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故宮交給下一個600年。
守護者
Watchmen
「故宮上新了?」
「醒醒,你是個博物館啊!」
皇后「回娘家」,皇帝不上朝,最近「戲精」博物院故宮帶著自家的新綜藝《上新了,故宮》又雙叕刷了屏。
跟著節目組的鏡頭,嘉賓們探秘不曾開放的「私人花園」,尋訪藏書萬卷的皇家書院,還有古裝劇里頻繁出鏡的密道地宮……
據保守可能,故宮對遊客的開放面積不過65%,這也是首次揭開剩下35%的神秘面紗。
不得不說,放下偶像包袱的故宮,近幾年可真是越來越放飛自我了。
乾隆變身社會人,雍正跳起騎馬舞,後宮佳麗三千人也放飛自我,紛紛玩起了後宮freestyle,五花八門萌萌噠的文創周邊產品,更是圈粉無數。
吃瓜群眾紛紛感慨:沒想到啊沒想到,你這濃眉大眼的家夥也開始賣萌了?
說起故宮的華麗轉身,自稱「故宮看門人」的院長單霽翔絕對功不可沒,因為他本人簡直就是「奉旨賣萌」的笑話手。
給自家故宮文行李牌實力帶貨,上來就勸大家千萬別買,因為太好看,用一次就得丟;
引導大家買傘,一把哪兒夠呀,春夏秋冬都得有排面!
行銷一把手不用說,「奉旨八卦」的屬性也沒落下。
他接待法國前總統奧朗德和女友,眼看著兩人拉著臉互不理睬,一準是吵架了,用一條故宮出品的高顏值披肩,就逗得姑娘眉開眼笑。
然鵝最後兩人還是分手了,他還老遺憾了,吐槽自己:好像也沒挽救這段感情。
當然作為特殊的「公務員」,他還有一套最廣為人知的「主管忽悠大法」:「要讓主管看到不好的地方,這樣主管的責任心油然而生,就給我們解決很多問題。」
而且還有些小得意:「屢試不爽。」
在萌萌噠「掌門人」單霽翔的帶領下,如今高調蛻變的「鈕鈷祿·故宮」早已成為時尚潮人的風向標。
可還有多少人記得,七年前的故宮曾深陷失竊、會所、錯字、拍賣、等「十重門」醜聞,被媒體痛批:故宮丟物又丟人。
那時的故宮被全網群嘲黑出翔,58歲的單霽翔正是在此時臨危受命,成為了故宮博物院的新任院長。
新官上任,所有人都在等著看他的三把火打算怎麼燒。在發布會上,他難得一身西裝領帶出席,胸前的故宮博物院員工牌反射出會場的燈光。
「大家都知道故宮的古建築都是木結構的,最怕火,所以我一把火都沒有。好在我的名字里有‘雨’,我倒是準備好‘水’了。」
一句玩笑話輕描淡寫,卻暗藏著他整改的決心。
偌大的紫禁城像一座取之無盡的寶藏,博物院更是神聖之所。
「紫微,來自天上,禁,是權利,來自於人,也施之於人」。他一直堅持故宮為人,要施於人的原則,一定讓觀眾看得更舒心、更有尊嚴。
穿著「懶漢鞋」,套上棉布衫,每天八點半前他一準到崗。
紅牆碧瓦間,藍天白雲,他穿著穿著一雙「懶漢鞋」,帶著助理花了5個月,繞著故宮走了個底朝天。9371間古建,凡是門都要推開看一看。
「光是鞋就磨壞了20多雙。」助理挎著相機一邊記錄一邊緊追在他身後,一臉無奈:「跟著我們院長,費鞋。」
走爛了20雙鞋,總算是對故宮心里有數了。他第一個提出的要求就是三禁:禁煙、禁火、禁車,為此還打破了60多年的「外賓禮遇」。
「英國的白金漢宮、法國的凡爾賽宮、日本的皇宮,都不允許車輛穿行,這是一個文化尊嚴的問題!」
一片垃圾落地,兩分鐘內消失,磚石縫里的煙頭,他走到哪兒撿到哪兒。2013年一年,他親手撿起的煙頭就有1000多個!
別人恨不得做出新東西「錦上添花」,他卻不停地為故宮做減法。先是整治了端門的山寨展覽,又拆除了突兀的彩鋼鐵皮房。
將垃圾清理出去之後,除了每天需要與文物打交道的文保科技部,其餘一半辦公人員也逐步遷出故宮辦公。
「我們給觀眾騰地方,給文物騰地方……得像一個博物館的樣子。」
這當然還不夠,作為全國人民的朝聖之地,故宮每年的接待人數漲到了2017年的1670萬人次,比盧浮宮和大英博物館的接待人數加在一起還多,廣場門前總是水泄不通,哪還有心思看展。
為了緩解壓力,他大手一揮開出32個售票窗口,保證觀眾能在3分鐘內買到票,最遲也不能超過一刻鐘,故宮也成了全世界售票窗口最多的博物館。
然後,他又通過實名制購票、限流的辦法,將故宮每日的人流量控制在8萬。之後又推行電子自助購票,在2017年十一小長假期間首次做到全網路售票。
故宮占地面積廣大,卻少有歇腳之地,曾經廣場上最好的座是樹坑,尊嚴全無,他早有想法投放座椅。
順便把樹坑做平了,還要結實、舒服、和周圍的環境還得協調,另外椅面要便於清洗,椅子底下要便於清掃……
七七八八一通挑剔,最後做成的實木座椅一把要3500塊錢,但為了保證參觀質量,故宮一出手就做了1400把。
在巡邏時,他發現女士普遍存在「解手難」的尷尬,他回頭就召集團隊做調研分析實驗,根據大數據計算出女士的洗手間得是2.6倍才夠用。
之後的故宮一到旺季就大面積布局女士專用洗手間,連很多職工食堂也改造成了廁所。
過去人們參觀大殿,只能隔著門窗玻璃探頭往里瞅,嚴禁燈火的殿堂內一片漆黑,黯然失色。
他看在眼里,帶著團隊研究了三年,給每個大殿都安上了不發熱的LED「宮燈」,每一盞燈周邊看不到一顆釘子,也沒一處鑿牆打洞,600年紫禁城終於回歸金碧輝煌。
故宮變了樣,最直觀感受到的還是觀眾。
最讓他感動的是2015年的石渠寶笈特展,觀眾為了看一眼《清明上河圖》,大清早引發了轟動全國的「故宮跑」,到凌晨12點還在排隊,其中70%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年輕學生。
那一天他分發了2500杯熱茶水,派出了800盒泡麵,直到最後一位觀眾參觀完畢,天邊已經依稀升起了朝霞。
也是從那會兒起,有人發現故宮展廳里不準拍照的牌換成了禁止閃光燈。
他說:「能進來看展覽,都是我們的義務宣傳員,照片發到微博上、朋友圈,能讓更多人看到我們優秀的文化。」
2016年,《我在故宮修文物》這部紀錄片火遍大江南北,可這件給文物「治病」的小事,早在2002年就已經啟動。
在他的牽頭下,故宮成立了人類第一所文物醫院:故宮文物醫院,又聘請了上百位文物醫生和修復師,購置了大量文物保護分析儀器,開放23個科技實驗室,這才有了一路燃到大銀幕的「故宮男神」們。
很多矜貴的文物修繕完畢後就封存不見天日,故宮博物院書畫尤其要遵守「充電三年,展出兩個月」的原則,15萬件作品,900年都展不完。
為了讓觀眾在文物「休眠」期也可以感受到文物的魅力,他利用各種高科技輪番上陣,讓老文物也有了新玩法。
比如最受歡迎的數字博物館,非開放區也可以過一把皇帝癮,到養心殿坐一坐,批批奏折蓋個印,跟皇帝的比誰批的好,還自己可以召見「大臣」:
「我們這排大臣特別會說話,每個人都會說500句以上,都會說到你心花怒放。」
幾年前,他趁著開會間隙,特意跑到台下問記者「萌是什麼意思?」
之後的故宮「腦洞大開」,玩跨界,上綜藝,做文創,拍影視紀錄片,就是希望多種形式讓大家理解一個全面的故宮,而不是僅僅從古裝電視劇里片面理解。
而行銷收入的大部分全被他拿出來做青少年免費教育活動:「因為我們堅信,這些活動讓他們長大後一定會成為對中華文化熱愛的一代人。」
建築學家梁思成說,一個民族的文化都會產生自己的建築,故宮又是集中國傳統文化之大成者。
目前,故宮博物館,與英國的大英博物館、法國的盧浮宮、大都會、阿爾米塔什博物館並稱為世界五大博物館,對應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這也是單霽翔最驕傲的事情。
面對館藏的外國文物,歷經五百年文化交流,使臣納貢,商品交流,一帶一路,每一件都有來路。
他可以拍著胸脯說一句:故宮的每一件文物都是乾淨的。正是有了這份強大的文化自信,我們才能無愧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這七年戰戰兢兢,可以用萬無一失來形容,一失,就萬無了。我們在牆角上,無路可走。」
只要故宮每年都看到變化,每天都看到變化,這是使命感、神聖感,也是成就感。
從小在四合院長大,他對故宮的情感微妙又親切。「故宮是有生命的,我的責任就是把它延續下去。」
每天閉館前,他都要踩著夕陽餘暉走過長長的宮門,身後一千兩百座建築次第排開,九千多間屋子錯落有致,行走其中,春夏秋冬早中晚都有不同的景色。
「你要呵護它,尊重它。每一塊瓦、每一塊磚,都是歷年的積淀,就像樹沒有年輪一樣,每一座建築都有年輪。」
「我的心理年齡一直是28歲」,他常和人開玩笑,2020年,故宮博物院即將迎來600歲生日,可在單霽翔眼中,故宮依然正青春。
參考資料:
北京日報人物版《單霽翔:惟吾隊士》
人民網:他只是故宮的「看門人」,我卻成功被他圈了粉!
《魯豫有約一日行·單霽翔》
《上新了,故宮》
微信改版後,有粉絲說找不到我們了!
來~跟著以下步驟走:
置頂 / 星標 【開始吧】享完整版封面特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