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丨插坐學院(ID:chazuomba)
作者丨王書哲 Cony
斯蒂芬·金說:
「地獄從來都不是立即讓你掉下去,而是一點點吞沒你。」
弱者思維就是如此,一旦習慣,就會被它慢慢吞噬。
它吞噬的並不是你的能力、你的財富這些有形可見的東西,而是你的靈魂本身。
也許有人要說,聽起來很嚇人,但弱者思維到底是什麼?
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5種典型的弱者思維,願看完這篇文章的你,能夠看清自己,按照下面5方面檢視自己。
1
習慣性拒絕新事物
不願走出舒適區
這兩年區塊鏈很火,當然爭議也大。
如果你問一些人對於區塊鏈有什麼看法,首先他們自己沒親自接觸過,但是會根據自己得到的二手信息判斷說:
「區塊鏈,就是一個騙局,不就是一些人懂點技術,虛張聲勢搞一搞圈錢的套路。」
毫無營養,卻又理直氣壯。
反觀身邊那些大咖們,他們對於陌生領域和新鮮事物的態度,從來都是謹慎但樂觀,並喜歡親自體驗。
有人說,越成功的人越喜歡嘗試新事物。
李嘉誠就是這樣一個人。他常常講,雖已近90歲高齡,但他對新技術的了解,並不遜於年輕人。
他以前看新聞喜歡紙質版,ipad 出來後,就只看電子版了。他用的是蘋果電腦,蘋果手機,連投資項目中,都不乏Facebook, Skype, Siri 等年輕科技團隊,他說害怕自己「落伍了」。
李嘉誠的一位下屬曾感嘆,「如果李先生是個停滯的人,就不可能有今日之成就。」
而那些習慣性拒絕新事物的人,永遠只能看到眼前,活在眼下,無法擁抱未來。
因為陌生的未來,了解要花時間,嘗試要花精力,可能還存在風險。而熟悉的現在,才最安心舒服。
「我現在這樣就很好,別跟我說這個那個的,我不感興趣。」
而事實是,那些曾質疑蒸汽機的人,後來都拋棄了馬車;那些曾抵觸互聯網的專家,現在早已離不開它。
說到底,是不願意跳脫舒適區的你,不是被享樂主義沖昏了頭,就是雖然能聽懂道理卻沒有自制力去改變自己。
那麼,在迎接新事物、跳出舒適區之前,你更應該每天檢視自己的軟弱、拖延、自私,是這些,把你牢牢困在了原地,讓你動憚不得。
2
不願付出代價
不能延遲滿足感
美國曾有個著名的「飴糖實驗」:
數十名小朋友坐在小教室,桌上擺著他們愛吃的糖。
研究員制定了幾條規則:
1)可以馬上吃掉糖,但沒有獎勵;
2)等到研究員回來再吃,會額外得到一塊糖作獎勵;
3)等不到研究員回來,可以按鈴,研究員馬上返回,你可以吃糖,但必須放棄第二塊。
後來研究追蹤發現,那些少數擅長等待的孩子,未來的職業發展往往更容易成功。
這就是心理學上的「延遲滿足感」。大體來說,就是為了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放棄即時滿足,在等待和自律中成就自己。
今日頭條CEO張一鳴,2005年南開畢業,放棄外企,選擇去了新興科技公司當工程師。
工作中,他每天自願加班,幹活不設邊界,不到2年,就從普通工程師,開始帶四五十人的團隊。
他說因為能延遲滿足感,願意主動做更多,工作不分你我,所以第一份工作就成長很快。
今日頭條創辦不足1年,就有巨頭投來誘人的投資offer。張一鳴糾結了整整一星期,最後拒絕了。
他說這像是一種興奮劑,但會在自己內功未成之前,使內在力量受到遏制,只有延遲滿足感,才會讓你不滿於當下,一直向前。
而生活中很多人之所以堅持不下去,很大程度就是付出一點努力,就迫不及待要求回報。
畢業時為了多兩三千塊錢的薪酬,放棄新興行業,進了一眼就能望到底的傳統企業;
是否解決戶口,是否能分到經濟適用房,成了比前景更重要的擇業標準;
拼命工作,沒換來升職加薪,就開始撞鐘度日,抱怨努力沒有收獲。
但是我們好好想想:
人類從遊牧業發展到畜牧業,農耕,正是人類發展史上一個里程碑式的跳躍。從此開始,朝不保夕的困擾大大降低。
這種生產力的進步給人帶來了足夠大的安全感,平均壽命也顯著提升。
所有這些人類的進步,都是建立在學會延遲滿足的基礎上的:春播秋收替代了直接去采集果子,養牛養豬代替了打獵。
所以,如果沒有延遲滿足自己的能力,自我發展也是妄談。
不要期望你會一夜暴富、明天起來突然勤奮,你早該面對的是,即使「糖塊」就在面前,也要存到急需之時,而不是像個小孩子一樣,有今天沒明天。
3
喜歡批判外界事物
用單一標準看世界
具有這種心態的人,看待問題永遠只遵循一條邏輯:
事物的標準只有一個答案,只要是這樣的結果,肯定是那樣的原因。
你創業打拼,他一定會說你不安守本分;你喜歡工作安穩,他又說你胸無大志。
畢業就結婚生子,他就說這是沒有事業心;獨身主義,他又說莫不是精神有問題。
女生開豪車,一定是被包養;公司誰晉升,肯定是關係戶……
這種弱者思維本質上是一種思維僵化或刻板印象。
他們總是以過來人的身份,預先在頭腦里形成各種判斷,經驗和理論,無論遇到任何人和事,總是用這種預設的刻板印象為標準作出評價。
比如前段時間蘇州馬拉松的「遞國旗事件」。中國選手何引麗和外國選手在奪冠膠著時刻,因兩名志願者上前遞國旗,何引麗節奏被打亂,最後遺憾獲得亞軍。
賽後,很多網友為何引麗惋惜,鼓勵。
但也有人公開質問:「何引麗將國旗仍在地上……成績比國旗更重要?」隨後不少人紛紛指責何引麗「扔」國旗不愛國。
何引麗嚇得回應稱,自己並沒有將國旗扔掉,自己的胳膊僵硬,是擺臂的時候甩出去的。
弱者心態的人,永遠只能看到黑暗的那一面,永遠只能按照自己的慣性思維來做判斷。
而心智越成熟的人,越懂得不能局限在某一個維度去看問題,也越來越理解,世界並不是非黑即白,評價標準更不是只有一個。
只有避免單一標準思維,才能理性看待生活。
否則你會遇到這世界上所有的不如意,你會覺得你遭受了最多的不公平,卻永遠意識不到,自己的問題在哪里?
4
過度自我關注
太在意外界評價
有網友說,人生的痛苦多半來自對自我的過分關注。
工作出錯,被老板當場點名,就覺得面子上掛不住,一整天總覺得同事在背後議論自己;
開會不敢發言,擔心提出的問題會被笑話,有好建議也不敢說,擔心說錯會被瞧不起;
對接客戶,打開對話框,半天不敢說話,擔心發揮不好,應對不當,把事情搞砸……
要麼是太關注自己的內心感受,要麼是太在乎自己的公眾形象,過度自我關注的意識總是讓自己的言行、束手束腳。
朋友阿爽講過一個真實對故事,畢業剛入職時第一次代表部門做匯報演講,前期從內容到 ppt 設計,從語速到眼神,反復打磨,準備十分充分。
本想借此機會,在公司高層面前留下一個好印象,誰曾想因為太想做好,太害怕出錯,幾次忘詞,場面一度尷尬。
這次演講成了阿爽揮之不去到陰影,她總能想起當時的場面,想起大家的議論,接下來一個月她都沒底氣和別人大聲說話。
到了這種時刻,阿爽更應該想到的是,最壞,又能壞到哪兒去呢?
別人對你一次PPT演講失敗的記憶也許只有半天、一天,而你在這件事里準備的內容、學到的知識,甚至PPT的製作技巧,才是你真正的財富。
更何況,周圍並沒有人那麼在意你。放下你的聚光燈人格,看清自己並不是大明星,真的不是。你的一舉一動,對別人來說,除了利益相關,也許並無他用。
就像社會學家鮑爾萊說的:
一個人成熟的標誌之一,就是明白每天發生在自己身上的99%的事情,對於我們和別人而言,都是毫無意義的。
5
上來就問解決方法
但從未認真搞清楚問題
只在乎其然,不在乎其所以然,其實是一種典型的「乾貨心態」。
「這些事兒我都知道,我就想知道怎麼辦!」這些人對待問題和知識,大都是這種想法。
這些人總是在並未清楚問題根源之前,就迫切想得到相關的乾貨,快速解決問題,好像世界上真有這種良方。
關於「乾貨心態」,專欄作者阿秀講過這麼一個故事,非典期間一位做傳播的知名教授,去給當時焦頭爛額的衛生部講如何做健康傳播。
這位教授上來就匆匆掠過「為什麼」和「是什麼」的階段,直接講「怎麼辦」,各種方法策略,說得天花亂墜。
當時衛生部的一位主管很快制止了該教授,說希望他先把問題講清楚,看看造成現狀的原因到底是什麼,搞清楚原因再談辦法也不遲。
在普遍知識焦慮的今天,不乏類似的例子。
比如,參加一門寫作培訓課程,很多人不想聽理論和思考,只想知道寫爆款需要幾步,越詳細越好,最好有具體的模板。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乾貨記了一大堆,道理都懂,仍過不好這一生的原因。
知識終究是別人的,經驗也是別人的,從別人那里只拿來最後那段解決辦法,知識和經驗也不可能就變成你的。
看完上面的5種思維,不知道你發現沒:
不管是要即時成果,還是只求解決方案不求思考過程,又或者是害怕舒適區停滯不前,都存在一個本質上的共通點:思維停滯。
網上有句笑話,叫做:「腦子是個好東西,希望你也有一個。」
這句話在我看來並不是笑話,當我們習慣任何一種思維模式、生活方式、學習手段的時候,我們都應該時不時的問問自己:這是最好的麼?
我為這些付出了什麼樣的代價?
顯然,代價是慘痛的。
代價,就是我們自己的思考能力。
因為長期不思考,會讓人和人的差距變成指數級,別人看到天的時候,你還在井里看那個「小天」。
所以,獵豹移動CEO傅盛說,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別是認知,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根本是思維。
Reference:
1、心理學:弱者並不可悲,可悲的是擁有這五種弱者思維,你有嗎?by蘇引華商思維@知乎
2、一個人還是學生思維的4種跡象by韓老白@富書
3、張一鳴:一生碌碌無為的人,大多是因為沒有「延遲滿足感」by粥左羅@粥左羅
4、層次低的人,都有這5種思維特徵by阿秀@進擊的阿秀
5、 張泉靈:為什麼我們沒有安全感?@好大夫醫生端
關於作者:王書哲,首發於職場充電第一站——插坐學院(ID:chazuomba),每晚 21 點 21分準時分享,陪有夢想的人一起成長。
點擊下圖閱讀
回復11,閱讀《七個人生工具:SWOT、PDCA、6W2H、SMART、WBS、時間管理、二八原則》
回復12,閱讀《昨天他給人大捐了三個億,講了三個頂級投資哲學!》
回復13,閱讀《大數據告訴你,中國女人有多勤奮》
回復14,閱讀《拿3000薪水與30000薪水的區別,5張聊天記錄讓你醍醐灌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