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壹心理主筆團 藍莓小姐 來源:心理公開課(ID: yixinligongkaike)
做一個好的伴侶,做到60分就夠了。 ——小婚家
那些嫁給愛情的人,後來怎麼哭了? 每個人結婚前都有對婚姻有一種典型的想像,誓詞里說的「白頭偕老 不離不棄幸福永遠」…或許就是所謂的「嫁給愛情」。 但現實是,民政部數據顯示:31年來,結婚率連續4年下降,離婚率連續15年上漲,上漲了6.53倍,近五年來晚婚現象明顯…..
來到心理咨詢室里的夫妻們說的最多的問題之一是:
「我覺得我們感情越來越淡了」,「他第三次出軌了」,「我覺得她結婚後就變了」….
當我們親眼看到一對對情侶從相愛結婚時的幸福慢慢走向平淡,冷漠,甚至是惡意攻擊,彼此傷害,到最後疲憊不堪…..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什麼那麼多人恐婚了。
上周我看了一部紀錄片叫《幸福定格》,一個人花7年跟拍8對夫妻從相戀、結婚、生子的生命過,這部片子改變了一直以來我對婚姻恐懼的感受。
這部片子的靈感來源於導演自己的真實經歷,結婚後他和妻子不再有那麼多話聊,他希望跟妻子能回到結婚前那樣每天都有很好的、平等的對話,於是他花了七年,跟拍八對夫妻。從教授、小吃店老板、白領職員到藝術工作者、創業家、家庭主婦………
他想在其他人的婚姻里探索一個真相——為什麼結婚後生活不再有激情。
婚姻里真正的傷害是沉默
《幸福定格》里有一個妻子問丈夫:「你每天和我講話有超過1小時嗎?」
丈夫笑笑,沉默地看著她。
「你都是一直對著手機,你也不會對著我講話啊。」
這個細節讓我想到有一次,我去一家特別浪漫的法式餐廳跟朋友吃飯,隔壁桌的一對夫妻從落座開始就一直在刷手機。
丈夫問妻子:「你想吃什麼」?
妻子緩緩地抬頭「你看著隨便點吧」。
然後繼續低頭看手機,有時他們會發出笑聲,但卻不會去分享彼此看的內容,最讓我驚訝的是吃飯的時候,兩個人都是右手拿筷子,左手拿手機。
那一刻我全身發冷,感受到一種深不見底的孤獨感流淌在這兩個人中間。
沒有回應的婚姻,就沒有投入。沒有投入,就有沒有愛。
薩默塞特·毛姆直白地道出了愛情悲劇的原因:愛情的悲劇並不是生離死別。愛情的悲劇是冷漠。
我想起了塗磊和他妻子的故事。
塗磊剛開始做《愛情保衛戰》的嘉賓時是2010年,那時候節目組發薪水都是給一個裝著現金信封。
那時他還沒出名 ,薪水也不多。發了薪水後,他總是第一時間把信封帶回家交到妻子手上,妻子會很開心的撲過來抱自己的丈夫 ,對他說「你辛苦啦」。
可是後來,節目的名氣越來越大,他賺的錢越來越多,裝薪水的信封也越來越鼓。有天他拿回信封給妻子時,她數著一張張鈔票卻開始嚎啕大哭。
他驚慌的問她怎麼了,她說「我看著你賺的錢越來越多,我就覺得你工作越來越累,而我們在一起聊天的時間也越來越少了…..」
那時候塗磊才意識到,他只忙著賺錢,陪伴自己妻子的時間太少了。
他不知道,她有多孤獨。
婚姻一定建立在彼此深刻的理解上
為什麼很多夫妻婚後越來越沉默?
因為他們從來沒有真正地理解過對方。
《幸福定格》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對教授夫妻。他們因為照顧父母的壓力及照顧小孩的意見上的不同,常常產生爭執。
在討論一個敏感的問題時,丈夫突然操起一把椅子摔向地板,砸得稀巴爛。
但在那個當下,妻子突然感覺到丈夫不是在對她發怒,他是在說「我真的盡力了,我很累,你能不能理解我一下?」
所以太太並沒有發怒和反擊,她理解了丈夫那時的感受:
「此時此刻對我發怒的你,此時此刻失控的你,不過是在哭求我的幫助」。
於是,她靜靜地用眼睛註視他的丈夫,等待他冷靜下來。仿佛在說「我感受到了,你真的很累,我想和你一起承擔。」
我理解你,所以我不怪你。
在那一剎那我強烈地感覺到,婚姻存在的意義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深刻的理解和看見。
我看見你了,看見你的悲傷、痛苦、快樂、向往,我理解你為什麼會這樣,我願意和你站在一起。
為什麼很多人結婚後會「幻想破滅」?
我們自小到受到太多至幻至美的愛情電影或小說潛移默化的影響,這些幻想延續到了對婚姻的理解之中,認為夫妻一定要心有靈犀,默契無比,婚姻一定要完美幸福,一生一世。
「即使我不說,你也知道我也想什麼。」
「你為我買房,就是在乎我。」
「我嫁(娶)你就是為了過得幸福,你就應該把一切都給我,對我無私的奉獻, 讓我幸福。」
……
對不起,這不是愛情。
心理學家榮格說,每個人都有「人格陰影」。在成為夫妻前,我們都只是一個人,一個獨立的個體。
我們之所以相遇,是因為每一個人都不完美,也因為這個世界太孤獨,太浮躁,太複雜,我們需要被另一個人看見和接納自己的「陰影」,才能更好的活出自己。
我們在一起,是因為別人看不到真實的我,而你卻可以。
所以別把那些不成熟的對愛情的幻想放到婚姻中。沒有人是天生就應該付出,也沒有人總能完美地滿足你的需求,我們都要在漫長的婚姻旅程中謙虛的學習如何成為一個妻子,如何做一個丈夫。
後來,紀錄片《幸福定格》里的教授太太得了癌症——第三期肝癌。死亡威脅的靠近讓他們有了更多內心的對話,深度越深,時間越長。
他們在生命的最後,才真正開始理解彼此。
想起以前我做抑鬱症專題時,看到知乎有一個問題是「抑鬱症患者談戀愛是什麼感受?」有一個匿名回答至今印刻在我心里:
後來,他們結婚了。
作為一個恐婚者,我不得不承認,這種時刻的確非常打動我。
婚姻的確表面看上去沒有那麼美好,但它也足夠真實。在層層經驗的堆積後,婚姻會淬煉成另一種情感,比愛情更巨大,可能更接近生命的親密。
如同英國心理學家溫尼科特所說,「如果我愛他人,我應該感到和他一致,而且接受他本來的面目。而不是要求他成為我希望的樣子,以便使我能把他當作使用的對象。」
最好的伴侶是60分丈夫(妻子)
紀錄片里還有對夫妻是典型的中產階級,不缺錢。丈夫卻每天喝酒,早出晚歸 。不僅不幫忙照顧小孩,還覺得小孩嚴重打擾了他的睡眠。
終於有一天,妻子爆發了。她痛哭著對他說「我做了所有事情,我只是叫你幫忙一下你就這樣子…」
看到他們的對話,一直是「我….」「你….」「我….」
在他們的關係里沒有團隊,沒有協作。只有你和我,從來沒有「我們」。
有人問我,你不覺得結婚很累嗎?要做到多好才叫一個好伴侶呢?好像你要付出的太多了。
我認為,做一個好的伴侶,做到60分就夠了。
溫尼科特曾說,「60分媽媽就是最好的媽媽」。既不像100分媽媽那樣需要時刻回應你所有的需求,企圖控制你,也不像0分媽媽那樣以自我為中心,忽視你。
60分媽媽就是在你需要的時候出現,和你並肩戰鬥,同時放手給你足夠的空間去探索自己的人生。
好的伴侶不也是這樣嗎?
別再用「我太累」「工作太忙」「我也沒辦法」這些作為借口,也別再用「我在乎你才管你」施予控制。
在對方需要的時候 —— 比如育兒、家務一起協作,在對方想要空間創作、旅行的時候支持對方,做到60分丈夫,60分妻子足夠了。
婚姻真正的名字不是愛情,是友情
在我見過的所有愛情故事里,永遠有一對讓我對婚姻充滿希望。那就是《老友記》中的錢德勒和莫妮卡。
他們是最好的朋友,婚前婚後都如此。
當莫妮卡因為職場關係而苦惱,說「我的上司不喜歡我」時,錢德勒像朋友一樣安慰她:「怪了,我的上司也不喜歡我」。
當她覺得自己嫁不出去時,錢德勒安慰她,「不,你不會變成老姑婆。」
當錢德勒說了一個很「冷」的笑話大家毫無反應時,莫妮卡會像朋友一樣安慰他「我有笑啊」。
她永遠支持他。哪怕他已人到中年,想從頭開始,換一種職業。
她說,「我希望你能做你真正喜歡的工作,而不是什麼難懂的統計分析與數據重構。「
當他們決定要結婚時,莫妮卡卻不忍心花掉錢德勒的錢來置辦婚禮。
這讓我想起「結婚前因房子戶口沒寫兩人名字分手」「7年感情敗在了房車上」那些故事,覺得無比諷刺。
在最好的關係里,他們永遠是彼此的最佳隊友。
他們不需要整天把對方捧在手心,無時無刻的照顧關注對方,也不需要房車和盛大的婚禮來作為婚姻的必需品,但他們永遠在對對方講同樣的一句話是:
「我挺你啊,挺你到底。」
用「一年續約一次」的概念來看待婚姻
導演沈可尚在拍攝《幸福定格》之後找到了和妻子「好好聊天」的方法:
「我後來想想,關鍵是因為我把她當我老婆。所以我覺得就會用先生對老婆的方法來溝通,所以後來再剪《幸福定格》之後我慢慢就改了一種方式,就是我每天回家看到我老婆我就一直在心里對自己說,她不是我老婆,她是我朋友。
如果她是我朋友的話,你不會希望朋友一定會要做什麼,你不會覺得朋友非要做什麼才是對的。你會覺得朋友需要什麼,我會聽,我能幫就幫。」
他對婚姻的定義也有了新的理解:
「比起說婚姻是做白頭偕老的夫妻,我寧可相信婚姻是一種協作關係」。
▲《一條》採訪截圖
一生一世相守到老是個不現實的說法。人沒有辦法在20幾歲的時候想到60、70歲的時候的事情變成什麼樣。
比起這樣的執念,更加值得我們思考的是:我怎樣面對我這個婚姻合作夥伴。
如果你試著用朋友的標準去看待對方,平等的對待彼此,互相協作。而不是用一種固有的評價的方式去看待對方,用傳統框架上男性該扮演什麼角色,女性該扮演什麼角色來要求對方,婚姻會幸福很多。
沈可尚說,我們可以試著用「一年續約一次」的概念來思考婚姻。
▲《一條》採訪截圖
你喜歡和我在一起嗎?不喜歡的話我們可以討論一下。
你喜歡和我合作嗎?如果合作不愉快的話我們可以討論一下。
哪里我們可以改進,如何調整自己,如何更加理解彼此,更好地協助彼此。
重新定義彼此間的關係,才能去面對那些所謂的婆媳問題、孩子問題、時間分配問題、權利關係問題、經濟強度問題。用不一樣的、新的角色相處,婚姻才可能完成一種很浪漫的人生。
很多人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我想,只是因為只有愛情,少了堅固的友情而已。一段美好的婚姻里,一定是愛情+友情都具備。雙方是愛人,也是好朋友。
如果我們放下對婚姻錯誤的幻想,跳出原有的固定框架,願意用「好朋友」的身份用真實的自己面對、理解、回應、支持對方,或許會覺得婚姻也沒有那麼恐怖,也值得去嘗試。
或許我們都該學習一下存在主義心理學大師歐文•亞隆對愛情的態度:
「我所夢想的一種愛情,是兩個人共享一種一同追求某種更高層次真理的熱情。或許我不應該稱呼它為愛情,或許,它真正的名字是友誼。」
關於作者:壹心理主筆團藍莓小姐,不想當心理咨詢師的鏟屎官不是好作者。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壹心理旗下公眾號:心理公開課(ID: yixinligongkaike)。
小婚家還為你準備了更多好文章哦,點點看↙↙↙
01.二胎媽媽帶娃崩潰,求助老公得神回復:嫁給一個懂你的人有多重要!
02.離婚後,她想過無數種報復小三的方法 | 晚安故事
【點擊以下關鍵詞查看更多內容】
親密關係|溝通|婆媳
自我成長|安全感|渣男|前任
心理測試|出軌|男人說|離婚
親子|家暴
本文圖片來源網路,我們尊重著作權所有人的合法權益,如涉及版權爭議,請著作權人告知我方刪除,謝謝。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轉載及商務微信:jiaodanhong003
婚姻與家庭雜誌社微信矩陣
婚姻與家庭雜誌(hunyinyujiating99) 情感生活全媒體平台,專注女性成長與婚姻幸福。
常春藤親子營 (cctqinziying) 給孩子掙財富,不如把孩子培養成財富
歐麥媽媽 (oumaimom) 關注0-3歲寶寶,做一個更懂寶寶的好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