚姻的問題不在於缺少性,而是兩人對於性的要求不一致。」
很多人不能接受的並不是無性,是婚後關係的轉變,彼此沒有交待。
比如戀愛時追在後面想要的那個人,結婚以後忽然可要可不要了。這種變化,很容易讓被冷淡的一方理解為「我沒有吸引力了,TA不愛我了。」
兩人交流後得出的結論是,這種像家人一樣的感覺更溫暖,雖然它以失去性吸引力為代價。
這不是選擇問題,而是某一部分人、某一部分婚姻的必然結果。
另一位知乎網友甚至說:
「如果夫妻生活和諧,那麼性只占到你們生活的10%,如果夫妻生活不和諧,那麼性可能占據你們生活的60%。」
這里所說的夫妻生活和諧,指的是性格合拍、交流順暢、兩人對未來有共同目標。
前一段婚姻,青檸說是典型的無性婚姻。現在的婚姻,她卻不願意這樣下結論。他們雖然性愛很少,但每天都會擁抱,去超市也手挽手。
青檸覺得夫妻間傳遞性愛的方式有很多種,就像夫妻關係是很多關係的集合體一樣。她特別讚同木心老先生的那句話:
性無能事小,愛無能事大。對感情最大的傷害,不是無性,而是缺乏交流。
一位從事多年心理咨詢的朋友,在對性生活不滿意的病人身上,看到的是對愛的不滿足。
如果不能給很多愛,就要給很多性;如果不能給很多性,就要給很多愛。
性很小,愛很大,性是床上那點事兒,愛至少包括體貼、理解、分享、分擔。
無性不可怕,無話才可怕。
多少男女在同一個屋簷下,卻活得像一座孤島,不願意打開自己,不相信坦誠的力量,甚至不相信跟自己結婚的那個人內心的善意與寬容,這才是真正的無性夫妻,甚至無性情侶。
作者簡介:艾小羊。複雜人生的解局人,品質生活的上癮者,專治各種不高興。代表作:《活成自己就好了》。公眾號:我是艾小羊(ID:qingchangaixiaoy·ang),微博:有個艾小羊。遇見曉雅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