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會有一些人,能夠改變自己的國家。
2011年9月22日,韓國上映了一部影片《熔爐》,十分之一的韓國人走進了影院觀看了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直接推動了成為韓國弱勢群體保護屏障的《熔爐法》的通過,承載了巨大的社會意義。
影片的主演,名叫孔劉。
7年之後的7月5日,中國上映了一部同樣類型的影片《我不是藥神》,票房30.98億。
這部電影也促使中國把正版抗白血病藥物納入醫保,並且下調價格,降低關稅,給遭受病魔肆虐的人 “生”的希望。
影片的主演,名叫徐崢。
小人物的喜怒哀樂,更能引起觀眾的共鳴。
兩部電影的主角,都不是天生的英雄人物。
《熔爐》中的仁浩是個生活的失意者。妻子早亡,女兒跟著母親,為了工作需要賣房行賄,甚至在最初發現校長的暴行後,與母親訴說時被訓斥的低下頭。這就是我們生活中的大多數人的真實寫照。
《藥神》中的程勇更是代表了中國千千萬萬中年人。婚姻破裂,為了交房租,交父親的醫療費,還有孩子的撫養費,走入了法律的”灰暗邊緣”。賺錢之後,害怕法律的制裁,選擇退出。
這個時期的兩個主角,都是卑微而怯懦的小人物。那些由怯懦轉變成的勇敢,更能彰顯人性的光輝。
人性的可貴,在於能夠改變,可人性的可悲同在於此。
《熔爐》中的仁浩,目睹了越來越多的摧殘。這些摧殘同時也使他的內心處於痛苦和煎熬之中。
尤其是在影片最後,被性侵的男孩民秀因為得不到正義的判罰而選擇自殺,成為了壓倒仁浩卑微怯懦的最後稻草。
影片的最後,仁浩把民秀的靈堂設在了法院的門口。他站在法院門口,身著黑衣,抱著照片,即使遭受高壓水槍的攻擊,也在努力講述著民秀的故事。在這一刻,本片達到高潮。
《我不是藥神》中的呂受益,就是《熔爐》中的民秀。當這個《愛情公寓》中走出來的”關谷神奇”以一種生理的病態感,將角色的絕望、痛苦,堅持、釋然活生生的表現出來並且自殺,受到震撼的不只程勇,還有我們觀眾。
淚水和悲傷,並不是電影的目的。社會意義才是電影的最終標桿。
其實這兩部影片能上映,本身就是奇跡。
尤其對於中國觀眾來說,我們終於可以不用再羨慕別人家的電影了。
《熔爐》是一部抵抗絕望的電影,展現的是邪惡對法律的褻瀆;而《我不是藥神》則直面社會痛點,表現卑微的個體和法律爭奪活命的機會。
法律永遠滯後於現實,這才是社會的真實寫照。
但是慶幸的是,法律的判決雖然已經結束,但是社會的判決還將繼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