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遠眺怒江大峽谷 攝影 / 老黑
去怒江大峽谷采風,發了幾組圖片。在貢山縣的照片後面,有網友說,「這麼偏遠的小縣城都蓋起了高樓,真是無一幸免。」
▲ 怒江大峽谷裡的民居 攝影 / 老黑
改革開放這麼多年,中國一直快速發展。從城市、鄉鎮到農村,都在急速擴張,以至於人的靈魂跟不上人的腳步。凡事皆有列外,「無一幸免」的說法就不對了。
萬丈高樓平地起,知子羅卻永遠活在了八零年代。
▲ 記憶之城知子羅 攝影 / 老黑
關於知子羅,很多年前我就聽說過,人們稱之為「廢城」、記憶之城。在我的想像中,那就是一座類似於《末日浩劫》後,荒廢的城市。此外,我一無所知。
▲ 怒江大峽谷 攝影 / 老黑
采風途中,詩人、導演、根源文化重要學者施袁喜,怒江民間文化人何大師,羅總,相談甚歡;吹牛唱歌,有說有笑。一想到在雲南吹牛不用上稅,就吹得更起勁了。不過也有嚴肅的時候,大喜屢次提議去碧江看看。
我很納悶,碧江有什麼好看的?我只想去知子羅。
▲ 知子羅一角 攝影 / 老黑
汽車沿怒江大峽谷緩緩行進,從六庫、經福貢、到貢山,一路風光無限。回城途中,大喜說,我們還是去知子羅走走。我心想,一會兒去碧江,一會兒去知子羅,時間有限,到底去哪裡?
▲ 知子羅對面的風景 攝影 / 老黑
在某路口,立著一個類似吉他的樂器雕塑,上書「知子羅記憶之城」。大喜說,「拐進去,我們去看看碧江。」
▲ 路上所見,「山」字的由來? 攝影 / 老黑
順著蜿蜒的山路,我們終於抵達記憶之城知子羅。見路邊的指示牌,我才知道,知子羅就是碧江,碧江老縣城,就是知子羅。
▲ 知子羅街景 攝影 / 老黑
知子羅並非我想像的模樣,更沒有我臆想的荒蕪。時值午後,沒見到什麼人。街上不時經過的摩托車,跟著我們腳步聲起落的狗叫,舊樓上晾曬的床單、衣服,還有和我們一樣,在街邊散步的土雞,以及從緊閉的大門裡傳出的歌聲,卻都透著生活的氣息。
▲ 知子羅街景 攝影 / 老黑
▲ 知子羅街景 攝影 / 老黑
拍著照片,我恍惚起來,仿佛穿越了時空。街道兩邊的建築,其材料、格局、門窗、裝飾、色彩,甚至牆上的標語,都像極了我小時候讀書所在的村委會,像極了我跟隨父母趕集見到的鄉政府。
▲ 知子羅街景 攝影 / 老黑
▲ 80年代的知子羅 攝影 / 老黑
這不奇怪。知子羅原本就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州府、碧江縣城所在,只是它永遠留在了八零年代。
▲ 知子羅街景 攝影 / 老黑
知子羅坐落在海拔2000多米的山梁上,背靠碧羅雪山,面朝高黎貢山。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一度是茶馬古道上的主要驛站和集市。
▲ 知子羅街景 攝影 / 老黑
在一千多年以前,自稱「怒蘇」的烏蠻部落後裔,在此生存繁衍。西漢時期,屬益州郡嶲唐縣。1912年,雲南省軍政府第二師師長李根源,組建怒俅殖邊隊,進駐碧江,設立知子羅殖邊公署;1916年,改為知子羅行政委員公署;1932年,改為碧江設置局。
▲ 知子羅的老房子 攝影 / 老黑
1949年6月10日,碧江和平解放,9月成立了臨時政務委員會。1950年,改稱碧江縣人們政府。1954年,怒江傈僳族自治區成立,知子羅成為怒江州府。20年後,即1974年,怒江州府遷至六庫。
▲ 知子羅八角樓 攝影 / 老黑
知子羅一直是怒江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州府搬遷後,知子羅歸碧江縣所轄。1986年9月24日,碧江撤銷縣制,從地圖上消失。只剩知子羅,歸屬福貢,成為記憶之城。
▲ 知子羅街景 攝影 / 老黑
▲ 知子羅老屋 攝影 / 老黑
我當然不是什麼都懂,這些來自於那塊「文物保護單位」的石碑。
這個小小的地方,44年前是州府,32年前是縣衙,後來變成了「知子羅村」。州府的搬遷,縣制的撤銷,據說有很多原因。
▲ 遠山霧罩知子羅 攝影 / 老黑
1962年,保山瓦窯到碧江的公路開通,這是怒江的第一條公路。1973年,碧江、福貢、貢山公路通車。知子羅遠離交通要道,加上地域狹窄,地方的建設發展、人民的生產生活受到很大限制,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的地位明顯下降。
▲ 怒江峽谷坡陡谷深 攝影 / 老黑
▲ 知子羅舊城一角 攝影 / 老黑
1974年,怒江州府從知子羅遷至六庫。12年後,由於潛在的地質災害,碧江撤銷縣制。從此,時間在那裡停止。
▲ 「保家衛國終不悔,綠色……」 攝影 / 老黑
變成「村」後的知子羅,政府機構和村民的搬遷安置,應該有很多故事。比如搬遷的人都去了哪裡,後來的生活怎麼樣?既然因為山體滑坡的風險撤銷縣制,留一個村是幾個意思,村民怎麼辦?那些留守故土的人,後來怎麼過日子?
▲ 知子羅對面皇冠山 攝影 / 老黑
▲ 老屋 攝影 / 老黑
故事可能很多,可惜時間和能力有限,來不及去發現一二。倒是還算較新的八角樓,靜默的群山和廢棄的城,給人展現著恍如隔世的歷史。
▲ 八角樓 攝影 / 老黑
▲ 異地搬遷點 攝影 / 老黑
八角樓又叫望江亭,是怒族博物館,也是碧江圖書館。不管什麼館,這個特意從大理請了工匠修建的建築,完全沒有發揮作用。剛建成,還沒有放一本書進去的圖書館,隨著碧江撤縣,也就擱置了。
▲ 八角樓的黃昏 攝影 / 老黑
▲ 碧江縣圖書館 攝影 / 老黑
由於其位置好,樓層高,現在是俯瞰怒江大峽谷和碧江城舊址的地方。偶來的遊客,到此都要登高遠望、拍拍照。正是遊客的陸續到來,知子羅才走進人們的視野,成為記憶之城。
▲ 怒江峽谷裡的村莊,梯田 攝影 / 老黑
▲ 清晨 攝影 / 老黑
除了鮮艷的五星紅旗、「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之類的標語,知子羅舊城裡都是七八十年代的記憶。特別是牆上毛主席的頭像、路邊毛主席的標語,泛著光芒的「忠」字……都是時代的縮影。
▲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 攝影 / 老黑
▲ 熟悉嗎? 攝影 / 老黑
有歌唱道,時光已逝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時光已逝,來到知子羅,就回到了八零年代。30多年過去了,知子羅還是原來的模樣。不管是追憶還是獵奇,知子羅都可以給你一座完整的老縣城,給你熟悉的味道。
▲ 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 攝影 / 老黑
▲ 工人俱樂部 攝影 / 老黑
也許就是這些原因,知子羅總會有幾個遊客。當地人也看到了其中的商機,街上有建好的客棧(雖然關著門),還有在建的房子,可能也是想做客棧。
▲ 也是風景 攝影 / 老黑
▲ 蓋新房 攝影 / 老黑
這個正在扶貧攻堅的地方,如果通過旅遊,可以增加經濟收入,提高生活水平,改善生活環境,也是好事。
▲ 扶貧攻堅 攝影 / 老黑
晚上,我們到數裡之外的老姆登覓食。
飯畢,擺開酒席,聊民俗、談歷史、說文化。大喜、何大師、羅總、江小村、育吾林,圍著蔑桌觥籌交錯。情到深處,伴著達比亞、木吉他,唱起了歌:月光灑滿夜的村莊,思念的歌兒唱了又唱……
▲ 怒江峽谷一小灣 攝影 / 老黑
當然,這是另外的故事了,我以後講給你聽。
圖文原創,版權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有關作者】
老黑,大理人氏,老黑影像志創始人。攝影師、撰稿人,旅行玩家,自媒體人。中國圖庫、東方IC簽約攝影師;今日頭條認證優質文化領域創作者,新浪認證旅遊博主、頭條文章作者,搜狐旅遊認證專家,一點資訊認證攝影師,樂途旅遊專欄作家,百度認證原創作者;大魚號、網易、騰訊、鳳凰、QQ看點、騰訊認證公空間、微信公眾號、馬蜂窩、搜狗、新浪看點等媒體平台,圖文內容創作者。微博:老黑影像志 微信:laoheikezhan 公眾號:老黑影像志(laohei-kezhan)
【 老黑影像志 】
一個人的傳媒機構 | 關於美好生活
把時間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 記憶之城知子羅 攝影 / 老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