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是一個人的重要的技能和能力,具有超出一般人認知的人,即使資源耗盡,也可以東山再起。「看不起」和「看不懂」這兩個狀態會把人和這個時代拉開一個很大的距離。
哪怕資源耗盡,也能東山再起
我覺得人的反思途徑有二,一個是自我反思,另一個是從社會環境中產生思考。我剛來北京時的夢想可不是改變世界,我就是想考研究生考MBA,想找好工作。我經歷過北漂一族經歷過的一切,為了省錢住地下室,住那種只有公共廁所的房子,也一天花掉三個小時上下班。我從來沒有幻想過自己有機會創辦一家公司,更別提在美股上市。
眾所周知我跟周鴻禕一起工作過六年,那時公司只有不到一百人,我是第一批產品經理。後來做獵豹,雷總是我們董事長,馬化騰是股東,我們的交流也頻繁起來。那個時候我就想為什麼人和人的能量差別如此巨大?為什麼人和人思考問題的方法如此不同?我想了很久,最後得出結論是:技能的差別是可量化的。
今天每個人都在聊互聯網,都認為自己理解互聯網。可我覺得真正難的是對認知的理解,我把認知定義為:根據複雜的信息進行綜合判斷,然後做出決定的一種能力。它很像人工智能里的神經系統,通過大量數據處理得出一個終端結論,這種能力就是人和人之間巨大的差別。當年史玉柱在公司倒閉之後重新崛起再次成為中國最富有的人,就是因為他擁有那個時代,對整個消費品行業超出一代人的認知。具備認知能力的人可以翻越很多現實困難和資源困境,故而哪怕犯了錯誤、資源耗盡,只要他堅持,就可以重新崛起。
承認「不知道」是自我升級的唯一立足點
承認自己不知道,本質上是對自尊的一種挑戰,也是對過去所有經驗的一個挑戰。其實大部分人都沉浸在「我懂你們在說什麼,沒什麼了不起」的這種狀態。一百多年前鴉片戰爭開始的時候,我們大清那是相當自以為是,覺得美國只是發展了一點我沒注意的東西而已,不會超過老祖宗的積累。反觀我們的鄰國日本,看到美國艦隊停在港口的時候,馬上意識到自己「不知道」並放棄對中國文化的崇拜,全面西化。明治維新的結果大家也看到了,日本這個彈丸之地全面超過中國。
我認為能夠保持虛懷若谷的心態,或者說保持一種看到任何東西都充滿好奇地撲上去一探究竟的小學生心態,是一個人成長中最重要的事情。因為你以為自己什麼都知道就是拒絕信息輸入。就像當年互聯網剛崛起的時候,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看不起——不就是把一個東西掛網頁上嗎,有什麼了不起?結果是什麼呢?結果就是很快他就開始看不懂了。「看不起」和「看不懂」這兩個狀態會把人和這個時代拉開一個很大的距離。
喬布斯有一句很著名的話,stay hungry,stay foolish。一直以來我們更多被傳輸的是保持饑渴和向上的精神,也就是精神層面的宣揚。可我認為喬布斯這句話里更重要的是stay foolish,而這應該是對方法上的宣揚。因為只有把自己看得很低才能從新的現象中了解東西。我最近一直在講趴在地上看對手,不要站在雲端看對手,因為站在雲端看,對手很渺小;趴地上的時候你才會發現他們很強大,你才會認真研究,如何在這麼強大的壓力下全力尋找搏擊的機會。
探索自己是一輩子的事情
對自己的探索是人一輩子的事情,因為自知真的是一個非常難的能力。別人對你的看法和你對自己的看法是有巨大差異的。就像我去看一些人優點和缺點,某些維度上一定會比他們看自己更銳化,但這時候我就會反過來想自己,是不是也面臨同樣的維度問題?所以相信大家也發現了,自我觀察的維度不夠這件事情,非常難解決,很矛盾。
當年有個著名基金,把中美比較好的高科技行業企業家聚到夏威夷開峰會,當時我就想,好像一個公司做上市做到全球也就幾百家,公司做好利潤就漲,做公司不過如此。可後來我才慢慢發現挑戰真的才剛剛開始。所以我說當你覺得自己自我認知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其實不是真的,只是你剛開始遇到一個瓶頸而已。而也是想清楚這一點的時候,我才發現我對很多東西的思考加深了。
我以前非常討厭跑步,可最近我開始跑馬拉松,我發現跑步帶給我巨大的樂趣。我開始明白當你開始做以前不喜歡的事情,發現自己居然仍然有潛力和樂趣去做好它的時候,你就會找到對於自我認知的一些全新角度。
每個人都應該不斷地和自己對話。我在寫了認知論以後,補充了一個後記,講的是除了能夠挖掘很多信息以外,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思維模式的自我升級。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跟自己對話、自我博弈、不斷否定自己。因為認為這件事「我做得對」這是人的習慣性思維,這麼想也非常輕鬆。
可自我博弈則非常艱難,如何通過自我否定達到一個自我肯定的狀態才是非常非常艱難的。反正我心里經常有兩個小人兒在對話,經常說「你這麼做對不對?換成誰誰誰的角度,這麼做還對不對?」然後你去從第三方的角度來看這兩個小人兒的對話,反正這是一個很有趣的事情,但是也很難。
本文整理自傅盛的公開演講,來源:獵豹全球智庫(ID:cheetahgloballab)
小編微信號:438821946歡迎交流!
喜歡本文的親,歡迎轉PO或在頁尾點讚哦!
此文來源公眾微信網路,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您認為我們的標註有錯漏,請告知我們,我們會立即更正或刪除,並表示歉意!或與您共同協商解決。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