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蘇南通的長江邊上,並排著五座小山,外界說它像是在長江邊上的五個小盆景。五座山中,最高峰軍山,才海拔108.5米,最著名的狼山,也只有104.8米。但就是這樣一座矮矮的小山,數百年來被稱作為「江海第一山」,這讓巍峨的「五嶽」情以何堪。
狼山,又稱「紫瑯山」,它位於江蘇南通市的城南六公里處,萬里長江的北岸,這裡並排著五座小山,分別為軍山、劍山、狼山、馬鞍山和黃泥山,以狼山獨居正中央。這幾座山雖不高,但在一馬平川的江海平原上,卻也引人註目。加上南通身居長江與黃海的之間門戶要地,長江從這裡流入海,海水也從這裡頂進長江,重要地位顯而易見。
說狼山是「江海第一山」,大概的意思是說它處在長江與黃海之間,從海上進入長江是內陸的第一座山,從長江進入大海是倒數的第一座山。反正是狼山的地理位置,決定了江海第一座山的含義。只是封它為「第一山」的人,卻大有來頭。
宋朝有個大書法家米芾,中年時期曾在南通臨近的盱眙為官,那個時候,還稱之為「泗州」。據說那年米芾走馬上任,乘船沿京杭大運河直奔泗州,來到泗州的南山,他認為南山是自己抵達江海平原後見到的第一座山。便做詩曰:「京洛風塵千里還,船頭出汴翠屏間,其論衡霍撞星鬥,且是東南第一山。」米芾51歲時,又來到南通狼山遊玩,因狼山上有一座寺院,跟自己在泗州見到的寺院同出一門,便欣然把「第一山」三個字轉贈給了狼山。
據說在國內,米芾題寫「第一山」的地方有好多,像山東泰山、河南嵩山、江西廬山、陜西終南山、浙江杭州吳山、四川大邑鶴鳴山,包括江蘇盱眙的南山和南通的狼山,只是有米芾題詩的,僅有南山一座。而原南山所在的泗州城已經沉入了洪澤湖,城裡的寺院也不復存在。而只有狼山,還保留了米芾喜歡的寺院,當然還有米芾「第一山」的手跡。
民間有種說法:南通狼山不見狼。早在宋朝之前,狼山,還是長江出海口處的孤島。那個時候,人們去狼山,還需要乘坐一葉扁舟。據說米芾登臨狼山,也是如此。唐代的鑒真第三次出海時,因遇海上大風,還曾在狼山上避過風雨。狼山後來慢慢與陸地相連,是依靠萬里長江攜帶下來的泥沙,在海水頂推作用下,泥沙沉積成平原而形成。
狼山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山。唐代的駱賓王之墓,便在狼山的半山腰上。駱賓王,七歲時就寫下了「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唐朝的武則天篡位時,駱賓王在揚州城起兵反對,並寫下了那篇氣吞山河的名作《為徐敬業討武曌檄》。其中一句: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至今還被人應用。
據說當年武則天在京城讀到這篇文章時,曾感嘆道:宰相安得失此人。三個月後,揚州兵敗,為躲避追殺,駱賓王逃到了鄰近的南通,死後就藏於南通城北的黃泥口。清朝時,由當地百姓覓得駱賓王的墓碑,就把他的墓遷移到現今的狼山上。
狼山還是全國八個小佛教名山之一,排列第一位。山上的廣教寺,是國內少見的「一寺兩供奉」寺院,分別供奉著兩大菩薩。狼山的開山祖師叫「僧伽」,是唐代的高僧,曾被尊為國師。宋朝時,宋太宗曾加封僧伽大師「大聖」的謚號,所以後世也尊僧伽大師為「大聖菩薩」。現廣教寺內還有一座高35米的「支雲塔」,它也是南通歷史上三座寶塔中的最高一座。
現在人們登臨狼山,朝山下的長江望去,依然能感受長江浩瀚的氣勢。天晴時,碧空如洗,江水與海水一望無邊;多雲時,雲卷翻騰,長江就如咆哮的戰馬,勢不可擋。每每登臨狼山,都會讓人感受到天地之大,江海之廣,而我們卻那麼渺小。作者簡介:陸建華攝影(攝影師、旅行家、自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