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講述了一位90後創業公司CEO,因為「裝逼」導致公司2017年虧損2000多萬的事兒。很真實,也很有啟發,正如作者所言:創業者不是演員,更不能是跑龍套,實幹才是硬道理。
對於我們每個個體而言,同樣如此,不要誤把運氣當作能力,也不要整天瞎忙感動自己,踏踏實實的幹活、提升工作能力才是最重要的事。
中國中小企業平均壽命2.5年,而年輕創業者所創辦的企業壽命更短。
據不完全統計,25歲以下創業者成功率遠遠低於35歲創業者;據相關調查,創業者的成熟度和企業的壽命成正比例。
背景介紹:
主人公徐毅是90後,畢業於杭州某大學,目前是杭州一家創業型公司CEO。
公司在第三年也就是2016年順利融資3000萬,2017年公司虧損2000多萬,2018年4月份開始逐步贏利並有望在年底彌補虧損的融資資金。
用他自己的話說:裝逼那年,公司一地雞毛(由於涉及商業模式的機密,本文不展開該領域的介紹)。
以下部分為創業者徐毅的口述,本文作者整理並適當和較小的修正。
1
半年融資3000萬
估值幾個億
我開始飄了
我是一畢業就開始創業,家里是搞工廠的,和老爸有個約定,如果公司虧光就回工廠上班。
老爸給了200萬的註冊資金,約定是借款和5%的年化利息,並寫了欠條。
2014年的下半年,公司正式註冊。
公司成立一開始,我非常的慎重,所有開支精打細算,因為知道背後有一雙眼睛在盯著我,不想讓父親看笑話。
2014年年底盤帳的時候虧30來萬,我自己看來已經算是不錯的。
15年公司有30多號人,一年下來還有200多萬的利潤,那會兒非常滿意。
16年,見了大概六十多個投資人,這里沒有一個是父親的朋友,全是自己接觸的投資人。
大概談了半年左右,融到3000萬並在年前一個月順利到帳,更改相關營業執照和股東名冊。
不過,有媒體說我只見過六個投資人就順利融資3000萬,估值幾個億。
當時,我保持沉默,沒公開否定這個說法。
2
裝逼的2017年
代價太慘重
2017年,我開始飄了,這一年是裝逼的一年,代價太慘重。
之所以飄飄然,我個人覺得有以下幾點:
1)和我一起創業的同班同學大多倒閉了;
2)我的公司第二年就贏利200多萬;
3)在第三年就順利融資到3000萬;
4)我對自己公司的商業模式非常的自豪;
5)媒體和外界的宣傳助長我的虛榮心。
整個2017年,我是膨脹的。
融資資金到位後,我把公司搬到逼格很高的寫字樓,將近2000方。
由於投資中註明投資人不可干涉我的日常管理,我只是和他們打了個招呼。
原本一年20萬的租金,直接飆到280萬,而裝修花了近300萬。
當然,投資人也覺得這個錢不是問題,或許他們考慮的是B輪進入吧。
2017年的年初,有個本地電視台要採訪我。當時考慮到可以給公司增加曝光量我就欣然答應。
然後就開始配合採訪,期間耗費了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稿件的準備、試鏡,錄制以及調整。
前前後後花了近一個月的時間,效果很明顯。播完當天,我的朋友圈忙炸,暗爽得一夜未眠。
第二天,我就成了圈里的名人。
各種媒體來約稿件,如此一來,我整日的陪伴媒體,畢竟你要請人家吃個飯什麼的。
有些還特意讓我拍一些照片,現在想想很搞笑。配合他們坐在沙發上、在公司會議室等各種擺POSE。
在公司裝修後的一個月,我們花了一些錢拍攝了公司的VCR。
那段時間,大家忙於公司的品宣,連研發部的人員都開始配合演戲。現在想想,真是後怕。
因為電台和媒體的曝光,想認識我的人越來越多。
那段日子,幾乎每天都在吐沫橫飛。
有意識的在博取眼球和勾搭所謂的人脈,也刻意的豐富自己的履歷,學會諸多不落地的玩意:生態圈、閉環、數據、藍海,也大談期權、股權、境內境外。
說話總是類似這樣:核心team起碼要是海外名校的master以上;輕描淡寫的提起上次和哪個大佬碰頭聊起某個事情……以至於某次回家和父親聊天,他都有皺眉的表情。
各種相關和不相關的聚會都會邀請我,幾乎每天都有。
白天閒聊,晚上聚餐,夜里朋友圈,搞的自己很忙很忙的樣子。而實際上是何等浪費時間,要命的是我竟樂此不疲!
3
內部管理持續裝逼
內控做得極差
公司換了新環境,新人員也跟著上來。
我記得HR是最為忙碌。那時給HR下達任務,公司融到資金一定要請優秀的人才。
如果無法判斷,就大膽的試,容許試錯!
所以,我們的員工一下猛增了好多倍,人力成本也因此急劇上升。
年初開始發薪水就已200萬上下,16年才50多萬一個月,而好像營收並沒相應比例的增長。
那會兒看來是魄力,今天看來卻是不成熟。
整個17年,公司人員流動非常大,包括一些中高管的流動。
對於這些高管,我信奉商業文明中的放權。最後事實證明,放權等於放任。
一些來我們公司應聘的高管,都是阿里和華為的背書。
我們視其寶貝,在待遇上一律滿足他們的要求,可實際能力卻大都是不相符合。
一來是被主流觀點洗腦:千萬不要和人才討價還價,第二也是盲目信任大公司背書。
如今想想,我們無法考證「人才」自己報價的合理性可不至於盲目信任。
後來和人事有討論總結過:這些被大公司所淘汰的人才又在我們這些小公司里豪華遊了一圈。
在公司還沒完全準備好的情況下,我在北上廣設立多個辦事處。市中心的寫字樓外加裝修,每個點都砸很多錢。
而這些負責人跟我一樣,經常到處飛,光報銷就是一個大問題。
當時,根本沒覺得這是個問題,內控做得極差。
現在翻回到當時的朋友圈,每次裝逼都是血淋淋的資金流失。
你知道麼,當時我們裝得有多厲害:一份PPT,根本不是給老外看,硬是專門找翻譯搞一份英文版。
然後故意在介紹公司時,打開英文版本,再大聲說一句:Sorry,點錯版本了。
我們已經陷入其中無法自拔。
公司裝修相當有特色,就是互聯網風格那種。搞好這些一切,就開始在所謂的企業文化上砸金。
學大型網路公司,該買的機器全買,各類咖啡點心,健身設備一個不能少。
節假日就組織各類燒錢的活動,國內海外全安排。該送紀念品的送,該報銷的報銷。
一年下來,我現在都不敢回憶這個數字。
那些和我一起出國的同事,今天辦公室也沒剩幾個了。也許他們現在正在另一家高逼格的公司參加某個海外遊。
在公司內部管理上,持續裝逼。
各部門管理層頻繁開會,大小會議都是很漂亮的PPT,據說做好一個會議PPT起碼要三天時間。
想想,他們原本是工作時間,卻花在和生產力毫無關係的事情上。
副總為提升逼格,所有部門人員都推行英文名,還專門組織針對英文郵件撰寫學習。
其實,我們也沒幾個老外客戶可郵件。
另外,從人情化管理角度考慮我廢除加班制度。但沒結合產能和效率指標,只是一味為了高大上和營造氛圍而做出這個決定。
同時也並沒有相關機制彌補本領域,所以經常出現無事人滿為患、急事無人到崗,耽誤了不少事。
當然,今天我也是不支持加班的,但是如果特殊事項,客戶需要還是會強行要求加班的。
對下屬,基本上採取情感式管理。對於公司員工較大流動性我也並沒有過多關注。
還存在著一些人員把公司作為平台當跳板,過來兩三個月便走人,然後到同行那邊開出一個更高籌碼。
這些人帶走了一大堆公司資料和方案,簡直就是行業共享庫。在內部管控上出現了嚴重的問題。
由於和較多投資人和高端人士交流,自己在私人生活上也加重對品質的要求,不再一味鑽到研發和市場中。
而是周末度假,或上班期間辦公室里翻著不著邊際的管理書籍。
個人又多次跑國外看項目,現在想想,簡直是多此一舉,把自己搞的投資人一樣。
在觀念中還默認所謂的老板應該只做三件事:融資,找人,喝茶。
甚至在多次會議中和員工提及戰略兩個字眼。今天想想,真是諷刺。
對於中小型公司談戰略簡直就是P民談國事,生存是當前最要考慮的事。
上周遇見一個擁有兩家上市公司的老總,人家近六十還在跑業務,根本沒時間玩喝茶。對比起來,真是慚愧。
管理也是如此。在中國傳統的道家哲學理念中,對於管理一個國家和一個組織做到無為而治,就算達到了管理的至高境界。道家的文化核心思想的無為而治中的「無為」並非是什麼也不做,而是要管理者一定要遵循大千世界和自然界的規律,尊重人的個性,在管理與約束人的行為上要收放自如,有所為和有所不為。
同時老子很形象的把治國比喻成烹小鮮,意思是治理大國應當像煮魚一樣,不能隨意去攪擾它,否則小魚就會殘碎的。同樣,企業管理的也就像烹小鮮一樣,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讓員工感受不到管理者的存在,員工能夠目標明確、做到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勵,並把個人價值與企業價值有機結合起來。既給員工一定的自由度,管理者又對員工有相對的控制力,可以隨時糾正員工的一些錯誤行為,做到管控有度,這其實就是無為而治的真正涵義。
這就如同放風箏,管理者是風箏的操縱者,員工就是風箏,管理者應該給員工一個像風箏一樣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廣闊的空間。要把風箏敢於放向蔚藍的天空,這也是體現管理者的一種胸懷。但是也能隨時可以把風箏收回來,這體現管理者管理的管理藝術,管理做到了象放風箏一樣收放自如,管理也就到了一種象老子說的那種無為的境界。
管理學上有一個詞叫做授權,但是如何把握授權的尺度是一門管理的藝術。授權到什麼程度很重要,授權的節奏也很關鍵。對於下屬的每個成員像風箏一樣放了出去,但是手中線的粗與細及長與短,風力和天氣及風箏自身的好與壞都是管理者需要考慮的。風箏飛的過高,就要把手中線緊一緊,風箏飛的太低,就要把線松一松,並要根據風的大小和方向,首先使風箏飛起來,然後循序漸進的使它飛的更高更遠,所以授權也要講究節奏。
放風箏看似很簡單,但是放好了,並能放到了一種境界是很難的。同樣,沒有具備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管理實踐,要想放好員工這支風箏其實也很難。達到收放自如的無為而治的境界也就難上加難。
風箏放的好壞取決於三個方面,第一,空氣,風力的大小。第二,好的風箏和線。第三,放飛的技術。這與成功企業具備的三個要素一一對應。風箏飛的空氣和風力猶如企業所處的環境,包括社會與人文環境,企業一般很難去改變它,只能去適應,如何適應只能是應用中國化的傳統哲學管理思維去解決這個問題。
因為我們所處的是有鮮明中國特色和民族特色的環境,所以一定要用中國人的思維去處理各種社會與人文關係。風箏本身毋庸置疑就是指企業的所有員工,風箏的線就是指企業的戰略定位、組織結構、績效制度、管理流程等制度。這些就是所謂的企業管理的物質層。放風箏的技巧,就是一個企業的企業文化 ,也是企業管理的精神層面。
與放好風箏一樣,只有構建一個好的企業環境和氛圍、打造一支優秀的員工隊伍、建立一套科學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培育塑造優秀的企業文化沒有好的企業文化才能管理好一個企業。其中塑造一個好的企業文化尤為重要。ge是世界上少有的文化非常成功的企業,韋爾奇在總結ge成功的經驗時說,ge雖然業務多元化,但是文化非常統一,用統一的文化代替了統一的業務。所以像ge這麼龐大的集團,它像放風箏一樣是給員工高度授權的,各事業部權利非常大,但它的戰略與企業文化卻是統一的,做到管理看似無為而實則有為的收放自如的放風箏的最高境界。所以韋爾奇堪稱是放風箏的高手。
主管和管理企業是一門藝術,它如同放風箏一樣,如果管理者完全掌握了放風箏的哲學理念,並把它應用在實踐中,那麼他就是管理大師。
具體來講,就是該路面使用一種被稱為承載式光伏路面的技術,即將符合車輛
央視稱,目前該路面已做到並網發電,這段光伏路面發的電已與充電樁相連。
看到這個新聞,諸位想到了什麼?當時,筆者的第一反應,中國加油站行業危險了。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日後的高速公路就是一個「移動的充電寶」呀,在高速公路上飛馳的車輛,可以做到自動充電,完全無需再加油。
而且這一場景的做到,現在已經具備了一些基礎條件:
首先,不燒油的電動汽車已經不再是PPT上的概念。這些年,特斯拉的強勢崛起,讓電動汽車走入了大眾生活,前陣子,特斯拉更是發布了電動了卡車。
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之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這句話告訴統治者使治理下的人民能按自然的規律去自我管理 是執政的最高境界。
管理也是如此。在中國傳統的道家哲學理念中,對於管理一個國家和一個組織做到無為而治,就算達到了管理的至高境界。道家的文化核心思想的無為而治中的「無為」並非是什麼也不做,而是要管理者一定要
老子在《道德經》里論述道:「是以聖人之治,空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之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這句話告訴統治者使治理下的人民能按自然的規律去自我管理 是執政的最高境界。
管理也是如此。在中國傳統的道家哲學理念中,對於管理一個國家和一個組織做到無為而治,就算達到了管理的至高境界。道家的文化核心思想的無為而治中的「無為」並非是什麼也不做,而是要管理者一定要
老子在《道德經》里論述道:「是以聖人之治,空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之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這句話告訴統治者使治理下的人民能按自然的規律去自我管理 是執政的最高境界。
管理也是如此。在中國傳統的道家哲學理念中,對於管理一個國家和一個組織做到無為而治,就算達到了管理的至高境界。道家的文化核心思想的無為而治中的「無為」並非是什麼也不做,而是要管理者一定要
老子在《道德經》里論述道:「是以聖人之治,空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之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這句話告訴統治者使治理下的人民能按自然的規律去自我管理 是執政的最高境界。
管理也是如此。在中國傳統的道家哲學理念中,對於管理一個國家和一個組織做到無為而治,就算達到了管理的至高境界。道家的文化核心思想的無為而治中的「無為」並非是什麼也不做,而是要管理者一定要
老子在《道德經》里論述道:「是以聖人之治,空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之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這句話告訴統治者使治理下的人民能按自然的規律去自我管理 是執政的最高境界。
管理也是如此。在中國傳統的道家哲學理念中,對於管理一個國家和一個組織做到無為而治,就算達到了管理的至高境界。道家的文化核心思想的無為而治中的「無為」並非是什麼也不做,而是要管理者一定要
老子在《道德經》里論述道:「是以聖人之治,空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之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這句話告訴統治者使治理下的人民能按自然的規律去自我管理 是執政的最高境界。
管理也是如此。在中國傳統的道家哲學理念中,對於管理一個國家和一個組織做到無為而治,就算達到了管理的至高境界。道家的文化核心思想的無為而治中的「無為」並非是什麼也不做,而是要管理者一定要
老子在《道德經》里論述道:「是以聖人之治,空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之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這句話告訴統治者使治理下的人民能按自然的規律去自我管理 是執政的最高境界。
管理也是如此。在中國傳統的道家哲學理念中,對於管理一個國家和一個組織做到無為而治,就算達到了管理的至高境界。道家的文化核心思想的無為而治中的「無為」並非是什麼也不做,而是要管理者一定要
老子在《道德經》里論述道:「是以聖人之治,空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之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這句話告訴統治者使治理下的人民能按自然的規律去自我管理 是執政的最高境界。
管理也是如此。在中國傳統的道家哲學理念中,對於管理一個國家和一個組織做到無為而治,就算達到了管理的至高境界。道家的文化核心思想的無為而治中的「無為」並非是什麼也不做,而是要管理者一定要
老子在《道德經》里論述道:「是以聖人之治,空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之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這句話告訴統治者使治理下的人民能按自然的規律去自我管理 是執政的最高境界。
管理也是如此。在中國傳統的道家哲學理念中,對於管理一個國家和一個組織做到無為而治,就算達到了管理的至高境界。道家的文化核心思想的無為而治中的「無為」並非是什麼也不做,而是要管理者一定要
老子在《道德經》里論述道:「是以聖人之治,空
如果要形容企業管理者的工作,用交響樂隊的指揮來類比,就再適合不過了。一個樂隊指揮家,他的演奏水平可能不是整個團隊最高的,但是他的作用卻很重要。就像一個不懂業務的主管,相比技術大牛來說,同樣是不可取代的,他們共同的第一要務就是對整體的控制力。
一、指揮是幹嘛滴?
有一個經典的問題:「交響樂隊的樂手演奏時從來不看指揮,指揮是在給觀眾做表演嗎?」
還有一個經典的問題:「不懂業務的主管,能管好那些技術大牛嗎?」
這兩個問題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其實有一定的聯繫。
要回答第一個問題,首先得知道另一個問題:「指揮是幹嘛滴?」
最直觀的回答,指揮是負責打拍子的。這個答案是對的——對於小學生而言,以前學校里搞大合唱,指揮不懂音樂沒關係,關鍵是胳膊長、有精神。
但真正的交響樂團指揮,可不是「演員」。
比如音樂會上,樂手們人手一本樂譜,但每個人的樂譜都是不一樣的,只有自己樂器的分譜,換句話說,他們只要記住自己的工作就行了。
只有指揮才有一份總譜,整個樂曲大到結構和聲、小到每一個細節的強弱音色,全部牢牢地印在他的腦子里。
一個部門或公司的管理者同樣如此,每一個人各司其職,只對自己的績效負責,唯有管理者對整體負責。
所以,不論是指揮家還是管理者,他們的第一要務是整體控制。
當然,事件遠遠沒那麼簡單。
二、指揮對關鍵節點的細節把控
交響演出中,如果每一個樂手都只管按自己的分譜演奏,會出現什麼情況?
首先,這是不可能辦到的。每一種樂器都有出場的前後順序,樂譜上可不會告訴你,幾分幾秒輪到你幹活了。
這時,樂手有兩個辦法,比如一個大號手想知道什麼時候吹第一個音符,就要聽弦樂組的信號。而這種配合,想要做到時間、音色和強弱的精準,又要靠排練時指揮的控制力。
不過,音樂除了準確,主要靠臨場微妙的變化,想要達到指揮想要的效果,大號手就要用第二個辦法:差不多的時候,眼角餘光註視指揮,一看見指揮給的手勢信號,再猛吸一口氣,幹活。
指揮的這個手勢可不好給,因為要考慮到每一種樂器的準備時間,和樂手此時的情緒,比如大號手需要相當飽滿的呼吸,才能讓他吸上一口大氣,發出第一個堅決的音符。
樂手與指揮之間的配合,非常短暫,所以我們才會有「樂手從來不看指揮」的錯覺。
管理的道理是一樣,除了整體控制之外,還要把控關鍵節點的細節。
三、如何借助他人來做到自己目標的細節把控
管理和指揮還有一個共同點——要借助他人來做到自己目標,就算再不滿意,也不能越俎代庖。
一個交響樂團有幾十上百人,差不多一個中型公司的規模,除第一小手提琴手勉強算是個中層幹部之外,其他人的地位都差不多,算是經典的「扁平化管理」。
指揮「管理」樂團,首先靠的是對作品的理解。統一認識很重要——就算是最為人熟知的莫扎特貝多芬,也是人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但在這里,只有指揮的理解是唯一的權威。
據說指揮家伯恩斯坦對於演奏技術的了解並不是一流的,但他對音樂有獨到的理解,所以紐約愛樂樂團的頂級演奏家還是對他言聽計從,努力去做到這位大指揮家「再創作」的經典。
詮釋作品,並幫助樂手們提升對音樂理解層次,還能提高樂團的整體水平——這是指揮家管理樂團最重要的武器,就像最成功的管理者,總是把統一員工對工作的理解放在管理的第一位。
一個樂團五大器樂組,幾十種樂器,指揮當然不會什麼都懂,遇上刺頭樂手,就是不按你的意思來,這是最考慮指揮管理能力的時候。
對付這類情況,如果自已身子硬,精通的樂器多的話,肯定是直接演示為上策。
江湖傳聞最厲害的漢斯里希特,有回排練中,號手說有一段樂句不可能吹出來,因為圓號是最難控制的樂器,換別的指揮可能就將就一下了,可大師二話不說,沖上前去,一把抄過圓號,完美地演繹了這段「不可能」的聲音。
當然,大部分情況下,指揮不可能樣樣都能親自演示,他們真正「統治」樂團的武器,是他的聽覺。
指揮大師都能在十幾種樂器的轟鳴聲中,準確地找到少吹了半個音的小號手,慢了0.1秒的小提琴手。
只有露了這幾手,他才能要求樂手們反復嘗試,找到他想要的音色音準、強弱效果。
就像有時候管理者告訴下屬「我要的是什麼」,可下屬一臉漠然:「這個不可能的」。如果管理者對自己工作結果理解不細,只能一臉蒙逼——到底他在糊弄我,還是真的不行?
當然指揮並不總是「魔鬼教練」,有些指揮家就不搞「一言堂」,常常開會討論並投票表決對爭議樂句的處理,充分調動團隊成員的積極性。
還有些指揮家把「明星效應」抓在手上,自己成了樂團的搖錢樹,「能搞定客戶的主管」同樣能讓下屬信服。
所有的方法只為了一個目標——讓下屬按自己的意思辦。
當然,指揮別人辦事也是有限制的。指揮家自己可以對音樂追求無止境,但對樂團的管理一定有止境、有明確的標準。
排練是很花錢的,樂手也不會無償奉獻時間。指揮家切利就因為過於挑剔,排練成本猛增,最後被柏林愛樂忍痛捨棄。
我們常說「管理藝術」,但管理並不是藝術,而是講成本、講效益的商業行為。
水至清則無魚,自由是人的天性,員工對於任何管理都有一種本能的對抗。只有恰到好處的管理,才是最好的管理。
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之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這句話告訴統治者使治理下的人民能按自然的規律去自我管理 是執政的最高境界。
管理也是如此。在中國傳統的道家哲學理念中,對於管理一個國家和一個組織做到無為而治,就算達到了管理的至高境界。道家的文化核心思的無為而治中的「無為」並非是什麼也不做,而是要管理者一定要
銷售和管理
解決銷售難題
傳播管理智慧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