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認「隱形貧困人口」,自嘲「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力」,這屆年輕人可能是最愛「賣窮」的一屆。
但數據顯示,他們是真「窮」。
且不說半數以上年輕人沒存款,在借貸市場,有半壁江山被90後霸占——90後的平均負債,已達月收入的18.5倍。歡迎收看這一期的走近科學「90後的錢都去哪兒了」。
手里就剩600塊錢,轉給馬子520。真是愛情讓人逞能。
這屆年輕人自嘲——「新窮人」。可他們是真的窮嗎?
從存款來看,這屆年輕人是名副其實的窮。
螞蟻金服和富達國際《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顯示,中國年輕一代(35歲以下)56%的人沒有儲蓄,開始儲蓄的人中,每月儲蓄僅1389元。
人們總說,日子會越過越好,但是這幾年畢業的年輕人用實力證明,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沒有存款就算了,這屆年輕人還負債。
融360發布的針對消費貸款使用情況調查顯示,90後已經占據了消費貸款用戶的半壁江山,90後與95後加起來的占比高達49.31%,排名第二的是80後,占比為31.46%。
不僅如此,還有28.57%的人使用消費貸,就是為了償還其他貸款。
與此同時,在撇開房貸、車貸的情況下,使用消費貸款用於日常生活消費的群體竟占比50.17%,超過了五成。
美林美銀的一份報告顯示,比起買房,這屆年輕人更願意把錢花在喜好上。81%的人願意把錢花在旅行上,65%的人願意出去吃飯,55%的人願意健身。
剛畢業就開始環遊世界的劉曉說:「趁沒工作多開闊些眼界。年輕不去,等老了走不動再去嗎?」
「這個月又沒錢了。」讀大二的肖瀟一邊喊著窮,一邊又在電腦前下單兩張價值288元的大閘蟹禮券,「眼看十一,這時候螃蟹最肥了,錯過再等一年。再怎麼窮,吃不能將就。我媽說了,買吃的不算花錢。」
有數據顯示,2017年一線城市的應屆畢業生的平均月薪在6917元左右。部分高校畢業生月薪能達到8000元以上。
相比父輩們的薪水,今天年輕人拿到的薪水並不算低。掙得多卻存不下錢,這屆年輕人不是真的窮。
在傳統的印象中,中國人非常愛存錢。很多經濟學者說:「中國的儲蓄率太高了,恨不得都高達50%以上了。」
到90後這就不一樣了。90後被認為是中國最不存錢的一代人,因為他們根本就沒窮過。
90後的父母是60、70後,他們基本都還沒有退休,在財務狀況上比較安全,能夠給90後提供最大的支持和幫助。因此,有父母作為財務安全後盾的90後沒有危機意識,也缺少對負債危險性的認識。
工作5年依然月光的葉一凡,月薪八千,單位提供公寓住宿。用他的話說,「我對穿沒什麼要求,最大愛好就是吃,剩下錢去旅行、健身。父母不要我一分錢,恨不得每月再給點,這樣的日子挺瀟灑的。」
「買房麼?」葉一凡搖頭,「我不是個能吃苦的人,連星巴克都捨不得喝,活著有什麼勁?我更受不了每天睜開眼睛就欠銀行好幾百萬,被老板罵完辭職都不敢。」
與70後、80後相比,90後是注重自我的一代人,對錢服務於人的理念理解得更加透徹。90後認為「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關鍵是要享受當下。
《90後消費趨勢數據分析》顯示,90後最喜歡「懶人式消費」。
「能手機叫車幹嘛要擠公交地鐵?當然是怎麼方便怎麼來,時間最重要。」
「買菜這種事絕對不可能自己去買,拎到樓上多沉啊!生鮮APP送來頂多多花點運費。」
每次都花點小錢圖個方便,一個月下來,哪里存得住錢?
除了為方便買單,90後還喜歡「獎勵式消費」。
「也不是沒想過吃的家常一些,可一想到我工作這麼累周末還加班,再不吃好喝好也太慘了。」
「29歲生日,2開頭的最後一年了,得給自己個禮物。」滴,1000塊錢沒了。
90後認為,高附加值是必需品,再怎麼窮,生活品質不能丟。
有數據顯示,90後的負債已經達到月收入的18.5倍,在亞洲同齡人排名第一。
如果按照平均薪水6917元來算,90後的負債已達到12.79萬元…有人說這叫:自殺式消費。
這種瘋狂「買買買」的消費觀念來源於90後的成長環境。
90後的童年,是在各種偶像劇中度過的。那個年代劇集引進政策放開,港劇、美劇、韓劇、日劇井噴式襲來,《流星花園》《公主小妹》《宮》中上流社會的生活方式深深的植入90後的心中,整天幻想「一夜暴富」。而這些劇在當時都在鼓吹消費主義。
消費主義是指追求體面的消費,渴求無節制的物質享受和消遣,並把這些當作生活的目的和人生的價值。
簡言之是在告訴你:你消費了什麼就代表了你是誰。
這一現象首先出現在美國。1960年代之前,被奢侈品裝點地琳瑯滿目的商場,是只屬於富人消費的特權領域。1980年代,美國一個新富階層「單身女性主管」崛起,精英文化盛行,每個人都想讓自己看起來屬於上流社會,奢侈品銷量暴增。
同期,這樣的景象也在日本上演,被日本學者三浦展稱為「第三消費社會」。當時,日本的經濟進入高速增長期,人們消費的對象從生活必需品變為非必需的、讓人感到開心的商品,也可以說是「從必需品變為必欲品」。
現在,輪到中國。從1978年起,40年來大陸的GDP增長了224.9倍,而增幅最明顯,增長曲線坡度最抖的那個區間,恰好是90後出生之後。
隨著大陸GDP的高速增長,可支配收入迅速增加,教育水平提升,結婚年齡推遲,90後步入社會開始就秉持精致生活的理念,敢於將更多的錢花在自己身上。
讓90後掉進「消費陷阱」的另一原因是「網購」和「網貸」的盛行。
據統計顯示,2017年雙十一全網總銷售額達2539.7億元,全球消費者全天通過支付寶完成的支付總筆數達到14.8億筆,比上年增長41%。
「網購」讓花錢變得更容易,打開手機,就是隨時花錢的快樂。
和去實體店買東西不同,網購更加自由。不論是上班還是下班,你都能「逛街」。
不但如此,微博、抖音、小紅書上,各大版塊的明星網紅還帶你買買買。告訴你怎樣穿搭,怎樣護膚,天天種草,讓你心癢難耐。
「網貸」讓借錢變得更容易,年輕人「快樂」升級。
螞蟻花唄《2017年中國年輕人消費生活報告》顯示,月均消費1000元以下的中低消費人群,在使用螞蟻花唄以後消費力瞬間提升了50%。
以前花錢,眼睛能看得見,錢包癟了真肉疼;現在花錢就是隨意一滴,以至於有一種錯覺——刷掉一萬都沒覺得是刷自己的錢。
以前哪怕想買,但沒錢,申請信用卡也麻煩;現在只要一刷手機,「大學生認證」「壞帳不追究」等各種手段借給你錢,欲望即刻得到滿足。
越是滿足自己的欲望,就越窮;越窮,就越要拼命工作來滿足消費需求。這個完美的閉環形成了「消費陷阱」。
這就是你的收入越來越高,卻還是沒有存款甚至負債累累的終極原因。
如今,全國經濟下行,從中國消費者信心指數來看,2018年6月環比下跌3.82%,達到2016年3月份以來的最大跌幅。
房租不斷上漲,年輕人的可支配收入受到極大擠壓。越來越多人開始自覺(bei po)「消費降級」。
在北京三源里市場,8塊一個的牛油果都不那麼好賣了。「吃膩了,想改變一下飲食風格。聽說現在吃土豆挺流行的。」健身達人Leo邊說邊撿起兩個土豆,1塊8毛。
牛油果只是一個象徵。美國經濟學家曾經做過計算,美國人40年不吃牛油果就能買下一套房。
而土豆,即將成為我們的主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