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12月12日,距離雙十一剁手日已經過去了31天,這不,老婆全新的雙手已經「長」了出來,準備在雙十二瘋狂買買買了!雙十一的時候,我本想科學地勸阻老婆買包, 「對大牌包的欲壑完全可以用學習的快樂和充實來填滿」,鹿sama果然沒有聽勸,買了包包。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為什麼女生這麼愛買包(及一切)。
譬如大多數如我這樣的死宅男,閒暇時光都是在虛擬的戰鬥中釋放不存在的雄性攻擊性;而大多數像鹿sama這樣可怕的仙女,則需要占據著大量屬於自己的物品,就像龍盤在裝滿珠寶的洞里一樣,哪怕用不上,只要守在上面盤著就好,盡管擁有了整櫥的衣服、包、鞋、腰帶、口紅、首飾,卻永遠還是想買更多。
女生的衣櫃里永遠都差一件衣服。圖片來源:pexels
但是,由進化論得來的「收集」理論可能可以解釋女生的購物欲。那為何女性對包如此情有獨鐘呢?
這大概是因為,遠古女性從事果實采集時,必然需要用到相應的工具。最開始原始人出去采集果實很可能是用比較大的樹葉包裹著,但是樹葉比較脆弱,後來應該是用編織的籃子或者獸皮來充當容器。於是,每當有采集活動,女人都帶上籃子或者皮包出去,久而久之,「包」就成了女性的必備生活用品。
但我們還是沒有解答到另一個問題,只是用來裝東西而已,為什麼要買那麼貴的包呢?普通的包難道不行嗎?那麼心理學又該如何解釋呢?
買買買!我還想買一個包。圖片來源:pexels
這就要說到女性對「貴而無用」的東西的熱愛了(同理於女性為何熱愛鑽石)。因為這大概是女性考驗男友真心的利器——房子再貴,男人也可以住;冰箱彩電汽車再貴,男人也可以使用;但是像鑽石、大牌女包這樣的奢侈品,對男人來說既貴又完全無用,他捨得為你買,足以說明對你的重視程度。
《色戒》里的王佳芝,在易先生為她買了鴿子蛋鑽戒後,感動得立馬背叛了組織。
2014年在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上的一篇文章就從這一角度給出了實驗的證據。在實驗中,研究者讓兩組女性被試分別閱讀一段關於「某女和男朋友參加聚會」的文章,文章大部分內容都是一致的,除了在描述女士穿著和佩戴珠寶時有所不同——文章A版本是說她穿的都是大牌貨(奢侈品),B版本則描述為普通貨。在被試們讀完後,研究者讓她們來評價「你覺得這位男友有多愛這位女士」,結果顯示,A組被試(即穿奢侈品的這版)覺得男友更愛女友。
第二個實驗,研究者則啟動了女性被試的競爭動機,即讓她們想像有另一個女性要搶你的男朋友了——研究者想看在這種情況下,是否會激發女性的防禦性購物(購買更多能夠顯示男朋友愛你的奢侈品)。
結果如下圖:
當被試意識到有人跟她競爭男友時,確實會啟動奢侈品購物動機。
所以,按照心理學的理論來講,女性購買奢侈品的另一個重要動機在於向潛在競爭者示威:「沙包大的牌子看見沒?你省省心吧,他老稀罕我了!」
鹿sama這時又提出她的疑問說:「可是很多女生並不需要男人為她買包啊。自己買花自己戴,根本不需要考驗誰的真心,那為何還是喜歡購買奢侈品包呢?」
我認為,這是隨著女性經濟地位的提高,奢侈品消費的動機也在默默發生轉變。以往人們認為男性購買奢侈品的動機是「展現經濟實力」、「顯示社會地位」,而如今的女性在購物消費時,也出現了這種心理需求。
2017年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的一項研究顯示,大眾購買奢侈品的動機大約可以分為4種——精英主義(Elitism),排他性(Exclusivity),精致感(Refinement)以及文化感(Heritage),前兩樣消費動機屬於「自尊需求」,後兩樣屬於「審美需求」。
該研究認為,男性購買奢侈品的動機大部分來自於精英主義(Elitism)和排他性(Exclusivity),即他們需要顯示的是自己的雄厚實力和崇高地位;而女性購買的動機則主要來自於精致感(Refinement),希望提升自己的外形形象。但是這一結論仍然存在爭議,因為也有其他研究發現,不少現代女性也同時存在「精英主義」和「排他性」的動機。
購買大牌包體現的其實是一個人迫切提需要高內隱自尊感的狀態。這類人不能獲得足夠的由內向外的自尊來源,因此需要通過符號式的外在媒介(例如,炫耀性購物、奢侈品消費等)來達到由外向內的自我肯定。
於是有讀者在後台問我:「老師,我喜歡香奈兒的包,就是單純地覺得香奈兒的包包設計特棒,質感特好,那怎麼判斷我對她的愛是出於審美需求還是自尊需求呢?」
於是我讓她問自己一個問題:「假設有一只包,它從外觀設計到手工質感、五金皮質都和香奈兒一模一樣,唯一的區別是,它不是香奈兒,沒有香奈兒的logo,你還會獲得和擁有香奈兒一模一樣的快感嗎?」
假設有這麼一只包包,和香奈兒長得一模一樣,但是翻開里面沒有香奈兒的logo,只有義烏批發市場的二維碼。
對這個問題,鹿sama思索了幾秒後回答道:「縱得莞莞類卿,暫排苦思,亦除卻巫山非雲也。」
所以答案很明了,她喜歡的不僅是香奈兒的設計,更愛的還是這個logo。她也坦言:「單純追求款式的人其實不必買香奈兒,因為很多沒有品牌的包款式也很美。但我需要的就是‘老娘擁有了香奈兒’的快樂,拿到包包的時候感覺包在閃閃發光,自己也在閃閃發光。」
全世界最美的女人就是我。圖片來源:pexels
所以,大牌包在她看來是某種生活狀態的寫照,是有助於提升內隱自尊的外因。
家宴的時候,我姐夫對我說:「你幹嘛老在你的公眾號里討論購物話題啊,這和你的目標受眾肯定不契合啊!」
我問:「何出此言?」
姐夫說:「關注你這個科普號的讀者,肯定都是比較愛學習的人。你老說奢侈品啊大牌包啊——那都是愛慕虛榮、好逸惡勞、不學無術的人才關注的,你的讀者肯定不感興趣的。」
他的話音未落,就幾乎遭到了我姐、鹿sama、我侄女的同時群攻:「誰告訴你買包的人不學無術了?!!」
等她們抨擊完,我補刀公道地表示:「這就是你的刻板印象在作怪了!」
以前我就說過,通常人們會將「注重打扮」「華麗外形」與「不專業」、「不靠譜」的印象聯繫起來;鹿sama也說過,她有一個很喜歡的時尚博主,在工作過程中經常得到的評價就是「沒想到你每天捯飭得花枝招展的,工作起來竟然還挺拼的。」可見,人們對於愛美人士「好逸惡勞」的偏見是存在的。
我認為,對物質欲望進行良性引導,學會做欲望的主人,了解並掌控自己的需求,可以將欲望化作動力,激勵人前進(比如很多人為了買包而拼命努力工作學習)。反之,如果受到惡意引導,人則會陷入欲望的泥淖,成為欲望的奴隸(有些人為了買包則去借了校園貸)。但我們不能只看到「為了買包而去借校園貸」的人,就故意選擇對「為了買包而拼命努力工作學習」的人視而不見。
那為什麼很多男性對於「女性買包買鞋買鑽石」這件事存有如此大的偏見呢?廢話,因為提高了男性求偶的門檻啊……
通過上述這一番思考,那看來鹿sama買包(以及買鞋買口紅)勢在必行——畢竟是進化了億萬年留下的洪荒之力,人也無法和人類的本性作鬥爭。
那我該如何對自己進行相應的自我情緒調節呢?
根據社會比較理論,人們往往借助於社會比較而進行自我評價,借以確認自己的屬性,得到肯定性情感的滿足。
比如雙十一我太太瘋狂剁手了,我就想知道,我的朋友們是不是也和我一樣大出血了,不能我一個人倒霉啊,知道別人也放血了我心里就好受多了。
所以我的策略是這樣的,攛掇鹿sama到群里把買包的事情給大家夥兒炫耀一番。
而根據社會比較理論,其他太太們就會說「為什麼人家就能給老婆買包你再看看你那副摳摳索索的德行」。這樣一來,李松蔚、宋爺想不給太太買包都不行了,我看著特別解心疼。
拓展閱讀
點擊圖片直達原文
作者名片
排版:小爽
題圖來源:pexels
參考文獻
Roux, E., Tafani, E., & Vigneron, F. (2017). Values associated with luxury brand consumption and the role of gender.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71, 102–113.
Wang, Y., & Griskevicius, V. (2013). Conspicuous consumption, relationships, and rivals: Women’s luxury products as signals to other women.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40(5), 834-854.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作者本人公眾號「Dr昕理學」,轉載請聯繫原帳號。
微信公眾號全新改版
如果你還想找到「我是科學家」
請盡快將【我是科學家iScientist】設置為「星標」
歡迎個人轉PO到朋友圈
讀了那麼多大道理,依舊勸不服老婆不買包
【拓展閱讀】又到周末了,就是控制不住買買買的手啊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