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波爾曼
12月7日,《毒液》和《無名之輩》票房走勢漸衰之際,影迷期待的《海王》「乘風破浪」而來。
稱《海王》是DC今年壓軸「巨制」一點也不為過,畢竟作為《正義聯盟》後被寄予厚望力挽狂瀾的超級英雄單人電影,DC不僅邀請了近年來大熱的華裔導演溫子仁執導,還找來了奧斯卡影後妮可·基德曼坐鎮。
可以說,一直被漫威壓一頭、憋著一口氣的DC終於要放大招了。
內容目錄
Toggle狂飆的海王
那麼,《海王》的成片效果究竟如何呢?
早在上映前,就有已提前觀影的博主稱這部DC新作為「向《魔戒》靠攏的傑作」,自己就像「70年代的觀眾第一次看《星際大戰》」那樣震撼。而《海王》在微博上的大V推薦度也達到了100%,可謂還沒上映就獲得了好評滿缽。
果不其然,上映兩天,《海王》豆瓣評分雖有些許回落,但目前已穩定至8.2分,好於94%動作片和88%奇幻片;而在淘票票和貓眼上,它則分別獲得了9.3和9.5的高分。
事實上,國外某知名預測機構一個月前給《海王》預測的開畫成績就達6500萬美元,而伴隨著一些影評人場和點映場的放映,業內人士三次上調北美預估,給出了開畫1億美元的預測。
迄今為止,盡管北美地區尚未上映,但受《海王》影響的國內大盤已出現上揚趨勢。
外媒Variety對《海王》中國市場表現的報導
中國內地首日開畫,《海王》以53.7%的排片拿下1.65億票房。目前,上映兩天《海王》綜合票房已達4.26億。
一直很穩的溫子仁用90%的功力,為DC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坦白說,《海王》是筆者認為今年最好的超英大片。無論是從觀感、美學、動作還是整部電影的完成度來說,它都是極為出色的。
接下來,我將盡量不劇透地具體談談這部電影。
海王的首次登場,是在1941年。
當《多趣漫畫》73期亮相的時候,這個名叫aquaman的超級英雄走進了人們視野。
盡管那時他的設定還非亞特蘭蒂斯女王和燈塔守護人之子,但基本輪廓、相貌與技能已基本固定。
這次電影版的《海王》由曾出演「權遊」馬王的傑森·莫瑪擔綱,不管是相貌還是整體完成度來說,都是令人滿意的。
選角方面,德普前妻安柏·赫德出演海後,幾次同溫子仁擦肩而過最終合作成功的妮可·基德曼出演亞特蘭蒂斯女王,而溫子仁「禦用」男演員帕特裡克·威爾森出演海王同母異父的親弟弟奧姆。可以說,無論是扮相還是演繹中的化學反應,都在同類超英電影的優秀水準以上。
尤其是妮可·基德曼,盡管戲份不算太重,但僅有的幾場戲中便可管中窺豹她對這個角色的用心和十足的演技功力。女王首次面對人類時的惶然無措和由內而外的天真可愛,都在她一顰一笑中輕鬆完成,而一些歪頭和挑眉等精心設計的小動作更是給人物增色不少。
影片整體幾乎和漫畫差別不大,劇情其實非常簡單,邏輯上沒有問題但也缺少亮點(這個之後會說)。最值得一提的幾場可能要屬運鏡嫻熟流暢的追逐戲和大戰戲,以及亞特蘭蒂斯王國和海溝王國的初亮相。
義大利那場海王和湄拉並肩迎敵的戲上,可以隱隱看出溫導執導過的「速激」的影子。長鏡頭的嫻熟運用,推拉鏡頭和升降鏡頭的來回切換,穩穩當當毫無破綻。
中間穿插的單人迎敵和並肩作戰兩條線索,展開得毫不費力,又沒有刻意賣弄之嫌,還有些許慢鏡頭和特寫點綴,雞血十足。
真正能體現溫導對於大場面調度駕輕就熟功力的,要屬最後海底大戰那場。
不少影迷提出「史詩感」和「類似魔戒」的說法,就在這一場上。
說實話,兩方正面交鋒的瞬間讓我有些恍惚,真的回溯起「魔戒」中《雙塔奇兵》和《王者歸來》那兩部中令人血脈賁張的大戰。盡管這次士兵們沒有騎著猛獁所向披靡,但兵戎相見的鯊魚和螃蟹似乎都有了磅礴之勢,朝著對方逼近的那一刻,鏡頭快速一掃,簡直全身舒爽。
其實,討論《海王》是否有《魔戒》的影子已經沒有意義了,畢竟之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溫導就已經透露自己戰爭場面「希望能向《魔戒》和《星戰》看齊」。而從這次交出的答卷來看,他也的確做到了。
至少作為我個人而言,盡管知道也許《魔戒》之後再無來者,但有這麼一部作品能隱約看到它的影響,也已經十分欣慰。
重點提一下海溝王國那一場戲。
盡管全片共涉及了亞特蘭蒂斯、鹹水族,漁夫族、澤貝爾、海溝族、逃亡族、迷失族七個族類,但對於海溝族的設想和呈現是我覺得最能體現溫子仁個人風格和審美趣味的。
拍過《招魂》《潛伏》等的溫導,簡直在恐怖氛圍的營造和呈現上極有天賦。
無論是海溝王國中墮落的長相類似異性的怪獸,還是地心藏海中的卡拉揚,都頗有洛夫克拉夫特的影子。當然,開頭海王父親桌上的一本洛夫克拉夫特的書就已經悄悄彰顯了這一秘密。
而海王和湄拉在深入水底過程中不斷閃現的那一簇光,幾乎就是《潛伏》中的紅房子再現。
光不斷驅散身邊的怪獸,可是莫名怪獸又越聚越多,深不可測的海底和令人窒息的幽閉感,在那一刻讓這部超英片莫名有了邪典氣質。
更值得一提的是《海王》中對於身份認同的闡釋和隱喻。
溫導曾說過,華納在看重他的水平和能力後,曾讓他選擇《海王》或者《閃電俠》,而他選擇了被其他超級英雄嘲笑的《海王》。
原因在於,自己作為移民家庭的孩子,對於海王半人半神、卻無法融入兩個世界的身份十分感同身受。正如電影中所說一樣,主角一生的探尋,是為了解答心中的疑惑。而消除被排斥感的最好辦法,其實是對自身身份的正視,繼而消除內心的桎梏,「擁有兩個世界」。
流暢動作,大場面調度,奇觀想像和私有化審美偷偷「滲入」,構成了這一部《海王》。
可以說,《海王》不僅是DC關鍵期轉型的重要代表作,也是溫子仁多年導演生涯的集大成者。
它不僅在135分鐘內將這位超級英雄的來龍去脈交待清楚,而且節奏極快地兼顧了劇情推進和人物塑造,有條不紊,有的放矢,還成功地同DCEU前部作品《正義聯盟》做了對接,完成度不可謂不高。
正如溫子仁所言,這部電影,既要考慮到粉絲的想法,忠實於原著精華,也要讓新的觀眾迅速有代入感,掌握這種平衡實為難得。
慶幸的是,他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
DC對抗漫威的翻身仗?
溫子仁是拍驚悚片起家。
2004年,他就憑借處女作長片《電鋸驚魂》,以120萬美元的低成本為獅門影業賺回了5000萬美元的綜合票房收入。
當然,這還不是最厲害的。他執導過的《死寂》《潛伏》和《招魂》系列曾在美國市場上連續多日登頂票房榜首,刷新同類型首映記錄,且憑借細膩獨特的」溫式」風格讓長期浸淫在美式血漿恐怖片中的觀眾感到新鮮好奇,繼而在短時間內坐擁一大批忠實粉絲和擁躉。
而這幾部風格相似的影片,也被溫子仁的巧思將人物和劇情融會貫通起來,形成著名的「招魂」宇宙。
除了「招魂」宇宙獲得巨大成功外,溫子仁還執導了《玩命關頭7》,再次以對動作場面極穩的調度和掌控力贏得了廣泛關注。這時,資本和電影巨頭公司也紛紛瞄上了這位個頭雖小、人卻極為機靈的華裔導演。
請兩位合拍一部怪獸片吧
目前結合中國市場的表現和北美媒體口碑來看,可以預測《海王》將是繼《神力女超人》後DC另一部賣座的超英電影。
而捨棄紮導,派新生大將溫子仁「上馬」,也證明了DC策略部署的正確性。
不得不說,《海王》中對於移民家庭的隱喻、對於女權的讚揚和對小人物草根逆襲的描摹某種程度上順應了美國主流社會的期待,至少從價值觀層面來說,已經比不少超英電影與時俱進了不少。
眾所周知,《海王》並不是DC打出的第一張牌。
作為成立於1934年的漫畫公司,DC曾創造出世界上第一位超級英雄——超人,還曾坐擁超人、蝙蝠俠、神力女超人、閃電俠、海王、鋼骨、沙讚等超級英雄及正義聯盟、綠燈軍團、少年泰坦、自殺小隊、黑暗正義聯盟等超級英雄團隊。
不僅超級英雄個性特色都比較突出,DC以此為藍本創造出的漫畫作品也十分暢銷,產量高質量好,頗受粉絲和路人好評。
或許因為背後「大樹」華納手中多個重量級IP聚集,無暇將太多精力投入到漫改電影的製作和宇宙衍生上,一不小心,DC被米老鼠手下的「漫威」所超越。
個人認為,漫威的漫畫作品在質量和數量上都不如DC,超級英雄的影響力也曾遠遜於DC,但不得不承認,漫威花費數十年打造的漫威宇宙(MCU)的確成功,不僅以歡快的基調和有趣對話為標誌的漫威風格自成一派,還憑借大場面高密度對話超強特效無限轟炸觀眾頭腦,近年內收獲了無數粉絲。
DC不是沒想追趕過,但等反應過來卻發現,漫威宇宙已經逐漸成型,且已進入後期「打磨」和完善階段。
心急的DC,想要憑借蝙蝠俠、超人等極具影響力的大IP彎道超車,卻忽略了對市場的廣泛調研和對觀眾的了解。
重金投入的《自殺小隊》和《正義聯盟》票房紛紛慘淡撲街,目前僅有一部《神力女超人》在票房口碑方面挽回面子。這讓DC不得不重新思考下一步的戰略部署。
誠然,DCEU的布局迫在眉睫。但更重要的是,如何挽留已流失的忠粉,降低門檻,吸收更多路人粉,擴大電影的受眾覆蓋面,提高票房收入。為此,據傳DC內部決定暫停DCEU的進一步拓展,近期將全部重點都放在超級英雄的單人電影上。
《海王》後,DC還有《神力女超人1984》《沙讚》《猛禽小隊》等數部已確定的作品正在拍攝製作中。可以看出,幾乎全是超英的單人電影。
不同於漫威自始至終的風格統一,DC是典型的導演中心制。在創造過《守望者》和《蝙蝠俠:黑暗騎士》的口碑奇跡後,DC曾經以區別普通超英的暗黑系路線名噪一時。
這正是我擔心的一點。
《海王》將在北美市場表現不俗應當已是十拿九穩,但從《正義聯盟》《神力女超人》再到最近的《海王》看,DC似乎已逐漸拋卻了最鮮明的獨特風格和描摹人物的優勢,開始採取更加市場化、劇本低門檻化的路線。
這樣發展下去,是否會與對家漫威產生同質化危機呢?DCEU未來的路又該怎麼走?
我覺得很難說。
畢竟商業片想要兼顧審美、深度和市場、各類型觀眾是很難的事情。面對目前已收購福克斯、占據了美國影視業半壁江山的迪士尼,盡管高產且坐擁多大電影IP,想必華納的日子也並那麼好過。
無論如何,至少憑借《海王》,相信DC這次能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未來怎樣,just wait and s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