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拉提草原位於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的新源縣境內,為世界四大草原之一,自古以來就是著名牧場,並以優美的草原風光和當地哈薩克民俗風情,成為新疆著名的旅遊觀光度假區,國家5A級旅遊景區。而在這片遼闊的草原上,是全國哈薩克族人口居住最為集中的地區,並被列入大世界 金氏中國之最。
世代以來,哈薩克族人逐水草而居,被稱為「馬背上的民族」,他們有的至今還過著遊牧的生活。由於氣候原因,哈薩克人一年之中遷徙距離之長,搬遷次數之頻繁,令人驚嘆。每到8月,因冬季漫長,哈薩克族人就要開始儲備牲畜所需的冬草,家家戶戶上山割自家牧場的牧草,成為那拉提草原上除了美景外的另一道人文景觀。最近,在草原的一個山坡上,親眼目睹了哈薩克族人用傳統釤鐮割草的情景,速度之快,嘆為觀止。
牧民們割草用的釤(shān)鐮不同於我們普通用的鐮刀,釤鐮是一種用金屬製造的把兒很長的大鐮刀。大叔手拿的這把釤鐮有1米長,中間有個手臥橫木,刀片薄而有弧度,像一彎長長的月牙。
而在刀尖處,也不是直的,還有點小弧度,讓人看起來比較安全不易傷到人。牧民們說,這樣的設計,是為了打草速度更快,不傷地面。據說這種工具,最早是從東歐傳入,至今被牧民們廣泛使用。
這是哈薩克族大叔家的天然牧場,各家有各家的草場,打草不能越界。每年這個季節,他都會上山來為家中數只馬牛羊等準備冬天的口糧。有時忙不過來,他會叫上同是牧民的朋友來幫忙。
這片山坡有點抖,草勢茂盛處有直上直下60度,大叔幹活卻不在意這些,對這地形他們早已熟悉。用手顛了顛大叔手中的釤鐮,倒是不重,但由於月牙太長,看起來有點嚇人。而幾位哈薩克族大叔,把鐮刀握在手中開始割草的一瞬間,卻讓人看呆,簡直是行雲流水的節奏。
隨著釤鐮的手中飛舞,大叔一腳在前,一腳在後,左手握著鐮把的一端,右手緊握中間的橫木,從右向左一掃,一條漂亮的弧線,橫掃之處,草整齊地便躺倒一片,地上變得光禿禿,速度之快,堪稱割草機。
看他們如此輕鬆的快節奏,讓遠方來的遊客看了也忍不住想試試。一位姑娘拿過牧民大叔的釤鐮也學著大叔的樣子,可怎麼也割不掉地上的草,不但行動笨拙,速度更是不行,倒是把地上的草削得七高八低。
姑娘說草不但沒割下來幾個,胳膊卻累得發酸。
問大叔打草的技巧,他說這要熟練,要會用這股勁,會越割越快。
大叔說,在這裡打的草只是保證牲畜越冬的一部分,還需要麥秸、玉米等多種儲備。在他看來,用釤鐮等傳統工具打草雖然辛苦,但這已是哈薩克族牧民們生活的一部分。
隨著科技的發展,如今使用釤鐮傳統收割方式打草已逐漸被牧草機械化收割所替代,但哈薩克族的山中打草,由於機械無法上山,還只能用手工來完成。大叔說,他已經這樣割了幾十年,要幹到幹不動為止了。作為遊客,如果幸運,你在秋天來那拉提草原,或許就能看到這樣的打草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