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部分旅遊媒體刊文稱「暑期跟團遊市場慘淡」,「多條線路產品價格崩塌,四、五千的泰國多日遊降到一千多」,「兩萬元澳新線產品降到六千多」,並分析認為「股市下跌、P2P暴雷、房價暴漲」導致了旅遊消費預算被擠壓。也有媒體刊文分析「暑期跟團遊的慘敗給旅行社哪些警示」,言語之間,似乎跟團遊已經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
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這個暑期,跟團遊產品真的遭遇大崩盤了嗎?
▲圖片來源:攝圖網▲
「這都哪的事兒啊?」新旅界(LvJieMedia)向某國內上市旅行社公司相關負責人求證時,對方表示對該結論無法理解,「這個市場總有做得好的,有做得不好的,如果眼里只看到做得不好的,當然會覺得這個市場要不行了。但整體來看,今年暑期情況還是非常不錯的」。
眾信旅遊直客行銷中心總監王振玥也認為上半年出境遊市場情況良好,「常規旅遊目的地大部分都保持了增長態勢,同時,一些原本鮮為大眾遊客知曉的目的地迅速躥紅,因此也對旅遊產品經營商的資源掌控能力和產品研發速度提出了新的要求。」
根據眾信旅遊公布的財務數據,上半年其做到營收58.14億元,同比增長15.03%,利潤方面更是增長迅猛,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38億元,同比增長45.18%。作為主營出境跟團遊的服務商,從眾信旅遊15%的營收增速,45%的利潤增速中,很難看出跟團遊潰敗的跡象。
途牛是主營跟團遊的OTA,其對跟團遊市場的變化情況最為敏感,接近途牛的人士表示,「並沒有感到崩盤,今年旺季部署都拉長戰線了,比往年還要多。」
事實上,據國家發改委透露,2018年上半年出境遊人次達到7131萬,同比增長15%。出境遊數據通常由海關邊檢統計,客觀和準確性相對有保證,15%的出境遊人次增長,已是不低的增速。該數據包括跟團遊、自由行、定制遊,雖然並不能直接得出跟團遊的增長情況,但一定程度上能說明,「股市下跌、P2P暴雷、房價暴漲」對旅遊消費的擠壓效應,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強大。
P2P暴雷影響最嚴重區域之一浙江,其發布數據顯示,上半年浙江全省旅行社組織出境遊客139.1萬人次,同比增長24.0%。這是由旅行社組織的出境跟團遊,24%的增速,無疑顯示了當地出境跟團遊的欣欣向榮。
另據國家移民管理局發布的消息,2018年上半年內地居民因私出入境證件簽發量再創新高,全國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共簽發因私普通護照1641.6萬本,同比增長21%。增速顯著,顯示了國人對出國旅遊的意願進一步增強。
按照該數據,截至目前,中國持有護照人數約為1.36億人,還有90%以上的國人從未出國旅遊。這是出境遊的市場潛力所在,也是出境跟團遊的增量空間。
東南亞悲劇
▲圖片來源:攝圖網▲
種種跡象表明,「崩盤論」並不是客觀事實。那麼,為何有部分從業人士會認為暑期跟團遊崩盤了呢?
事實上,這種觀點並非空穴來風。旅遊業是敏感行業,易受各種事件衝擊,今年暑期,東南亞區域旅遊負面事件過於集中。
4月26日,菲律賓著名旅遊勝地長灘島封禁,封禁時間長達半年。2017年曾有近40萬中國遊客造訪該島。
6月27日,印尼巴厘島火山噴發,當即有450架航班被取消。火山噴發尚未停息,7月29日、8月5日,印尼龍目島連續發生地震,並引發海嘯預警,數十人死亡,數百遊客被困。
7月初,泰國普吉島發生沉船事件,包括13名兒童在內的45名中國遊客葬生。這嚴重挫傷了中國遊客去往普吉島乃至海島遊的熱情。
長灘島、巴厘島、普吉島,這是東南亞最精華的旅遊勝地,在今年暑期,幾乎全軍覆沒。而國內旅行社此前則早已切好艙位,控好酒店房間,突然遭遇巨變客源急遽減少,其能做的只有大幅降價出貨,盡量止損。
東南亞是中國遊客最集中的區域,尤其很多中小旅行社十分依賴東南亞市場,東南亞集中遭遇嚴重的負面事件,讓一些抗風險能力不足的旅行社,陷入悲劇。
中小旅行社的焦慮
▲圖片來源:攝圖網▲
更進一步來看,「崩盤論」折射的是所有中小旅行社的焦慮。
當下旅遊全產業鏈中,中小旅行社幾乎是最困難的一類群體。「能轉型的都轉型了,不能轉的,只能等死」,北京某旅行社負責人向新旅界(LvJieMedia)描述其和同行們的生存狀態,而該負責人早已帶領他的旅行社全面轉向移民咨詢,「旅遊?早就沒得做了。」
在新旅界採訪過程中,這種看法在中小旅行社普遍存在。中小旅行社生存環境的惡化主要源自三個方面。
首先,是OTA的進逼。攜程、同程、途牛三大OTA旗下的跟團遊業務,在近一兩年獲得了顯著的增長,據業內人士可能,2017年三家跟團遊業務規模合計約600億元。三大OTA有獲客優勢、品牌優勢、資金優勢,如今又擁有數量龐大的線下門店,並在上遊端加強直采。一手抓消費端,一手抓資源端,OTA構建了完整的業務鏈,並且互聯網平台使各種線路價格變得透明,中小旅行社此前賴以為生的信息不對稱優勢,變得不復存在。
其次,大旅行社加速擴張,客戶、業務機會等資源向頭部旅行社集中。長期以來,旅行社行業是個地方保護色彩濃重的行業,跨省、跨區域經營面臨重重政策障礙,這導致行業競爭不夠充分,各方「諸侯」割據一方,而「諸侯」又沒有能力獨占當地市場,中小旅行社往往能分一杯羹。2015年起,國家解除了旅行社跨省經營的諸多限制,全國市場一盤棋,這為頭部旅行社做大提供了契機。頭部旅行社擁有更好的服務、更低的上遊採購成本、更高的信譽,失去了政策庇護的各地中小旅行社難以與之匹敵。
2014年,眾信旅遊成功上市,彼時年度營收42億元,上市後獲得資金優勢,加速收購和擴張門店,2017年營收已經達到120億元。短短三年時間,營收翻3倍,跟團遊市場增量空間有限,眾信旅遊得到的,就是其他人失去的。眾信旅遊僅是頭部旅行社的一個代表,旅行社行業呈現強者愈強、弱者出局的馬太效應。
第三,監管部門嚴厲打擊低價遊,使已經被OTA和大旅行社逼進死角的中小旅行社,徹底喪失了最後一點生存空間。面對OTA和大旅行社的各方面優勢,中小旅行社唯有低價團與之對抗,低價團伴隨著的是「購物陷阱」、強迫消費等各種不規範的操作,這類手法雖然低劣粗暴,但是上鉤者源源不絕,這是很多中小旅行社的生存手段。然而,如今低價團已經引起監管的高度重視,各個管道的低價團被清理下架。這堵死了中小旅行社最後一點退路。
面對OTA、大旅行社的進逼,以及清理低價遊的壓力,中小旅行社的出路在何方?目前來看,前景並不明朗,從國際經驗來看,隨著產業的發展,旅行社不能停留在中介的角色上,必須往上遊資源端、下遊獲客端做延伸,如國際旅行社巨頭途易和托邁酷客,各自擁有上百架飛機、大量酒店及地接資源,這顯然不是輕資產的中小旅行社能參與的遊戲。
本身就難收到客人,再疊加東南亞的悲劇,讓中小旅行社來高呼跟團遊市場 「崩盤」。然而與此同時,大旅行社、OTA由於市場覆蓋面寬廣,受東南亞影響有限,且本身擴張迅速,錄得高額的業績增長。海關、各地旅遊局的數據也表明,這個市場還在高速增長。
兩極分化嚴重,馬太效應加劇,中國的旅行社行業,正在經歷一輪殘酷的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