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之外 敦煌想用更年輕的方式講述春夏秋冬、往事今朝

沿著昔日的絲綢之路,分布著700多座洞窟,它們穿越時間和歷史的層層壁障,成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佛教寶藏之一。

幾個世紀以來,這處中國最壯觀的佛教藝術洞窟在大自然和人類的強取豪奪之下幸存了下來——大地震、洪水、沙塵暴、當地的古墓挖掘者、掠奪文物的歐洲探險家以及曾經在石窟中居住過的白俄羅斯士兵等都留下了印記。

如今,擺在這處世界遺產面前的是更迫在眉睫的「威脅」:源源不斷的遊客群體和巨大的商業誘惑。

今年的十一黃金周,敦煌市共接待遊客30.79萬人次,其中,莫高窟接待遊客10.4萬人次,遠超其日承載量6000人次。

莫高窟無法承載這麼多的遊客,但所有對敦煌發展感興趣的人,毫無疑問都期待有更多的遊客到來。去年敦煌迎來了超過900萬人次的遊客,做到旅遊收入91.33億元,同比增長16.55%。

特殊的地理位置賦予了敦煌獨一無二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內涵,世界文化遺產莫高窟盛名更讓它絕無可能埋沒於漫漫的黃沙中,作為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在「一帶一路」戰略規劃之下,敦煌又有了更重要的政治和文化意義。

這仍然是一座渴望迅速發展的旅遊之城,但無論從人口、資源環境還是地理條件來看,它的承載力極其有限,敦煌和它身後的敦煌文化,都試圖在新的機遇下突破自身,尋找更多講述敦煌故事的出口和方式。

從數字敦煌到數字絲路

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樂僔路經鳴沙山,忽見金光閃耀,如現萬佛,於是便在巖壁上開鑿了第一個洞窟。此後法良禪師等又繼續在此建洞修禪,稱為「漠高窟」,意為「沙漠的高處」。後世因「漠」與「莫」通用,便改稱為「莫高窟」。

此後的1000年間,尋求功績的僧侶、富裕的商人和官員不停地開鑿與修繕。元朝之後,隨著絲綢之路的廢棄,莫高窟也停止了興建並逐漸湮沒於世人的視野中。

今天,735個洞窟在自然和人類的數次「洗劫」之下幸存了下來,其中近500個洞窟內保存了45000平方米的壁畫和2000多身彩塑。佛教文化之外,敦煌壁畫和雕塑展示了中國各個朝代的工藝水平和藝術風格,包羅萬象的內容則為當時社會宗教、戰爭、交通、農事、飲食等日常生活各方面提供了最生動的註腳。

這讓莫高窟成為了許多人的「朝聖地」。其中既包括了那些追尋歷史足跡而來的學者,尋找靈感的藝術家,還有越來越多試圖通過極限運動來挑戰自我的都市人。過去幾年中,以「玄奘之路國際商學院戈壁挑戰賽」為代表的戶外運動賽事在敦煌舉辦了100多場。

2017年,莫高窟迎來了170萬遊客,今年這個數字有望超過200萬,而在1979年莫高窟對公眾開放的第一年,它只接待了26000名遊客。美國蓋蒂研究所建議的數字是日遊客量不超過3000人次,相對於越來越多對石窟以及莫高窟歷史產生濃厚興趣的遊客而言,這個數字顯得有些不切實際。

如果將敦煌旅遊非常明顯的淡旺季考慮進去,高峰時期的莫高窟甚至要承載超過2萬人次/日的遊客量,遠遠超過了其目前所制定的6000人次/日的上限。

當然,這不僅僅是敦煌的煩惱,就如同埃及的獅身人面像、金字塔等一樣,這些脆弱易逝的世界遺產地面臨著普遍困難——如何在保護它的同時又能讓外界和公眾接觸。

上世紀90年代,在前敦煌研究院院長樊錦詩的主導下,「數字敦煌」項目開始啟動。

2014年,敦煌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建成,這給莫高窟旅遊模式和人流控制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通過數字敦影院中《千年莫高》和球幕影院中《夢幻佛宮》的展示,某種程度上,清晰的實拍、縮放式拉近講解等給人的藝術體驗甚至超過了在實體洞窟中的遊覽。

目前數字展示中心展示的洞窟在莫高窟遊覽時不再開放,這樣一方面減少了洞窟開放數量,為文物保護和修復騰出了更大的空間,另一方面,也縮減了遊客在洞窟中的滯留時間,減輕了文物保護壓力。

2016年4月上線的「數字敦煌」則讓莫高窟真正走出了敦煌。

30個經典洞窟、4430平方米的壁畫的高清圖像面向全球開放共享,VR等新技術的應用,更讓人們有了身臨其境的感受。根據敦煌研究院院長王旭東的介紹,未來所有的洞窟都要全部開放。在他看來,「這是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不開放就會成為歷史的罪人;但是手段方式也很重要,開放得不合適也會成為歷史的罪人。」

此外,敦煌研究院投入大量精力,面向校園、文博機構、科研院所等巡展。2016年起,還加強了海外陳展,目前已在美國、俄羅斯、奧地利等國展出過。

現在,從千年藏經洞里走出來莫高窟,還希望輻射更多的年輕人。

這個變化是從去年12月正式開始的。騰訊與敦煌研究院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啟動「數字絲路」計劃。目前,《王者榮耀》「飛天」皮膚已經上線,「古樂重聲」在莫高窟舉辦了音樂會,「數字供養人」計劃也已經開啟。

今年7月,敦煌還與抖音簽訂合作備忘錄,成為了抖音城市計劃下的第三座城市。

初見敦煌 《又見敦煌》

莫高窟之外,敦煌在尋找自己的新敘事。曾經為多個城市創排過爆款旅遊演出劇目的王潮歌成為了敦煌的新選擇。

2016年9月20日,甘肅四庫文化旅遊投資公司與北京觀印象公司合作開發的《又見敦煌》正式公演,這是王潮歌繼《又見平遙》和《又見五台山》之後的「又見」系列又一力作。

接受媒體採訪時王潮歌曾吐露,在多次拒絕執導之後最終打動她的是敦煌市主管的一句話——「我們甘肅需要一台作品,我們的敦煌更需要一台作品,這個作品並不完全是給來敦煌旅遊的人看的,我想給我們的子孫萬代看。」

到達首日的晚宴上,同行幾位甘肅媒體人此前已經來過敦煌數次了,「除了莫高窟、月牙泉,這個演出是最值得觀看的了。」大家毫無異議一致推薦了《又見敦煌》。

演出的劇場位於敦煌市區東9公里處,與莫高窟數字中心並列。劇場採用下沉式結構,外部由藍色玻璃建成,從上空俯瞰就像沙漠中的「一滴水」。

▲《又見敦煌》劇照攝影:嚴秀娟▲

整個演出分為四個劇場進行,觀眾跟隨著劇情的發展自然過渡到下一個劇場。內容上,則選取了敦煌歷史重要節點的故事,例如絲綢之路打通、道士王圓祿發現莫高窟等。

第一幕通過歷數遙遠的那「一條大路」上與敦煌有關的歷史人物,帶領觀眾穿越千年的敦煌;第二幕則以發掘莫高窟藏經洞的王道士為主角,通過人神之間充滿懺悔與寬恕的對話,讓這個被視為「罪人」的道士形象更加豐富和飽滿;第三幕移步換景,觀眾被引領到16個不同的「洞窟」內,去感受當時人們生活中的喜怒哀樂;最後一幕在大劇場中展開,講述了索靖鎮壓叛亂、張議潮收復河西以及那幅曠世絕作《藥師經變圖》在這片土地曾發生過的故事。

但這種創新的流線式的演出,在現實操作中,卻並非理想中那樣「行雲流水」。無論是入口處的入流引導還是每個場景轉換過程中觀眾疏導,都顯得有些擁擠凌亂。最具有沉浸感的第三幕,卻因為16個「洞窟」的同時上演,聲音不斷串場,讓人頻頻出戲。

作為敦煌新名片,《又見敦煌》不可避免地被拿來與另一部經典之作《絲路花雨》作比較。後者同樣是為甘肅歌舞劇團創作的演出,從1979年首演至今已經將近40年了。

不過這部經典的歌舞劇目放在今天來看,似乎很難再給人帶來感官上的強烈刺激。歌舞劇中,敦煌壁畫「反彈琵琶其伎樂天」的形象故事依然經典,但無論是表演的形式、現場的色彩燈光聲音,還是與觀眾的互動、環境氛圍的營造,與全新的情景融入式演出《又見敦煌》相比,已經有些黯然了。甚至有挑剔的觀眾這樣評價,感覺像是觀看春節聯歡晚會的歌舞表演。

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樣一部久演不衰的劇目,在細節上仍有它的可圈可點之處,從語言和字幕的處理上,可以看出這台演出面向的是更廣闊的觀眾,事實上,《絲路花雨》也曾多次在海外表演。

目前,敦煌市面上共有三部旅遊演藝節目,除了《又見敦煌》和《絲路花雨》之外,還有實景演出《敦煌盛典》。對於這個年遊客接待量不足千萬、淡旺季十分明顯的城市來說,演藝項目如何保持持久的生命力依然是個疑問。

在《又見敦煌》劇場周圍的空地上,投資方甘肅四庫文化旅遊投資公司還規劃了文化小鎮、夜市廣場、酒店餐飲等商業綜合體項目,規劃投資40億元,占地2019畝。後期投入經營之後,這里也將貢獻新的收益。

全域旅遊之下的敦煌

這只是這座渴望快速發展的旅遊之城的一個縮影。

過去幾年里,「全域旅遊」這個詞在各種場合被提及,圍繞著「大敦煌文旅圈」、「敦煌大景區」的概念,一系列的文旅項目在敦煌落地:文博園、影視城、飛天公園、月牙泉小鎮、敦煌小鎮、大唐文化街……

其中,交通基建帶來的效果是明顯的。

2014年,敦煌開通了前往西千佛洞、玉門關遺址的高速路,以往5個小時的路程被壓縮到2個小時,「敦煌西線」旅遊資源也隨之迎來了大批旅客。當然,西線旅遊線路也有豐富的旅遊資源,除了西千佛洞、敦煌古城、敦煌陽關景區、玉門關遺址之外,還有雅丹世界地質公園等。

在西北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王三北看來,目前來敦煌的遊客過於集中在莫高窟和鳴沙山·月牙泉兩大核心景區,已經遠遠超過了其環境承載量,當務之急就是要進一步在空間上拓展,西線旅遊的開發也相當程度上緩解了核心景區的壓力。

不過,敦煌研究院主任李萍也指出,就目前全域旅遊的發展狀況來看,敦煌市與瓜州縣的旅遊產業系統比較成熟,而肅北與阿克塞縣則相對薄弱。發展全域旅遊,想要形成與敦煌莫高窟旅遊品質相適的文化旅遊消費和品牌共振效應,還存有一定的差距。

這一點也在一些細節之處體現出來。諸如莫高窟、榆林窟,景區的講解員同時也是敦煌研究院的研究員,統一著裝,解說時間也要求不少於75分鐘。無論從知識儲備、文物保護意識還是服務互動來講,都遠遠勝出普通的導遊解說;相比之下,一些新開發落成的博物館、藝術館,展出的往往只是一些復制品,深度開發的內容也很少。遊覽完敦煌莫高窟,再去這樣的景點,很難不會有「除卻巫山不是雲」之感。

▲ 莫高窟285窟 來源:數字敦煌官網▲

這個小城,一切都圍繞著旅遊而展開,從市中心被酒店環繞的飛天雕塑開始,幾乎所有的商業都是為遊客提供的。過去一年中,敦煌接待了超過900萬遊客。從敦煌市的社會產業結構來看,它也很大程度上依仗於旅遊業的發展。2017年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敦煌市年生產總值達100.93 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 15.59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9.19 億元,第三產增加值66.14 億元。作為典型第三產業的旅遊業,則做到了91.33億元的收入,增長16.55%。

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環境——除了一條穿越境內的黨河和兩岸的綠洲之外,敦煌被塔克拉瑪幹沙漠環繞著,年均降水量僅42毫米——環境承載能力相當有限。在敦煌組織過好幾次旅遊采風活動的張磊(化名)說,之前有遊客對甘肅的缺水狀況不了解,在酒店住宿的時候因為洗澡的水流太小而大鬧一場。

但矛盾之處在於,旺季的敦煌與淡季判若兩人:當黃金周過去,這里又陷入了一片沉寂。夏日里熙熙攘攘的沙洲夜市,只剩下不斷在路邊攬客的餐廳服務生,臨街的桌子難得一見有人光顧。

敦煌政府也試圖通過多樣化的宣傳分流遊客,做到淡季不同內容的旅遊開發。根據李萍介紹,莫高窟在7、8、9三個月遊客接待量占到了全年75%,熱鬧的十一黃金周過後,敦煌旅遊就進入了淡季。目前,莫高窟圍繞著「慢享莫高窟,暢遊大敦煌」打造了一些列的研學產品,同時下調了淡季的門票,增加了開放的洞窟。

「莫高窟接待了200萬人,猛地來看,這個數字是很大,但是仔細想一想,我們淡季一天不到600人,這還是在4月份門票優惠只有90塊錢的時候。這樣看來,我們有很大的淡季旅遊瓶頸。」

從數據來看,政策似乎正在奏效,酒泉市旅遊局統計顯示,2017年11月-2018年3月,酒泉接待遊客達525.85萬人次,同比增長20.19%;做到旅遊綜合收入61.17億元,增長22.61%。而在今年冬季至明年春季,酒泉市將繼續推出8條冬春季精品旅遊線路,7項系列主題活動,3大獎勵優惠政策以及系列冬春季旅遊新業態和優惠措施。

手記

在敦煌短短幾天,很難去定義這座小城。我們所到之處,一切都圍繞著旅遊而展開,但很多時候,又能分明地感覺到它的漫不經心——比如,夜市里的小販不會過度叫賣拉攏遊客去吃飯;出售紀念品的小攤上,店主往往就是手工藝人,在接近零度的街頭,對著一台小小的取暖器靜靜地畫著畫;而鳴沙山的牽駝人也不會斤斤計較幫你拍照了沒給小費。

這樣的底色,讓人覺得此處與那些熱熱鬧鬧的旅遊城市很不同。

近幾年,敦煌落地了很多文旅項目,基建速度也加快了,機場擴建,高鐵開進敦煌,新增的一些遊客中心都是好消息,但在此之外,敦煌依然需要思考,文旅融合的當下,「全域旅遊」除了這些旅遊基礎設施之外,文化等軟性公共服務領域如何跟上?

這座城市從來不缺文化,除了莫高窟、月牙泉,還有詩句中的玉門關、陽關或者鎖陽城,然而對於遊客而言,他們還希望能「讀到」這些風蝕後的荒涼土堆之外的故事,或許能借助科技勾勒出當時西域之城車來人往的盛景。敦煌需要找到更恰當、更深入的方式,去將這些故事講述出來。考慮到當地環境的承載量,任何一步大開大建都很可能造成不可逆的影響。

此外,對於很多長期生活在都市里的遊客來說,敦煌莫高窟的歷史文化或許最不容錯過,但大自然地貌風物依然有著最原始的吸引力。

在回程的飛機上,鄰座是一位就職於中國某大型保險公司華南區的員工,她們剛剛結束了公司組織的敦煌之旅。當飛機越過茫茫的戈壁沙漠,祁連山的皚皚白雪出現時,她興奮地對我說:「終於看到了雪山,雖然是在飛機上。」她和同伴興奮地拿出手機,透過小小的舷窗,迅速拍下一張張雪景。

全域旅遊之外,國際化是另一大熱議的詞,這也幾乎成了國內所有旅遊城市繞不開的話題。

不過從政府公布的旅遊數據來看,敦煌去年接待國內外遊客達900.45 萬人次,其中國內遊客 895.92 萬人次,境外遊客數量不足1%。

在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專家委員會首席專家魏小安看來,「一個好的國際化城市,根本不追求國際化,因為國際化已經融入我們的生活,把國際化口口聲聲掛在嘴上的一定是國際化不足。」

有些諷刺的是,敦煌原本是最具有國際化氣質的城市,如今卻要思考如何才能國際化。

歷史上多個朝代,作為駐軍前哨的敦煌,一直都處在中西方藝術、文化、貿易和思想繁榮的十字路口。毫不誇張地說,任何一種單一的文化傳統都不會給敦煌帶來如此巨大的文化力量,正是因為古中國、印度、希臘和伊斯蘭文化的不斷變化和融合,敦煌才能夠在一千多年的時間里一次又一次自我更新。

敦煌有過一些嘗試。

與敦煌研究院長期合作的美國洛杉磯蓋蒂研究所,同屬蓋蒂中心旗下的博物館曾在2016年5月-9月舉辦過一場大型展覽。展覽包括3個大型洞窟的等身復制品,還從世界各大博物館「借」來了莫高窟被盜走的文物、經書等。展出不僅僅是對藝術品、文物的展示,同時也是對敦煌故事和歷史的講述。

如今,敦煌要如何用世界的語言講述敦煌故事呢?在貴州師范大學國際旅遊文化學院的教授張曉松看來,國際化不只是用英語說話,而是講好你的故事讓別人接受,讓別人能懂,讓別人有興趣參與進來,跟你一起講,否則就只是空話。

相關閱讀

分享到Facebook

 


不知道如何找適合的對象?歡迎加官方LINE → Line ID:@shesay
戀愛小秘書免費一對一諮詢!
✔追蹤我的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datenami
✔追蹤我的TikTok:https://www.tiktok.com/@datnami

 

配對成功的關鍵:參加實體交友活動

erose主題派對與戀愛小秘書創辦人娜米表示:「透過各種有趣的實體活動,不僅能親眼真實見到異性,也能在活動進行中讓大家很輕鬆自然的認識彼此、聊天互動,能更快速的找到適合的對象。」

結合大數據用心篩選 + 客製化條件配對

戀愛小秘書團隊已經成功替4000位以上的未婚男女配對成功,這個驚人成果背後的秘密在於「高度客製化服務」,跟每位客戶深度訪談,瞭解客戶真正的特質及需求,從「契合度」提高速配率。

訪談結果結合專屬的人格分析測驗與數據配對分析,精緻化的操作,締造高速配率!

除此之外,戀愛小秘書團隊還會定期追蹤客戶的後續狀況,目的是希望協助客戶發展長期且穩定的伴侶關係。

實名認證防造假!隱私保護最安心!

採用「實名認證」的制度,不僅是把關顧客的身份,避免已婚人士或動機不單純者的加入,更對客戶資料嚴格保密,讓客戶們能在安全且有隱私的狀況下認識另一半。

多元有趣的主題活動,豐富你的社交生活

戀愛小秘書團隊每個月都會規劃豐富多元的實體活動,從戶外踏青、娛樂遊戲、手作、料理課程到桌遊活動,希望客戶們能從歡樂的氣氛中認識彼此。

透過實體活動讓大家先有初步的接觸,然後再為會員們做「客製化」的約會安排。

另外針對想提升自身魅力的客戶,也有投資理財、形象穿搭等講座可供選擇。

追求脫單,先勇敢跨出你的第一步

許多單身者為了心中理想的對象條件,在還沒認識新朋友時,就先限制了自己。建議以認識新朋友的心態,積極參與活動,並適當的設限,才能真正為自己帶來戀愛的機會!勇敢跨出第一步吧!

♡ 現在就和戀愛小秘書娜米聊聊吧Line ID:@shesay

♡ 追蹤娜米的臉書粉絲團

她來報好康

 

SheSay 專注在 兩性、愛情等領域
建立專屬女生觀點的品牌形象
堅持「在第一時間掌握男女的時事議題」
將時下最流行的話題網羅、呈現。

馬上測算你的戀愛密碼

戀愛小秘書-娜米

單身很久?一直被分手?
從生日就看出你的戀愛疑難雜症!
娜米的戀愛數字密碼來幫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