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真心爸媽的讀者都知道,我們家有兩個孩子。於是就經常有人問:你家兩個孩子吵架不?
吵架?那可能還是大寶五六歲、小寶兩三歲之前的事,最近十來年,我們印象中兄弟倆好像就沒吵過架。不但不吵架,還「兄友弟恭」不得了。
講兩件小事。
大寶說:「媽媽,聽說漢堡王出了個海綿寶寶里的那個‘蟹皇堡’,咱們哪天叫外賣來吃吃吧。」小BMW上表示讚同:「好啊好啊,我也想看看蟹皇堡什麼樣。」
媽媽就說:「那是蟹肉的哎,你不是不吃蟹嗎?」
小兒毫不在意:「沒關係,我可以叫別的漢堡。」
過了兩天,兩個孩子又商量好,晚飯跟媽媽申請叫外賣。漢堡來了,大寶美美享受「蟹皇堡」,小寶就一邊吃著他的雞肉漢堡,一邊欣賞哥哥享受大片蟹肉排,和諧無比。
另一次:
某個寶的生日,買了一款1磅的小方蛋糕,大家一起吃過,還剩四分之一。兩人就商量:「咱們明天再吃。」
第二天大寶放學先到家,知會媽媽:「我把蛋糕吃一半,給開心留一半在桌上。」
小寶回來:「媽媽,我吃蛋糕啦!」過一會兒媽媽去看,留給他的那一半又剩了一半——原來他以為哥哥還沒吃過,又給哥哥留了。
兩兄弟的日常,基本上就是這樣的。總是商量,從不爭執。
——那麼,到底是怎麼做到的?方法其實很簡單,大多數父母稍加留意,都能輕鬆做到。
內容目錄
Toggle方法一:永遠不在兩個孩子之間做任何比較
家有不止一個孩子,兄弟姐妹之間天然就會有競爭,而爸爸媽媽在兩個孩子之間的比較,則是讓競爭升級為爭執、吵架,甚至動手打架的第一導火索。
但是,比較又恰恰是中國的父母最喜歡做的事。
當著兩個孩子的面比,「你看哥哥如何如何,你看你如何如何」;
當著親朋好友比,「我家老大如何如何,我家老二如何如何」。
爸媽不拿這樣的比較當回事,但孩子會特別在意,尤其是經常被比下去的那個,更是會滿腔怒火。這些怒火沒辦法朝大人發泄,就會演變成跟「比自己強」的那一個找碴兒,於是兄弟姐妹之間不斷爆發爭執,讓大人煩惱無比,焦頭爛額。
我們的辦法是,什麼都不比,永遠都不比,當著孩子不比,背著孩子也不比。
家有倆娃的爸爸媽媽,請相信,你能堅持住「不比較」的原則,兩個孩子的爭端會減少一半以上。
方法二:給兩個孩子同等程度的關注和滿足
家有兩孩,很多爸媽都會注意到一個詞,「公平」,並且會特別留意做到在兩個孩子之間「一碗水端平」。比如:
給老大買一件新衣服,也同時給老二買一件,免得老二覺得不公平;
給老二講了半小時故事,也給老大講半小時,免得老大覺得不公平。
但是,這麼做的爸媽,會發現兩個和預期完全相反的現象:
一是越講公平,越經常被孩子鬧著投訴「不公平」;
二是越怕兩人攀比,兩個孩子就越喜歡攀比,「他有,我沒有,這不行」,甭管別人有的東西,他自己到底需要不要。
為什麼會這樣呢?
(1)日常生活里沒有那麼一把尺子,讓爸媽時刻測量自己是不是做到了完全的公平;
(2)家有兩個孩子,本來就足夠忙亂,爸媽有時忙著應付眼前的大事小情,根本就顧不上公平不公平;
(3)這樣的公平,實際上是一種「平均主義」,會讓孩子總是關注是否兩人「一模一樣」,於是不「一模一樣」時,就會覺得不平,就會跟另一個「攀比」。
我家不講「公平」,講「滿足需求」,致力於讓兩個孩子得到同等程度的關注和滿足,而不是得到完全相等的陪伴時間,或者一模一樣的東西。
這可能有點費解,咱們看看下面這個圖,左邊是所謂的「一碗水端平」,右邊是「同等程度的滿足」。
這下,可以明白為什麼父母在孩子之間「一碗水端平」,給他們「一模一樣」的東西,不但不會減少爭執或者幫助平爭端了吧,反倒會讓孩子經常不平了吧?
我們家的辦法是:
每一餐的餐桌上,都有兩個孩子各自愛吃的東西;
誰需要買什麼東西,都會及時給他買到(但不會同時給另外一個也買一件);
誰和爸爸媽媽說話,都能馬上得到回應;
誰和爸爸媽媽聊天,都是想聊多久就聊多久……
這樣,兩個孩子都明白,他們從爸爸媽媽這里得到的,是同樣程度的關注,當他有需要的時候,也會得到同等程度的滿足,而不會時刻注意著,哥哥/弟弟得到了什麼,我沒得到什麼——比如,哥哥鞋子舊了,需要買雙新鞋,弟弟不會要求也馬上買一雙鞋,因為他知道,等他需要新鞋子的時候,爸媽也一樣會買給他。
方法三:教會孩子「合作」的方法
兩個孩子每天相處,爸媽教他們一點一點學會「分享」「等待」「輪流」「交換」「借用」等合作方式,也特別必要。
兩個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就特別注意做這方面的引導,到小寶兩歲半的時候,這個法子在兩個孩子身上就明顯見效。
有一次,帶兄弟倆去吃肯德基,大寶吃完了要了個蛋筒冰淇淋,小寶要了個蛋撻。兩個人各自拿到車上,小寶也想吃冰淇淋,而大寶也想吃蛋撻,於是小寶發起了一個交換,「哥哥,咱們換著吃好嗎?」,於是,兩個人都滿意地吃到了兩種東西。
再比如,兩兄弟吃飯口味不同,最初全家人一起出去吃飯,兩個人老是為你想吃這個、我想吃那個爭執不休。後來我們就想了個辦法:每次出去吃飯,輪流做主,別人不能反對。自從用了這個方法,兩個孩子再不為出去吃什麼爭執,因為他們知道,自己也有輪到做主的時候。
兩個人從小學會的這些方法,構建了他們最基本的相處模式,也讓他們自然地把這個模式一直保持到現在。
方法四:不為孩子們調停爭執
兩個孩子發生爭執時,大人總是介入「調停」,也是不少兩孩爸媽常掉的一個「坑」,因為大人或是嫌孩子吵吵鬧鬧太煩人,或是怕大孩子「欺負」小孩子,總想爭端快點平息下來。
大人調停爭端的方式,通常是讓大孩子「讓著」小孩子,或者是兩個人各打五十大板,全都批評一頓。但這兩種方法都效果不佳,而且負面效果明顯:
前者特別讓大孩子不平,「憑什麼我老得讓著他」,讓小孩子侍寵而驕,「我小,你就得讓著我」;後者,特別容易讓覺得自己「站理」的一方不平,「明明是他不對,為什麼說我?!」——這些,都是兩孩家庭的常見場景。
我們的方法是,如果兄弟倆發生爭執,只要沒有受傷的危險,大人就一定不介入,既不當「裁判員」,也不當「和事佬」,讓兩個孩子自己解決。
孩子其實比我們想像得「懂事」得多,只要大人不介入,他們會慢慢地建立起自己的規則、自己的相處之道。
這對孩子說,是一種特別有益的學習,因為他們在外面,也需要學會如何和同學小朋友相處和建立規則。家有兄弟姐妹的孩子,比獨生子女孩子有更好的機會來學習這些。反倒是爸媽媽媽的介入,會影響這個自然的學習過程。
說家有二胎,倆娃吵架不可避免,那是爸爸媽媽們無奈之下的托詞,其實只要用對方法,不但吵架完全不必要,兩個孩子還會相親相愛到讓爸爸媽媽都妒忌!畢竟,如果相處和諧,年幼的兄弟姐妹才是彼此最親密的夥伴,這一點,爸爸媽媽都比不了。
以上四個方法,你get到了嗎?
真心爸媽(徐智明、高志宏):
我們是一對真實的爸爸媽媽,本科均畢業於北京大學,真心媽媽為中國傳媒大學博士。育有兩子,一個生於2002年,一個生於2006年。我們在這個專欄中所分享的,都是自己親身經驗、思考所得,所有文章均為原創,歡迎轉PO分享、評論、討論、提問。(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真心爸媽已出版的育兒書:
【京東自營】與孩子合作:育兒基本2
¥39
購買
育兒基本 找到好方法 輕鬆做爸媽
¥29.9
購買
養育是不控制孩子,也不懈怠自己。 《育兒基本(1)》分享真心爸媽做到孩子自主生活、自主學習、自主閱讀、自主情感的基本教養法則;《育兒基本(2)》,分享真心爸媽與孩子合作的理念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