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香港桂強芳全球競爭力研究會、中外城市競爭力研究院主辦的”2018中國十佳旅遊特色縣排行榜”發布,此次上榜的特色旅遊城縣皆有旅遊資源特色鮮明、旅遊產品個性突出、旅遊文化特徵明顯、旅遊歷史內涵豐富、公眾口碑好等主要特徵,雲南有一座低調的小城,一鳴驚人,殺進全國十強,成為雲南唯一上榜的縣,到底是哪個縣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By 見識雲南 航拍”龜型城池”
它是雲南省紅河州下轄縣之一,縣境位於雲南省南部,紅河州西北部,國土面積3037平方公里,為傳統農業縣,少數民族人口超過50%,被譽為”文獻名邦”、”柑桔之鄉”、”楊梅之鄉”、”魚米之鄉”、”豆腐之鄉”、”歌舞之鄉”。電影《花腰新娘》的故事發生地以及拍攝地就在這裡,坐擁海菜腔和煙盒舞兩大國家級非遺以及眾多的名勝古跡和美麗的自然風光,這裡就是石屏!
***遊在石屏***
石屏古城
By狹義客-尹大成的博客
石屏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雲南少有的幾個被稱為”文獻名邦”的縣區之一。現保存完整的56.5公頃的石屏古城是滇南地區以儒家文化為主體,傳統漢文化最為發達、文物古跡最為富集的地區,素有”滇南明清民居博物館”之稱。傳說,石屏縣城是建在一個浮在水面的大神龜殼上,鑿穿龜殼,便是水層,因而,城中居民,家家鑿井,用此水製作的豆腐美味可口,石屏豆腐也因此美名遠揚。
石屏文廟
位於石屏縣異龍鎮北正街,始建於元至正年間,明洪武二十二年重建,明嘉靖二年、天啟五年修葺並擴建,清順治、乾隆年間亦進行修繕。文廟面闊33.75米, 總進深96.33米,占地面積4257平方米,坐北朝南。現存有欞星門、泮池、大成殿、先師殿、尊經閣等建築。泮池石雕憑欄雕刻細致。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袁嘉谷紀念館
by雲南美術出版社
袁嘉谷(1872-1937年),雲南石屏人,光緒二十九年中狀元,成為雲南獨一無二的全國狀元。從封建王朝的狀元,做到雲南大學的教授,古今唯一人,天下亦唯一人,這便是袁嘉谷。袁嘉谷紀念館位於石屏南正街22號,建築面積875.9平方米,是典型的清代木結構四合院民居樓房。故居大門雕梁畫棟,紅底金字上書”經濟特元”直匾;二重門頂掛黑底金字的”太史第”橫匾,樓上陳列著袁嘉谷的生平事跡、著作及書法作品,下排樓上展覽著石屏的歷史文物,兩邊耳房為袁嘉谷生前的書房,珍藏著他曾用過的文房四寶。
鄭營村
by sofia的博客
鄭營村位於石屏縣寶秀鎮,有”雲南第一村”之稱,2008年,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它原是明朝屯軍後裔建設起來的小村莊,現居住有漢、彝、白、傣、哈尼等族,有30多個姓氏,是一個典型的民族雜居村寨,村內至今保存有明朝風格精美的古建築民居200餘間、完美古宗祠4座,其中陳氏宗祠是鄭營村占地面積最大的一棟民國年間的建築。
石屏秀山
石屏秀山位於石屏縣城西10公里寶秀鎮南,寶秀鎮西南吳營村,是滇南的名山勝地之一。山上建有秀山寺,全寺占地1826平方米,古建築面積1327平方米,始建於唐,原名真覺寺,明朝末年更名為秀山寺,現存古建築有山門、大雄寶殿、凌雲閣。1983年公布為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物保護單位。
異龍湖風景名勝區
異龍湖位於石屏縣城以東兩公里處,是雲南省八大高原淡水湖泊之一。異龍湖景區面積約150平方公里,由異龍湖、古城、寶秀三個片區組成,主要擁有大水城上的潮寺,小水城上的後樂亭以及來鶴亭、白浪水月寺、龍港廣胤寺、五爪山羅色廟、湖北邊的乾陽山等特色景點。
龍韻養生谷
By魅力石屏
石屏縣龍韻養生谷是在保留石屏縣龍朋林場原生態林區的基礎上建設,規劃總面積21.7平方公里,利用面積17.4平方公里,開發森林休閒養生板塊14200畝,是集森林觀光遊覽,林下生態中藥材、果蔬、食(藥)用菌種植,森林休閒度假,溫泉、藥膳、運動養生、商貿會議於一體的休閒養生特色小鎮,並衍生配套了康體養生、旅遊服務和商貿等產業,榮獲2016年度中國旅遊總評榜雲南分榜最佳人氣景區獎。
拖龍黑水庫
拖龍黑是石屏哨沖鎮境內一個寧靜的水庫,有著”小碧塔海”的美譽,海拔2293米,說是水庫,倒不如說是個湖泊。原本這是個很神秘的地方,除了當地村民偶爾光顧,很少有人到這來。隨後電影《花腰新娘》在此拍攝,影片中那美輪美奐的風景、質樸自然的人文環境讓越來越多的人慕名來到這裡。湖四周山林茂盛,湖中有島,島上有林,可謂林中林,山中湖、湖中島。
***吃在石屏***
石屏豆腐
石屏所制豆腐與一般豆腐有別,是採用當地的地下”酸水”製作而成,這種水質自然含鹵,代替石膏點漿,所制豆腐清香細嫩,味道鮮美,為其他豆腐所不能及。現今成為石屏縣的著名特產,自明代初葉問世以來,已有600多年的歷史,以優質味美而飲譽四方。
石屏燒豆腐
石屏燒豆腐,是一道家常菜,據縣志記載明朝初年即有生產,清末選為貢品。石屏豆腐用其方形豆腐或長形豆腐烘烤後蘸調味品而吃,以其細膩滑潤,嚼之有勁,香味異常,富有鄉土氣息而著稱。現每年昆明年貨銜,售賣石屏燒豆腐常常是攤前排隊等候。迤南、迤東、滇中交通沿線均成名食、特別是夜晚,隨處可聞豆腐香。
石屏豆腐宴
菊花豆腐、豆花牛肉、豆腐圓子湯、海苔脆皮豆腐、美女出浴、雲絲腐皮、蓮蓬豆腐、雞湯竹蓀豆腐包、香椿灰蛋拌豆腐、石屏參禪、芙蓉豆腐、豆腐鍋巴、汽鍋腐皮卷、銀絲腐皮湯、白龍下海……
石屏八面煎魚
正宗的石屏八面煎魚,有幾百年歷史了,是用雲南省石屏縣城南異龍湖和寶秀鎮西南面赤瑞湖裡的淡水鯉魚和鯽殼鮮魚煎制的。所謂八面,大約是個虛數,要真要數出個八面來,不容易。與八面威風的八面一樣,想來,面面俱到的意味,要更多一些。
石屏荔枝酥
石屏荔枝酥是雲南省石屏縣民間製作的名特食品,因其外觀小巧玲瓏,形狀、色澤頗似荔枝故得名,主要是以面粉、白糖、豬油、玫瑰、芝麻、桔皮、糖粉、香櫞絲按一定配比精制而成。
石屏大楊梅
石屏縣於1985年開始種植大楊梅,經過多年的試種和探索,於1993年通過省、州有關專家鑒定,石屏自產楊梅得到了品質佳、口感好、果肉多、核小、色澤艷麗、酸甜適中的好評。大楊梅在石屏縣已成為任何水果都不能取而代之的品種之一。
石屏柑桔
石屏廣大農村種植柑桔的歷史久遠,據舊志所載”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石屏始種柑桔”,石屏柑桔果實大而豐潤、汁多味甜、香氣馥鬱、爽口潤肺。其中尤以椪柑、臍橙、蜂洞柑等幾個品種的品質最為突出,曾兩次獲國家食品博覽會第一名。每年10月至次年元月,異龍湖、寶秀鎮、大橋萬畝生態柑桔園碩果累累,遊人如織。
***民俗石屏***
花腰彝
花腰是雲南彝族尼蘇支系的一部分,花腰並非自稱,是他稱。因婦女們的服飾色彩艷麗,精美大方,被人們親切地稱為”花腰彝族”,俗稱花腰彝。在石屏縣北部的哨沖、龍武、龍朋三個鄉鎮,就居住著全世界僅有的3萬多花腰彝人。
花腰彝服飾
花腰彝婦女服飾,多以紅、黑兩色為主,另雜有綠、藍、白等色。其服飾分為頭帕、長衣、短褂、腰帶、圍腰、飄帶、兜肚、黑褲和繡花鞋等部分組成。紋樣多用日、月、星、火以及花、鳥、魚、蝶等變形圖案。結構比較複雜,圖案花飾繁多,刺繡工藝精細,色彩鮮艷奪目,充分反映出花腰婦女熱情奔放、樂觀開朗的性格。花腰婦女服飾曾先後到北京、上海等地展出,深受各界人士的好評。
花腰彝舞龍
花腰彝舞龍也是其一大特色,這裡的龍有雌雄之別,姑娘舞青龍即雌龍,舞龍姑娘年齡都在15至18歲之間,年輕力壯。一條長龍由12個姑娘共舞,代表12生肖,也代表12年。花腰姑娘舞龍,有獨到之處,龍頭一動,虎虎生風,彝族尚黑,以黑為貴,姑娘們舞青龍,可看出其母系文化的濃鬱色彩。這深厚的文化底蘊,使這花腰彝到北京參加”中華喜迎新世紀彝龍大賽。”獲金獎;迎澳門回歸時,又應邀在天安廣場作表演,在北京曾刮起一股”雲南中華龍世紀風”。
花腰歌舞
在四弦琴引頭下,花腰歌舞 曲調 流暢歡快,歌詞豐富,歌以合節,腹前擊掌、頓足踏地、腰略彎,集體圍火而跳。花腰歌舞曲調分為72調,多為情歌和敘事長詩,它的舞蹈保持了漢代以來的原始的踏歌遺風,音樂曲調優美動聽,旋律節奏感強,有演唱、對唱,邊舞邊歌等形式,舞蹈人數不限。 這種歌舞形式曾被中美文化交流中心的專家稱為「 作曲家 憑靈感無法創作的優秀民歌」、「具有世界性的 民族音樂 精品」。
海菜腔
素以能歌善舞著稱的彝族人民,民歌滲透到他們生活的各個方面,是他們表達感情、自我教育和娛樂的一種重要形式。民歌被用來記載歷史,交流情感,傳授文化,掌握農時節令。不論是在祭祀,節日,婚娶喪葬,還是在勞力生產,談情說愛,修繕建屋等活動中,都能聽到歡快樸實,婉轉而又充滿濃鬱鄉土氣息的歌聲。
海菜腔本義是在”海”上唱的腔,因當地的異龍湖中一種名為”海菜”的水生草本植物而得名。它是彝族人在長期的勞力和生活中創作的,由青年男女在山野、田間、湖上談情說愛唱出的山歌發展衍變而來。
2006年5月20日,彝族海菜腔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煙盒舞
石屏彝族煙盒舞又稱”跳弦”、”壟傯”等,流傳於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縣的彝族村寨,元明時期趨於成熟,清代和民國時期達到鼎盛。彝族煙盒舞包括正弦和雜弦兩部分,形成了山區和壩區兩種風格和多種流派,舞蹈套路多達220套,目前僅搜集整理117套,其中正弦62套,雜弦55套。其舞蹈形式有雙人舞、三人舞和群舞等,石屏彝族煙盒舞個性鮮明,技巧多樣,著名的技巧動作有”仙人搭橋”、”螞蟻搬家”、”倒掛金鉤”等,這種富有特色的民族民間舞蹈既可健身又可怡情,動作流暢瀟灑,極富藝術感染力,深受群眾喜愛,傳播範圍遍及城鄉,現已發展成為集歌、舞、樂、競技於一體的綜合性舞蹈藝術。
煙盒舞作為滇南彝族最具特色的一個舞種,以獨特的舞蹈語匯展現了彝族的歷史觀、道德觀、價值觀和思維方式,在民族學、民俗學、社會學領域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其豐富多樣的舞蹈套路和深邃的舞蹈內涵表明彝族人民出眾的舞蹈創作才能和藝術領悟能力。
2006年5月20日,彝族煙盒舞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石屏節慶***
石屏楊梅文化旅遊節
By 付興華 攝
石屏縣是雲南省楊梅種植面積最大的縣,每年楊梅成熟季節,都將舉行為期一個月的楊梅文化旅遊節,屆時,遊客不但可以入園自助采摘楊梅、參加楊梅歌會,還可欣賞到原生態的花腰歌舞、煙盒舞和花腰女子舞龍等節日展演。
石屏龍朋野生菌文化節
By 雲南網
以品生態野生菌、吃豆腐,欣賞花腰歌舞,遊覽觀光大道,精選農特產品等內容為主,讓遊客了解全新的石屏。
石屏縣龍武鎮左白沖村原生態火把節
雲南省石屏縣龍武鎮左北沖村,全村58戶,245人,屬於尼蘇支系花腰人,具有濃鬱的彝族原生態文化。該村一直注重挖掘、保護和傳承彝族文化,其一年一度的火把節內容豐富,精彩紛呈,有祭火儀式、畢摩祈福、長街宴、點火把、甩火把、舞龍、服飾表演、四弦舞、煙盒舞、百人跳樂等特色活動。
來雲南,如果厭倦了熱門城市的人山人海與商業化,何不來石屏走上一遭。在石屏古城裡,或踱步,或駐足,看著年代漸久的房屋與古跡,與歷史來一場隔空對話。肚子餓了,街邊任意小吃店裡的美食,都能滿足你那挑剔的味蕾。海菜腔、煙盒舞,則讓你真正感受來自這座小城文藝的力量。傍晚,駐足於異龍湖畔,看著倒影在水中美麗的晚霞,逐漸洗去你一天的疲勞與浮躁。
石屏,它並不張揚,卻坐擁眾多”技能”,靜靜的待在那裡,等待著懂他的人去一一”解鎖”。石屏,絕對當得起”2018中國十佳旅遊特色縣”的稱號。
免責申明: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著者所有。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們將馬上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