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作家的離世引發了全民哀悼,甚至連黨政高層都以各種不同形式致哀,用曾經金庸自己原話說,這輩子也沒什麼遺憾了。
網上有一個說法,說如果現在要評選現代「四大名著」,金庸的作品至少占三席,然而金庸小說真正開始進入內地卻是80年代之後的事情了,因為曾經很長一段時間里,金庸武俠小說就意味禁書!
那麼金庸的武俠小說為什麼會在那個特殊年代遭到全面封禁呢?
話說當年的香港更像一個大江湖,文人,財閥,難民,黑幫,特工,間諜,這里既是中西方文化的沖撞地,也是世界各國勢力角逐的競技場,總之,這塊土地上每時每刻都在上演一場場扣人心弦的沒有硝煙的戰爭。
上個世紀50-60年代,雖然第二次世界大戰早已結束多年,很多國家獨立解放,但世界格局瞬息萬變,牽一發而動全身,各國勢力交相角逐,因此那個特殊的年代也是海外特工最為繁忙的時候,而那時候的香港就成了各國為數眾多的特工和間諜最為活躍的大本營。
作為當時亞洲通往世界的緩沖點,香港人流量龐大,每天的過客來來往往,其中不乏一些極具影響力的人,而這里頭就有很多政治故事了,這些有影響力的人正是那些特工們工作的重點。
比如那個年代,很多文化人對當時的紅色大陸都發表過很多負面的看法,當時就有人放話,要滅掉幾個香港人,殺雞儆猴,而這些人里頭就有一個人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重點關注,他就是——金庸!
話說回來,一個寫武俠小說的文人為毛能引起繁忙的有關部門注意呢?不用著急,在說這個事之前我們先講講另外一件事兒吧。
5,60年代的國內正處在大躍進的狂潮之中,那個特殊的時期,至上而下都在自嗨,用三個字概括——假大空,其實說白了就是一場不切實際的裝逼競賽。
說個故事吧,當時有個省主管,看到很多省市上報的糧食產量都是畝產千斤,也不知道他受了什麼刺激,頭腦一發熱居然就報了個畝產萬斤,而且更詭異的是,高層居然深信不疑,並且鼓勵他們省明年爭取在這個成績上翻一番。在得到了上層的肯定,那個省主管很嗨皮,然後把翻一番的任務下發給了各市縣鄉鎮。
可問題是,像這種明擺著不可能完成的事怎麼完成?
辦法總比困難多,我相信當時的主管也是這麼想的,於是我們才能有幸看到那麼多奇思妙想的點子,比如當時有個地兒的幹部們就想到了一個辦法,新時代男女平等,的女人要跟男人一樣勞力,男人能做多少,女人也能做多少,然後他們強行要求所有的女人都和男人一樣把上衣脫掉,和男人們一樣赤膊上陣下地幹活。
如果說上面這個幹部是個人才,那麼我覺得下面介紹的這個幹部就是個鬼才!勞力力看上去增加了,但是糧食產量依舊跟不上,然後又有一個地兒的幹部提了一個辦法——給小麥水稻澆肉湯!
然後自下而上,鄉里報畝產兩萬斤,縣里報畝產兩四萬,再到市里八萬,最後省里報超額完成翻一番。
事實告訴我們,裝逼是要付出慘烈代價的,最後上交糧食,苦的還是老百姓。
那個時候金庸任職報社,時常看到國內那些「假大空」的新聞和事件,讓他極為氣憤,於是他一手武俠小說,一手寫社評,抨擊國內的假大空。
金庸因為武俠小說報紙銷量極好,而且當時的金庸影響力不容小覷,很快,因為他的社評引起了巨大反響。所謂發聲,就意味著必然會招來禍患。
這個「算帳」的時間來得並沒有太久,很快,同樣喜歡「亂說話」的香港電視播音員阿彬被「算帳」了。
話說那天阿彬和往常一樣開車上班,但是當他開到途中的時候,車就被一群陌生人(特工)攔了下來,他還沒明白怎麼回事,就被那群人提著汽油活活燒死在了車上。
金庸知道這個消息後,其實也清楚怎麼回事,這是追殺令!
但話說回來,金庸也是個反偵察能力很強的人,和那些「特工」躲貓貓躲了好幾年,比如他一人就準備了十塊車牌,每天搖號出行,甚至有段時間白天在家不出門,改成凌晨才偷偷溜出去。
《天龍八部》里有個角色阿紫,當年金庸出差歐洲,找倪匡代筆,結果被倪匡寫瞎了,其實當年金庸去歐洲是迫不得已,因為那段時間是他人生中最危險的時候,所以只好遠逃歐洲躲避暗殺。
多年來的小心翼翼總算是保住了自己的性命,所以金庸在寫完最後一部武俠小數《鹿鼎記》之後,高調宣布封筆,而幾年後,金庸每日如履薄冰的生活也宣告結束,1981年,總設計師接見了金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