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年輕人變得快
而是時代變得飛快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一
都說年輕人愛跳槽,沒想到這麼能跳。
兩個月一換,目前已經是第四份工作了。
我入職一個月,現在已經在回家的動車上了。
兩個星期,我不是最短的相信我。
今年6月發布的《2018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2017屆大學畢業生畢業半年內的離職率,高達33%。
如果我們將時間軸拉得縱深一些,會發現職場人第一份工作的平均在職時間,無可挽回地呈現出隨代際顯著遞減的趨勢。
領英於近期發布了「第一份工作趨勢洞察」。70後的第一份工作平均超過4年才換,80後則是3年半,而90後驟減到19個月,95後更是僅僅在職7個月就選擇了辭職。
堂兄和他大學同學合夥開了一家公司,最近在招聘95、96年畢業生的時候,發牢騷說:「我花錢養的員工,都不能說兩句?」
堂兄做員工時,企業還是科層制,他懂規矩,服從主管。現在互聯網化,很多公司都開始扁平化管理,我跟堂兄說:「你得學會平等。」
一言不合,年輕人真的就會辭職,甚至是裸辭。最近中國青年報的一項調查顯示,22.5%的受訪職場青年裸辭過,49.4%考慮過裸辭。
一股躁動的氣息在職場中蔓延,智聯招聘進行的白領跳槽意願調查顯示,明確不想跳槽的,僅占總量的3.6%。年輕人不是在跳槽,就是在跳槽的路上。
二
實際上,不是年輕人變得快,而是這個時代變化得太快,如今職場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的。
首先,年輕人找工作就迎來了變數。經濟學家蓋伊•伯格爾指出,「大學文憑曾經能讓你擁有一份長達40年的工作。但現在,它只是你第一份工作的敲門磚而已。」
從1999年起,大陸連續擴大招生規模,應屆畢業生人數一年一個紀錄。2018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820萬,相當於瑞士全國的人口數。
在2017年的795萬名應屆大學畢業生中,520萬人投了10份以上的簡歷才找到工作。其中80萬人的簡歷,出現在了50多家公司的郵箱里。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其次,企業也在變化。終身雇傭制已經是老黃歷,雇主也認為職員變得更加「可任意處理」。經濟學家也表示,「事實上,雇主正在更加迅速更新換代員工。」
薪資的增長方式則加速了企業之間人員的流動,跳槽成為提升收入最為便捷的方式。在人力資源領域,一個流行的說法是,每次跳槽應該至少要求20%~30%的漲薪。
在中國,企業的加薪結構一般是固定的,比如按照績效KPI決定漲薪額度,企業中最優秀的人才每年也只有2次漲薪機會,每年最多不超過30%。如果跳槽成功,情況則大不一樣。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更何況,整個大環境也在起變化,人當然要跟著趨勢走。
從經濟角度講,第三產業占主導的發達國家,工作靈活多變,跳槽機會多是發展的標誌。
2017年中國的第三產業比重為51.6%,已超過GDP的半數。在年輕人聚集的北京,三產比重則為80.6%,全國排名第1。
曾經父母眼中的鐵飯碗,如今一摔也會碎。2017年工農中建交五大國有銀行共減員2.73萬人,有個在國有大行工作的朋友感慨道,銀行不再是鐵飯碗了啊。
體制內也一樣。6月11日《遼寧日報》稱,八月底之前完成省市縣鄉四級政府下轄的事業單位要完成90%以上的精簡,還特地將1:39的官民比定為奮鬥目標。
甚至你我現有的工作,未來也朝不保夕呢。英國劍橋大學的兩位學者在2013年就曾精確測算出:在未來十年到二十年,大約有47%的崗位危在旦夕。
三
職場在變,年輕人則在變化中求發展。
年輕人帶來的第一個改變,是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並非就要一輩子幹到底。調查顯示,62%的2017級應屆畢業生,認定自己需要「先就業,再擇業」。
2017年《第一財經周刊》曾經對畢業生做了一項調查,認同「剛開始的幾份工作都是嘗試,可以幫助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選項的比例,達到52.1%。
今天你會發現,第一份工作的專業對口比例呈現出隨代際遞減的趨勢,70後當年的專業對口比例超過40%,而95後則銳減到28.8%。
其實換工作的想法,中年人時刻都有,只不過年輕人最敢做,試錯了大不了重來。
如果按年齡劃分,35歲以上的員工是最穩定的人群。30歲以下的年輕人,機會成本不高,換工作的風險不大。而35歲以上的人,風險要相對大得多。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副院長李家華認為,工作並沒有變得更難,年輕人能力也不比老一代差,只是年輕人的父輩會為了養家糊口忍受工作,而這代年輕人更看重感覺和興趣,他們沒有太多顧慮,有條件勇敢地辭職。
年輕人帶來的第二個改變,是原來由穩定帶來的安全感,現在被追求進步所取代。
知乎上,一位兩年換了5份工作的年輕人擔心地問,自身是不是存在問題。右側的關聯問題里,一位28歲的青年懷疑:「我畢業6年還沒換工作,是不是不求上進?」
跳槽分主動跳槽和被動跳槽。主動跳槽的增多,說明職場人生存狀態在發生變化。
認識一個比較知名的自媒體人,他說:「如果一份工作總是輸出,而學不到新東西,那是對人的消耗。時間久了,人就廢了。」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逐漸擺脫了在一個地方混資歷的工作模式,「平台的能力不代表個人能力」越來越成為共識。這對年輕人其實要求更高,只有不斷提升專業能力,才能如魚得水。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年輕人帶來的第三個改變,是看重職場變化中的自由。
採訪馮侖時,他說畢業時最迫切的問題是怎麼讓組織選擇自己,因為那時候企業都是公家的。只要你屈服了,讓人家選擇就完了。
今天是自我選擇的時代,國企還是私企,創業還是打工,年輕人自己說了算,幹不爽了想跳槽很正常。
加之現代社會,還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人口流動制度。戶籍制度不像以前那麼嚴格了,交通越來越便利,互聯網越來越完善,人口流動就會成為常態。
國家衛計委發布的 《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5)》顯示,2015年中國流動人口規模達2.47億,相當於中國每六個人中有一個是流動人口。北上廣深依舊是最吸引年輕人的都市,74.7%的流動人口集中匯入東部。其中,90後所占比例逐年上升。
年輕人紮堆的北京,每天早上的地鐵那叫一個擁擠。今年夏天暴雨,地鐵四號線癱瘓,根本擠不上去,我不得不倒騰到14號、5號、6號線,圍著北京三環,繞了一大圈去上班。看著車廂里一張張一言難盡的面孔,我知道大家都不想上班。
不想上班的年輕人並非消極厭世,陳丹青在《圓桌派》里指出:不想工作和不想上班,是兩個概念。
他說:「我非常厭惡上班,但是我很熱愛工作。所謂工作就是我自己那點事,我跟個蟲子一樣,起來以後就進入工作,一直工作到睡覺。但是我不想上班。我相信大部分人是厭倦上班,不是厭倦工作。」
竇文濤總結說:是不喜歡在那種組織化的環境底下生活,而且是那種組織化的時間表。
自由是相對的,一方面年輕人可以選擇的空間越來越大,選擇自由會帶來更高的滿意度。
另一方面,一旦讓年輕人自由了,年輕人反而有了焦慮,因為貧富都是自己努力的結果。也就是說,現在是自由的困惑和枷鎖。
如馮侖所說:「年輕人需要自己對自己負責,自己去安排自己的未來。」
圖蟲創意 x 正版圖片聯盟 x 中國新聞周刊
文:《中國新聞周刊》新媒體記者 俞楊
值班編輯:張茹
▼
推薦閱讀
「職場塑膠五件套」表情包使用指南
《小偷家族》:生活不都是喜憂參半、冷暖自知嗎?